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引:
七律 致敬文化领潮人尹玉峰教授
作者 杨凡
紫禁城头望故乡,鲲鹏展翅梦飞翔。
少年失母千行泪,化笔生花万蕊香。
父爱如山儒子注,情倾似海卧龙藏。
众星捧月期颐日,五世同堂尽栋梁。

大爱诗人尹玉峰教授诗词中的故土情思
文/红太阳
大爱诗人尹玉峰教授对亲人、对故乡沈阳、对沈阳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写亲人、写沈阳、写沈阳人的诗词,深情寄寓了对亲人、对故乡、对沈阳人的牵念、感恩和祝福,一脉大爱,一片情思,暖意浓浓,使人动容。
一、“雨淋眼,心升伞,是真情”。
生我者父母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真正当过父母的人更能体会父母的真、父母的善、父母的美!父母的大爱!今已耳顺之年的诗人,其少年是坎坷的,失母的痛,比平常人过早的少了一份庇护,可以想象诗人是多么的苦痛。时间虽过去了这么久,但我们从诗人的诗词中能强烈的感受到这种蚀骨的痛和爱。在《汉俳连作叙事诗•风筝》中,诗人发挥丰富的想像,创造风筝这一意象,试图将这种碾碎的心房糊风筝放飞在天空,寄托对妈妈的思念和爱。“少年失母痛 碾碎心房糊风筝 放飞在天空”。其实这种失去娘亲庇护的孤苦伶仃,弱小无助的苦痛是不容易放飞得了啊。诗人越是想放飞,就越说明伤痛的蚀骨,母爱的深沉,子孝的深切。“清明雨断魂 浇灌寻母草茂盛 妈妈可相闻”,“竹条碎成粉 晾干成纸做风筝 眼泪凄清清”。紧接着,诗人通过抒写放风筝的过程,行如流水,感情自然留露,朴实恳挚,表达对母亲的无尽思念。“泣血仰头寻 思念怎堪寸寸生 风筝线紧绷 越绷却越紧 许是妈妈在牵引 安抚儿孝心 生之不再逢 邂逅何时享亲近 天各一方等 长天飞乱云 风筝线断转头空 泪雨洒不停 太阳斜挂晴 儿念母亲伴年轮 日久更弥新”。最后,诗人化悲痛和思念为力量,克服艰难险阻,在现实生活中努力打拼,告慰回报母亲的大爱。“母亲在心中 踏过荆棘越田埂 脚下正生风”。
幸运的是诗人有一个好父亲。为了把全部的爱给予儿女,诗人的父亲从此不娶,刚毅地当爹又当娘,释放父母大爱。中年正值茂年,年富力强,大有可为,面对这种遭遇,能做到诗人父亲这样的天底下又有几人呢?对此,诗人填词《虞美人•父爱一池秋水》给予高度的赞扬。“月光常藉清泉水,池满星星美。此时天上坠岚辉,父爱一池秋水、总萦回。”在词的下阕中,“晨阳映透心明媚,七色光扬穗。月明高处瑞云飞,岁岁洗人眼睑、不低垂。”可见,诗人父亲的大爱举动对诗人的影响,在诗人内心深处已悄悄的播下大爱的种子。同时,诗人也对身在故乡的父亲无限牵念,“霜降日,劝添衣,不忍秋寒把父欺。儿在帝都牵挂你,晓来昨梦念依稀”《捣练子•霜降》。诗人的母亲在天有灵,父亲已96福寿了,看到自己所播下的这颗种子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应该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吧。
在事业蒸蒸日上,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要与爱人互尊互爱、相濡以沫、携手相伴的真挚情感,彰显了诗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坚守。“流年若酒芳醇。伴亲人。把盏寒来炎往、爱人尊。雨淋眼,心升伞,是真情”《相见欢•爱人尊》。诗人更没有忘本,《古风•饺子情》“祖父闯关东,靴履代车轮。路遥雨雪漫,足迹涉渐深。风餐露宿苦,饺子煮温馨。……酸甜苦辣馅,捏褶鼓包容……把盏老壶酒,亲人唱和风。……孤寒念饺子,赶压悟人生。”,对祖辈的艰辛创业进行了追忆,深感今日幸福美满生活来之不易,要归功于祖父打下的坚实基础和树立的良好家风,表达对祖父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二、古都城,“长子”情,盼腾飞。
诗人的故乡沈阳, 素有“千年古都”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建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有着“共和国长子”的美誉。在家庭的概念里,长子总是意味着承担责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意味着重任在肩而必须默默扛起。沈阳天生注定是一个培育大爱的热土。
