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石斋游记
作者: 刘正齐
诵读: 蒲公英
前几天接到挚友王君的邀请,欣赏参观他新建的玉石斋,由于琐事缠身,始终没能成行,好在今天总算如愿。因距王君不是很远,十多公里的样子,于是便骑车慢行,观赏着一路沿途的风光。

通往王君的道路都是宽阔而笔直的公路,其路的两边栽种了整齐化一的绿化苗木,它们建制统一,滴绿的树叶挂着颗颗晨露,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晶莹的光泽,透着晨曦的清新,蕴含着花草气息有点湿润的空气很是沁人心脾;挺立高耸时刻值勤的路灯,敬业的站在那儿,更增添了现代化的文明之感。

王君的玉石斋建在他的院落中,各种的玉石原料整齐有序的摆放在那儿,他的工作棚是用钢管就着木料、竹杆搭建而成,周圈围着遮挡风雨的布幔,虽是简单了一点,但很实用,也算得上是坚固。

制作手镯需四台机器轮番工作,一台切割机将原石解成一定厚度的薄板;经过强光照射,反复仔细检查,确认没有暗裂、杂纹、污斑、内缺,完好后划下纹样,后经一台机器套成环状的圈;又经一台打磨机,磨成手镯的形状,再经一台抛光机由粗到细,从一百三十目直到一万目的打磨抛光,如此整个过程都是在水的冲刷下进行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布轮抛光机就着抛光粉抛光如镜,直到手感温润细腻,方可成器。足可见其工序之繁杂,制作之不易。

听老人们讲,这样的玉镯称之为素镯,没有经过人气污染,还没认主,一但认主,可起到镇静、避邪之功效,不失为女性配戴之上品。

王君制作手镯的原料来自多地,有新疆暖玉,缅甸翡翠,俄罗斯碧玉,东北岫xiu玉,桂州翠,伊朗伊丽莎白玉,巴基斯坦青玉,还有珍贵的海底草花玉。

王君玉石斋厅堂门前有两株浓绿的桂花,它树冠虽不是很大,但却开着一树的一簇簇的金黄色的透着浓郁芳香的桂花,其花香无孔不入,给这不大的庭院平添了一种温馨舒雅之感,尤其是这浓郁的桂花香,直钻进你的鼻孔,硬是将你留住,以观赏它雍容华贵之态。

进入斋堂,其正厅内陈列着色泽不一,大小不等的玉璧及手镯,极具玲珑剔透,其温润如羊脂;有的碧绿而沉静厚重;有的色彩斑斓,熠熠生辉;有像征玉石好坏的绵絮清晰可见;有的翡翠水头及佳,不用强光照射,便可一览无余。它浑然天成,观它令人舒适,便自然产生一种独享其有的感觉。这无不彰显着华贵、厚重、大气,天生就透着古朴、典雅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君为人诚实大气,他才华横溢,不仅对古诗词研究倍深,还对楹联曲律深有感悟,其现为龙凤国际诗社教督。他不在乎玉石翡翠的价格,在乎的是它的品质、手感,更在乎朋友们的感受与喜欢。只要相中,又投缘,可只收取材料价,是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有时还送一两个小饰件,且买后还可以调换。他除了诗词交友,也多以玉石交友,我曾不止一次的得到他的馈赠,按他的说法,不在乎玉的价值,重在交友。

吸山川瑞气方成玉,纳日月精华始见真。
王君的玉石斋,规模虽不是很大,但从采集原石到制作成功,都是其独自一人为之,虽有一般的成品、杂次及颇多的废料,但不乏有上成的精品问世,也是给人们带来了另类的美的享受。
参观了玉镯的整个制作过程及珍贵藏品,也不虚此行,故而记之。
二0二0年九月二十八日于抱朴斋
本期作者刘正齐

刘正齐,山东青州人,自幼酷爱书画诗词,自从中学从教以来,对柳体书法研究备深,以被中国邮政及中欧邮政(中欧意象)采用部分书法作品制邮策在中国及全球发行,深受广大同行的喜爱,并参加各类书法比赛及会展,均取得较好的成绩,被评为中国文化践行者,中国艺术名家。
现为青州书法家协会会员,老干部书画协会理事,界石书院副院长,海岱诗社会员。
本期玉石手镯制作者王卫东

余乃布衣,姓王,名卫东,号奇石人。虚度光阴六十春秋是也。六期入龙风,七期为分院长,教官,八期为龙风文学社红一系华北大区教督。缘学浅陋而不胜高论。师予诲之,吾以习之,渐入格律。今滋步高研,续研深赋,自谓曲公之弟子是也!
今又痴迷玉石雕刻,精做手镯。以玉交友,不图利润,只为消遣。草民醉爱雕唐碧,偶尔偷闲研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