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的四个身份
作者:夏源前
诵读:雪儿
我的父亲大抵有四个身份:农民、扫盲教师、会计、算命先生。
首先来说说父亲农民的身份吧。“我们仓王村有个不出名的农业专家。”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小王老师对父亲的盛赞。是的老高中毕业的父亲,以“文”育农、精耕细作、慢工出细活,因此庄稼总是长势喜人、硕果累累。尽管后来由于母亲去世早,因少了一个主要的劳动力,时常播种得比别人晚些,但丝毫不影响大丰收,有时还比早种的人收成多些。细说起来,因为父亲深谙农药的配药比例,何时施肥,何时掐头去叶,父亲总是相机而动,并且一贯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故有“农业专家”的美誉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我的父亲也是扫盲教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掀起扫盲热潮。高中毕业的父亲自然充当了乡村扫盲教员,深耕于农业的父亲,因一下子踏入教育行列,尽管工资低廉,父亲还是把这样的教书机会当成“相悖悖”。父亲是格外认真,异常带劲。原本村里目不识丁的姑娘们,在父亲一年半载辛勤教导下,简单的书信能写了。乡亲们对此赞不绝口,有的家长见到我的父亲,热情地打招呼,充满感激地握着父亲的手说“夏老师教得真不孬,俺家闺女原先从不摸书本的,后来时常翻书看了……”。父亲不仅得到乡里乡亲的称赞,更是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那是上级暗中来校检查工作,二里路以外都能听到父亲的上课声。在检查完父亲精批细改的作业后,对父亲由衷赞叹到“了不得,你比正规军还厉害啊!”。
再次父亲是村蘑菇菌种厂会计,那是扫盲结束后,父亲受聘担任会计。提到会计给人的印象总是精打细算的,没错我的父亲就是如此。父亲那时是算盘,他打得娴熟、精准、快速。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父亲与家中三爹,也是父亲同事,一同前往那时的淮阴市罐头厂要账,当时对方算的数目与父亲算的不一样,父亲坚定且自信地说“你算错了!”。同行的三爹不无嘲讽地说:人家堂堂的大学生,市厂会计,难道算不过你一个村厂会计吗?!对方倒是很谦虚地表示我们都来重新算一遍。只见父亲赶忙从随身带的包里,一下抽出算盘,握着算盘框,上下晃动了几下,数珠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一列列整整齐齐的。父亲把它摆放在桌上,摊开账本,飞快地拨弄着数珠,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戛然而止,父亲算好了。对方还在打个不停,最终父亲算得准确无误。
我的父亲除了专业知识过硬外,对厂长绝对是一个字“忠”。虽然掌握着财政大权,就连自己有个急用,如果没有厂长的同意也是不会私自挪用一下,别提外人了,我的四爹是爸爸的同事,也在家族中和厂长是兄弟,可能是因为临时急用钱找到我的父亲,父亲当时说什么也不肯,只是说没有厂长的同意,我不能自作主张。四爹恼羞成怒,打了我的爸爸,鼻子都打流血了。现在父亲提起这段往事,只是怪自己做事坚持原则,有些呆板,不会特殊事情特殊对待。 父亲虽然是厂会计,其实是充当二把手的角色,别看父亲有时做事犹犹豫豫,当机立断时,甚至像一把手一样,关键时候能顶得上去。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山东那边开大卡车过来采购菌种,双方之前已经洽谈好,可能已经签过采购合同。都准备拾菌种瓶装车时,对方以上次没看清菌种,以菌种不好为由,不想采购,旁边的厂長可能是平时吹牛吹习惯了,说你们嫌弃这不好没关系,到我分厂去采购嘛!压根就无分厂,纯属信口开河,吹大牛。对方坚持要上厂长说的分厂,父亲不予理睬,据理力争地说我们要有契约精神的。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厂长此时早已溜之大吉。对方也正要准备发动车开溜之际,父亲立即高声吩咐到:保卫科科长呢!“到——!”保卫科科长应声回应一个响亮的到字。几乎是声到人到。父亲随即命令“立即关上大门,召集保卫人员关门打狗!”只见保卫科科长闻令而动,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大门那儿,只听“哐当”一声大门关闭。闻讯而来的工人们手里还拿着劳动工具把对方的车辆围了起来,对方不得不认怂。父亲说,我们不会不讲理,你们自己挑菌种瓶,不好的留下,好的你带走。父亲说:其实哪里有什么保卫科科长啊,只不过看起来还算结实些的看大门中年大叔而已,更没有什么保卫人员,虚张声势罢了。现在父亲回想起这事,感觉有些看家欺人了。
最后说说,我的算命先生父亲,也是现在目前的身份。你们一定会说“算命打卦一肚鬼话”。没错,说得对。我父亲起初也是这么认为的,的确存在这种情况,但我的父亲不在其中的。不是因为他是我的父亲我才这样说的,而是父亲的本质品德,再加之父亲笃信佛教。所以不打妄语,求真向善的。更多的都是照本宣科式批卦。父亲有次在上海七宝老街摆摊算卦,年轻貌美的姑娘爻好卦后,父亲便手握圆珠笔专注地在本子上写个不停,不一会功夫,写出一段文字,随着父亲的止笔抬头,卦就这么批完了。父亲庄重地说:姑娘,你爻的是什么什么卦……父亲见周围围了一大圈人,他欲言又止。父亲在纸上写到“你桃花运旺,且自己也举棋不定,不够专一。姑娘看后尴尬一笑。父亲乘没有什么人时,总是教育这样的女孩一番:“不能滥情,要专一,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不能脚踏两只船啊……”父亲的六爻,属于周易八卦。周易之深奥,我从父亲那里只是简简单单地知道一点点一点点而已。之所以叫算卦,算什么年,比如说庚子年,是需要数学中排列组合知识,这是我理解为何叫算卦的“算”字的。我父亲会批卦,是他自己完全自学出来的。那时即使麦子在大谷场上的大忙时节,父亲也是刚一丢下劳动工具,就捧起邵伟华著的周易书阅读起来,或者背背八八六十四卦卦名,亦或是六十花甲子等等。父亲说,起初看也是看天书一般,麻头皮子。但慢慢“啃”,持之以恒地学习,终究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父亲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仍耕耘在周易这门学问上,父亲早已不用摆地摊,在洋河新区有自己的易经工作室多年。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亲的多重身份,给予我些许经验与启示,指引我不断前行在人生之路上。

——————作者简介——————

夏源前,一线数学教师一枚。有“自主学习”的理念,力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曾先后任职于南京、常州、上海的民办学校,也在网络上开设数学辅导课程。屈指算来从教十余载。平时闲余时间运动健身,更会呆在图书馆,一呆往往是数小时。特喜欢看教育教学类刊物,如《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也喜欢舞弄几个文字,曾于N年前在南京音乐台“夜色温柔”节目中发表情感类文章,现在报刊、公众号中零星发表文章数篇。(微信号:18721722086)
——————诵者简介——————

主播雪儿: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zhulihui075920)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