新世纪之交,面对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调整,沈阳默默承受镇痛,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凤凰涅槃。这一艰难过程,诗人历历在目,感同身受。在《古香慢 · 梦思故里》中,诗人对沈阳这种大爱的品质,对沈阳的辛苦付出进行了热情的欧歌,“流汗经年,装备称著。”,也写出了沈阳的心声,“琴瑟伴长情,诉心绪、寒寒暑暑。听心音结怅聚惋。……叹一个、人人辛苦。”,情牵故乡、心连故乡、悲悯故乡的故土情感款款深深,纸短情长。同时随着国家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诗人借“太阳鸟”这个意象,象征祥瑞,凤凰齐飞,吉祥和谐的寓意,表达对沈阳未来的美好期盼。“雨蚀了城门,太阳鸟、何甘落羽?盼腾飞,古香慢、再吟新句。”
作为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的沈阳,诗人对地方特色的风物文化——冰雕文化也极尽赞美,期待这样的美好时光能更长一些,藉以表达对故乡发展的美好祝福。“冷雕历目悬灯盏,只是时光短。迎来新岁满园春,升起心中丽日照山珍。”《虞美人 • 故乡秋去冬霜雪》。
三、学雷锋,大爱绵,领风尚。
沈阳是雷锋活动的中心,雷锋在沈阳留下了诸多足迹。雷锋参军写的第一篇日记、第一次报告、参加的团代会、做过的家喻户晓好事及其入党、立功等重要事项都与沈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宣传雷锋的第一篇报道、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庆祝大会、命名雷锋班大会等都是在沈阳发生的。辽宁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沈阳是当之无愧的培养雷锋的中心城市。雷锋精神是由沈阳辐射辽宁进而走向全国。雷锋精神与沈阳的感情基础很深很牢!
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精神的战略是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其讨论和实践活动蓬勃展开,一浪高过一浪。诗人的赞美也佳句叠出,一幅美妙伟大纯真年代回归的图画顿时浮现眼前。“终将把、世上浮华,冷落在阑干下。望水清,听风飒,仰山峭,看红花。数鸟儿翩飞心潇洒,开喉歌东北吧,武盛文昌赏骏马,万里踏平沙。”《元曲•正宫•甘草子•万里踏平沙》。在沈阳的乡亲和在外打拼的乡亲都在为这一梦想而努力。“心界无垠,生成玉貌容。有海心胸,沈阳好后生。他乡蓦上船,求缘无深浅。几句新诗,成叠美感间。一曲衷肠,人间新梦园。”《元曲 •双调 •对玉环 •沈阳好后生》。
作为沈阳人的诗人也表达了决心,带头学习雷锋,引领大爱,温暖人间。“天安门我爱,遗像肃高清。嗯,天下救穷人。”《元曲·越调·寨儿令·漂》。“汉子剑悬天,漫道闯险关;暮暗仍行进,天白梳晓妆。衷肠,耿耿生肝胆;时光,丹心铁血鲜。”《元曲·双调·得胜令·汉子》。“春风春雨春花,山辉水丽飞霞,汉子田园骏马。江山如画,折腰者为国家。”《天净沙·越调· 汉子》。可以说尹玉峰精神就是雷锋精神、沈阳精神的忠实代表和靓丽名片。“定定天涯望故乡,晚风拂去不归航。安能借羽飞城廓,明月高悬照俊郎。”《七绝·俊郎》,沈阳人民大爱付出是值得的,必将不负“长子”众望,再次引领新时代新风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尹玉峰,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相继任职《中国商界焦点》《三希堂石渠宝笈集萃》(中国文史出版社)《艺术与收藏》等书刊杂志主编,中国艺术馆首席策展人,慈善中国书画院和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现任职于都市头条全媒体平台理事会要职、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编辑、世界文学艺苑总编辑。

作者 张明康(红太阳)
张明康,男,网名,红太阳 ,1979年12月生,2001年在广州参加工作,平时对古诗词,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马列哲学有兴趣,请各位老师多指导。

杨凡 内蒙古奈曼人,自幼喜爱诗词,自学格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都市头条格律诗词文苑社长 ,现居住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