《房》节录(六)
●骆有法
时钟不息,光阴前行,让我们将岁月之窗倒回2011年。这一年宋芳华作为总编,出版了《网与人生——中国新散文精选》(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的三篇游记:“青岛之行”、“到寒山寺敲钟”和“登长城感怀”入编。次年,我的17帧照片刊于大型画册《老兵风采》(三)。画册“前言”道:“在《老兵风采》画册中记录的数百名老战士,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军的老红军、抗日老战士,也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入伍的老战士。他们在各军种、兵种战斗前线和海防边疆的光辉业绩,必将永存史册,荣耀千秋万代!”画册封面题词系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封里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题词。首页敬载陈毅元帅、邓小平政委和刘伯承元帅的照片。
我的照片和简历入选是因1951年6月底我由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转入华东军政大学浙江分校就读。两月后,该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步兵学校。当今赫赫有名的国防大学就是由十三步校等军校演变而成。据此,我非常荣幸的成了国防大学的校友。由金华军大校友会推荐,报杭州军大校友会上报北京,选送了我的照片和简历。我把我的几本著作通过杭州上送国防大学。我所捐赠,除《北美风情》、 《南飞雁》、《丰碑永恒》和《秋实集》,还包括《留住春天》和《网与人生》。2012年5月28日,收到国防大学校史馆寄来庄重又精美的“收藏证书”。现将《网与人生》所列三篇游记发布于后。恭请尊敬的读者顺着笔者的脚印,赴寒山寺聆听悠扬吉祥的钟声。愿大家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祖国国繁荣昌盛,祝福十四亿同胞安康快乐、幸福美满!!敬请您到“亚洲日内瓦”——美丽的青岛探崂山看大海。特别请您登上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长城,体验作为中国人独具的豪迈!!!
到寒山寺敲钟
苏州城外枫桥镇,有一个全国著名的古寺——寒山寺。该寺始建于六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原名“妙利浦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据传当时著名僧人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主持,改名寒山寺。一千多年内,寒山寺五次遭火灾,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徽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唐代张继写的诗石刻碑文。张继著名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的石刻碑文座落在寒山寺的古钟楼下。诗韵伴随着钟声,千古传颂,悠扬入人心。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客云集寒山寺,聆听除旧迎新的一百零八下庄重悠扬的钟声,祈祷平安,祝福新年,消除忧愁和烦恼。
如今,寒山寺的钟声终年不绝,伴随着四季不断的游客,悠扬而庄重的钟声回荡于寺院上空。不过,这同一年一度的新年钟声有别,远无新年钟声那么神圣、幸运、欢愉。2010年5月23日笔者因到苏州赴会,有机会去寒山寺一游,亲身体验在那里敲钟的实感真景。我们一行到达寒山寺时,那里已经人满为患。要想在寒山寺大门口“寒山寺”三个大字为背景拍张个人照,实在不易——没等你站好,排开架势,人们争先恐后地挡住你的视线。无奈,只能拍一张群像图,几个陌生人陪伴你左右。一进寺内,情景也然,到处是游客。唯有在钟楼拍照的镜头,才可以赢得单人独照的空间。但也只有那短短十几妙钟,因为想幢钟的游客实在太多,需要购票等候,然后依次上楼,连击三下古钟。拍照也就是撞击古钟的瞬间。到寒山寺,若不上钟楼撞钟,必然留下遗憾。钟楼下立有“听钟石”。那默然无声的“听钟石”,见证了无数游客在此听那庄重悠扬的钟声。它给人们送去吉祥和欢乐,带来无限遐想。不远处就是张继的诗碑。我们分别在一旁摄影留念,珍藏那可贵的瞬间。
