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诗人简介:
沈学印,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文学协办机构及选稿基地主编等;迄今已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中国文艺》《黑龙江日报》等百余家报纸、杂志和《新加坡文艺》、新加坡《锡山文艺》、香港《中国文学》、台湾《葡萄园》《台湾好报》、越南《西贡解放日报》、美国《新大陆》、《世界华人文学》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0余篇(首);出版文集30余部、编著文集20余部;创办民刊80余期。
现为《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主编。
通信地址:153000黑龙江省伊春电视台《知青文学专号》编辑部沈学印
联系电话:13039680060(微信号同) 电子信箱:shxy1951@163.com

从万寿寺得来的妙联
沈 学 印
万寿寺,位于上海金山区金山卫镇金卫村,原名万寿院,是上海最西南角上的一座千年古刹。
据地方史料记载,万寿寺为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赐建。当初孙权之母吴龙珍在年幼时便失去父母双亲,又因不堪忍受婶母的冷嘲热讽,便携弟妹投奔康城(金山城)姑母处,并在姑母身边长大,深得宠爱,还学到了诗书经论和礼仪知识。吴黄风元年(229)孙权登基称帝,吴龙珍也被尊为皇太后。孙权为报答当年落难时得到姑母的养育之恩,便令其地方官将姑母所在康城的旧居老宅翻建成佛院,并封姑母为"万寿护国夫人″,又御笔亲书"万寿寺"三个金字,制成巨匾悬挂在院内长生大殿上。

在漫长的历史中,万寿寺曾几度毁于战火,又几度修复,其名也随时而易,曾叫过"护国娘娘庙"、"万安寺″、"祝圣道场"等。1995年开始对外开放,愈加香火鼎盛,倍受万民敬仰。
前几年,我来上海时曾去过两次万寿寺,那时它的规模还不够大,周边环境也很简单,显得比较孤寂而且有些车马人稀多冷落。这次来上海,听说万寿寺经过两年多的重建改造已经大变其样,便又心生兴趣,决定再去一睹新貌。

果然,在走近城河路就见有"万寿寺″醒目的旅游标志牌竖在眼前,随之就是"圣德龙″若大的商贸圈布满周边,而且还新建起了"万寿街″的商贸服务区,各式新颖楼宇格外惹人瞩目,多路公交车就在门穿行来往,交通便捷,商補林立,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崭新景象。
"万寿街″尽头,三座金水桥并行排列,高高的山门楼阁中央正是"万寿寺″三个大字,钟楼鼓楼分列西侧。进入寺院,只见放生池、三圣殿、大雄宝殿、伽蓝殿、功德堂等建筑依次而列,门前殿内香火燎绕,游人不断,更多的则是手持香烛的朝拜者。

万寿寺和已往过去有所不同的是,新添了一座纪念馆,那是为怀念妙宽老法师而专门修建的,内有他的生平简介和功德事迹在展出。
我在寺院内几座大殿的前前后后漫步而行,倒是每处殿堂大门两侧的醒目烫金对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每驻足细品,总觉意味幽深,极富人生况味和自然哲理,不由的抄录下来些许,自觉吟读,好生快慰。

如写在"万寿寺″两边的对联就是这样:
寿臻无量即佛果,万般下品信道源。
功在十方苍生平,德遍瘍宇百姓安。
送客迎宾熟是主,超凡入圣又问谁?
如"护国佑民″下的对联也很值得咀嚼:
英雄大义民族总记载,将军壮举百姓永铭记。
上马管军身经百战,下马抚民伍卒便装。
真洒脱一尘不染,妙庄严万法皆空。

如"悲心救苦″下面所书的对联:
五蕴皆空即众生两观自在,六度齐备惟菩萨亲见如来。
悲愿宏深随类显倒驾慈航度群迷,妙相庄严应和说法菩施法雨济厚识。
悲成妙德多福寿,恒沙寥宽顺如意。
最具意味深长的当属悬挂在妙宽老法师法相两端的对联,堪称一绝:
妙音嘹亮响海上,宽心颂赞祈祥和。
另外,如:断烦恼似获三味,圆福慧而备六度;生本无生生西方,见犹离见见弥陀等金句妙联,也字字珠玉,句句含肌,每诵读一遍,都颇受教益,多予启迪。

当我离开万寿寺走在金山大道的时候,脑海里还在映现着那个大肚弥勒佛的形象,那句几乎人人皆知的造像题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便笑人间好笑之事。″特别是那句横批:"笑口常开″,更让人觉得在这个世间为人处事多么需要豁达大度的乐观宽容之心!
(2020年10月2日凌晨6时45分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南十方村路口狄村北街380号时尚家居假日酒店0309房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