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懵读红楼梦
文:周玲
儿时有一本旧书,扉页不算很多,
却夹满了一样大小的金圆券,不厚也不薄。
那是妈妈每月发给我的零用钱,
可我,每经零食摊位,便立即快步走过。
记不清每张券值多少,
好像两张可看一场电影;一张可租借几本小说。
《红楼梦》带我,一步步迈入古典小说书院。
大人们说: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好高骛远!
的确,“梦中”有些诗句,略懂一二三,
绝大部分却无可奈何,
只能摇头翻篇。
好在书中有动人故事许多,
促动童真,心随喜怒哀乐。
“梦中”春日的灿烂,引童真笑声震天,
常惊得身旁酣睡猫咪眨眼;
梦中深秋闺阁的伤感,
又触童真长吁短叹。
墙上钟摆打扰深夜,自顾嘀嗒循环。
躲在被窝里的电筒微光,
总爱在晨曦中暗淡。
我真的看懂了所有故事吗?
“否定”却如此明确作出答案:
为什么薛宝钗更比林黛玉讨人喜欢?
为什么小小年纪王熙凤,
竟能将偌大一个“大观园”,一手紧攥?
爱哭的林妹妹,
为何要荷锄葬花?
奄奄一息时,为何不忘焚尽所有诗篇?!
宝哥哥为何,
怒砸自己的宝玉项链?
到头来,为何毅然削发出家,
了却一生夙愿?!
十二岁孩童,
为何狂喜《红楼梦》?
竟然伴随梦中人物,哭笑不完的悲欢离合!
却又奈何不了,
无尽的懵懂、迷惑……
2020.9.28.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