青岛之行
红瓦、白墙、茵茵绿树/碧海蓝天俩相连/崂山清澈的流泉/空灵圣洁的道观、庙院/好一帧多姿多彩的画卷/漫长的海滨大道连着历史和今天/五四广场的巨型火炬/那是沉睡雄师的怒吼/黎明前进军号角/震破九天/奥帆中心面向大海而飘扬的万国旗/那是东方巨龙腾飞的明鉴/旋转餐厅舒缓而行/青啤、牛排、海鲜/南北朋友相聚/把酒言欢,暖意绵绵/席间俯瞰城市夜景/闪闪烁烁/烁烁闪闪/恰似银河围着你悠悠地旋转,旋转....../道不尽友人的盛情/深深铭记心间。这首“青岛行”是笔者应好友赴青岛旅游的留念。
半个多世纪前,笔者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学习时,同班好友景天祥曾相约到青岛一游,青岛是他的故乡。毕业后两人天各一方,未能如愿。2010年4月21日至22日,历史夙愿,终于画了一个圆。应朋友之邀,笔者携老伴赴青岛旅游。
我们先赴沪,从那里乘飞机到青岛。在沪期间有朋友告诉我们,到青岛,而不去崂山,等于没到过青岛。我们期待着亲自鉴赏崂山的美丽。
青岛素有“亚洲日内瓦”之誉,是镶嵌在胶东半岛的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近代历史上,她历尽沧桑,是颇具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历史名城。她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洋楼别墅,充满海情、海韵,又有中西合璧的历史遗存。
4月20日,夕阳西下时分,我们抵达青岛后,下榻黄海饭店。当晚,朋友为我们接风洗尘。次日清晨,我们走出饭店,到不远处的海水浴场欣赏风景。凌晨,天色朦胧,太阳尚未从海平面升起,茫茫海水连接着无穷的天际。乳白色的沙滩显得安详宁静,海水浴场似乎还在沉睡,游人稀少罕见。心中不免浮想:一到盛夏这里必定热闹异常,处处人声鼎沸,肩摩毂击,川流不息,令人流连忘返。
早餐后,我们乘专车前往崂山风景区。我们沿海滨而行,只见大海烟波浩渺,不见天际,海边近处时而出现海上养殖场。据说渔民用网箱养殖种种海产。不远处,“石老人”似乎频频向我们招手致意,欢迎远方来客。车行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崂山风景区。我们步行上山,山并不高,考虑到老伴体力较弱,我们让她乘轿而上。出乎所料,不费多大功夫就达到目的地。崂山应该是重峦叠嶂,千岩竞秀的千米高山。我们仅在《海上名山第一——崂山》前拍照留影。到崂山看流泉,只可惜,雨水不足,崂山的泉水不大,但清澈见底。只见景区山明水秀,秀色可餐,水石粼粼,草木青青,风景十分秀丽。我们未能“更上一层楼”,一探崂山真面目,去山顶领略更多景观传说。随即下山,去浏览道观和庙院。下山后不久,天不作美,下起了陈雨。好在我们均备有雨伞,冒雨进道观参观。崂山南麓老君峰下,面对黄海一碧万顷,背靠七峰,有一座宏伟的道观——太清宫。
此处峰峦迭起地势爽,竹林叠翠,夏幽清风,冬当寒气,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最鼎盛时期,崂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仅有十七处。我们一行进得观内,游人不多,古树参天,无处不被苍劲挺拔的古树所遮盖。确有“曲径通幽,禅房花森深”的幽静神奇意境。特别令人惊喜的,在道观内发现了几颗树龄达数百年之久的茶花古树。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雨雪,如今依然青翠壮实,树上盛开着艳红的茶花。茶花是金华的市花,笔者也特别喜欢它,但作者从未见过如此古老的茶花树,真可谓意外之喜。屋宇均为青色砖而砌,显得十分整洁,路径幽静平缓,空气十分清爽宜人。太清宫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从一处景观中我们了解到它的发展以及深厚的文化历史,包括那些经典传说,如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绛雪”等等,竟然是来自于崂山的太清宫。更多的传说以及背景不一一细说。可见传说并非杜撰而是有一定的存在之据和道理,历史是不容忽略的,历史始终是一道风景。
青岛这座城市,旅游点特别多,登山观海,访古问今,随走随看,到处呈现引人入胜的美丽风景。次日,在友人的陪同下,我们来到青岛著名的八大别墅群。面对大海,茵茵绿树下深藏着许多风格廻异的别墅。据说建筑风格有英、美、德、法、瑞士、丹麦、俄、日等国家的式样。可谓绚丽多彩,人称“万国建筑博览”。百多年来,不少政治人物来到这里,留下许多迷人的色彩和名人轶闻。靠近海滨有一座石砌的别墅。据说,当年蒋介石曾在此居住。我们从旁路过时,投去好奇的目光,并未进去一探究竟,只是在外面怕照留影。
看完青岛百年沧桑的遗迹,我们来到现代青岛巨变的见证——奥帆中心。青岛奥帆中心坐落于青岛市东部新区浮山湾畔,与五四广场隔海相望。北京奥运会之后,青岛奥帆中心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滨海旅游休闲示范区”。到北京看“鸟巢”、水立方,来青岛游奥帆中心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奥帆中心是青岛人圆梦的地方,也是展示青岛的地标性建筑。奥帆中心海景剧场位于最佳的海上地理位置——奥帆中心原丈量码头顶端,三面环海,与岛城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遥想呼应。整个海景剧场仿照“浪花”与“风帆”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大量运用优美时尚的弧线型造型,充分展示了青岛海洋之城,帆船之都的地域特色。那巨型的白色建筑气势恢弘,在剧场内看一场演出,必定十分精彩,令人回味无穷。即使远远浏览一下外景,也是莫大的视觉享受啊!
我们站在万国旗下拍照留影,感受当年北京奥运会帆船竞渡的热闹情景。奥帆中心还有值得一提是流动风景“冒险鸭”,时而下海,时而上岸。所谓“冒险鸭”,其实就是水陆两栖大巴,车身喷有鸭子的图像,供游客下海游玩。孩子们登上“冒险鸭”,必定十分开心。
笔者看海的机会不多,更没有下海的经历。这次青岛之行终于有了乘船体验畅游大海的滋味。我们乘车来到青岛著名景点——栈桥。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有人云:到青岛,如果不到栈桥看看,等于没有到过青岛。我们所乘的小车抵达栈桥,购好船票,准备登船下海。我们不仅要观赏海上风景,更要在海上看看美丽青岛之倩影,体验人生少有的海上游。虽是初春,乘船游客依然不少,我们静候着频繁进出的游船。上船后,游船一启动,海风突然大起来。我们先呆在驾驶台后的船舱内,望着四周的变化,而后走出船舱,站在船舷边,观赏旋动的风景。离岛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人称“琴岛”,形如古琴而得名。原名“琴岛”德国占领期,被称作“阿克那岛”。游船乘风破浪,环绕“琴岛”前行,小岛旁停靠着军舰。
解放初,笔者在上海黄浦江经常看见水兵和军舰,但没有青岛的军舰大而威武。整个游程约半个多小时。游船绕“琴岛”平缓而过。我们的视线也与它合拍转动,从远眺海天一色的蔚蓝到近看小“琴岛”的旋动,再观大青岛海滨的壮丽,优哉游哉!我们拍下珍贵的摄影,把令人难忘的青岛印象永远定格在方寸之地。
短短两天青岛游,不仅感受到这座美丽的海滨之城的魅力所在,令人大饱眼福,同时也品尝了许多从未品味过的海鲜,如海参、海肠子、海蛎,以及诸多闻所未闻的海鲜。酒店的早点,朋友的接风宴,外出就餐都少不了海鲜。第二天午餐的海鲜饺子宴,令人难忘,五个人吃了六大盘饺子,饺子馅用各不相同的海鲜,笔者无法一一记述其名。4月23日晚,青岛友人专门在王朝大酒店的旋转餐厅设宴饯行。夜幕下,城市的夜景特别迷人,南北朋友相对而坐,喝着著名的青岛啤酒,品尝着牛排、海鲜,欢声笑语,情谊融融,席间观赏缓缓旋动的城市夜景.....
登长城感怀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令世人赞不绝口,被列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作为炎黄子孙,谁不想登上长城,体味作为中国人的豪迈。笔者曾数度进京,每次均期待登上长城,但终未如愿。上世纪60年代末,笔者从陕西赴新疆出差路过甘肃,从火车上凝望过嘉峪关的远景,只能在心里暗自想象登上长城的豪情。
2010年4月笔者和老伴终于了却心愿,赴京游历了八达岭长城。4月23日,我们从青岛乘动车组进京。次日,侄儿就驾车带我们去八达岭。侄女驾车带着她一家。我们老少三代八人同行,从京城直奔目的地——八达岭长城。
这一天,老天作美,春光明媚,空气清新,公路上车辆不多,一路畅通无阻。车过居庸关,翠岭重迭,花木葱笼。居庸叠翠,确实名不虚传,不失为古代“燕京八景”之一。它是万里长城著名军事古关,显得雄伟壮丽,在奇山大岭中气势非凡。我们的车蜿蜒而行,不久抵达八达岭长城。由于我们启程早,停车场车辆不多,停车很顺利。
我们一行跟随其他游客,开始攀登长城。在八达岭关口处有毛主席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七个铜铸的大字镶嵌于墙体。此情此景,真令人有当一次好汉的感慨。我们分别在题诗处留影。大家拾阶而上,漫步登高于这崇山峻岭的长城。慕名而至的游人,纷至沓来,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络绎不绝。宏伟非凡的长城骤然活跃起来。人们携老扶幼,拍照言欢,远眺层峦叠嶂的山岭和巍峨蜿蜒的长城。这壮丽的景色蓦然使人涌现一种无限开阔的心境和视野。
巍峨的八达岭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连接于秦始皇时期,完善于明代。它以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最杰出的代表,是明代长城的精华。它在中国名胜40佳中名列榜首。198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当我们站在长城高处,居高临下远眺巍巍长城,它犹如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沿着山脊蜿蜒曲折而游动。烽火台和敌楼连绵不绝,气势宏大。长城——这世上最浩大的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历时两千多年以血和汗筑成的伟大遗迹,确实令人惊叹!令人称绝!!作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以亿计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至,来领略这世间之奇迹,来了解悠悠数千年的中国历史。许多国家政要都曾登上八达岭长城,美国总统就有尼克松、里根和奥巴马游历过八达岭长城。他们来领略这世界工程之奇迹,人类珍贵的文化遗迹。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矗立在万山之巅的历史丰碑,闪耀着我们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百折不回、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明王朝276年历史真可谓一部万里长城的修筑史。在开国之君朱元璋“高筑墙”的国策下,延续270年,共修筑了14600里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西止甘肃省嘉峪关以西的布隆吉。其宏大工程超过史上任何王朝所修筑的长城的规模。
长城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具有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和激发民族奋起的无形力量。国歌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长城”就是我们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和胜利的源泉。试想,有十三亿颗心筑成的长城,世上还有谁能战胜她!?我们往往把人民解放军称之为“钢铁长城”,有了这一战无不胜的“钢铁长城”,我们就能抵御任何入侵之敌。
游历过长城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慨。笔者好友一滴…雨(宋芳华)为笔者登长城照片题过诗:《我登长城,我是好汉》“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莫言古稀不比青壮年/看我脚踏悠悠万里关/望秦汉明月/指万里江山/云作戎装,山为骏马/笑谈苍茫红尘/弹指轮回间/云绕千川,峰立葱茏/银阙玉楼天子曾动容/雄关屹立宛若不老神仙/一揽巍巍青山/莫道高处不胜寒/沐浴阳光,我拂春风/待十年以后/重登长城万里雄关!”
她的题诗道出了笔者畅游长城的心境和感慨。虽然笔者早已进入古稀暮年,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慨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