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势、气、象散论(二)
◎◎
/卜子托塔
——日,本义为太阳之精,作名词使用。而今这个字往往被一些人动词化了,而且乐在其中。这种粗鄙化的推祟只能让人越来越自陷。照这样下去,若干年后,人们对“两小儿辩日”不知能作出怎样的解释,也不知后人们会怎样说这个“日”字,究竟是说成口语入诗的功劳,还是将其打入死牢。
所以,我也粗鄙一次,日你家的日。
(卜子托塔2020.02.25@21:45草)
◎◎
/卜子托塔
——网络助推了势诗,势诗借助了网络。都被两个字关住了,即“人气”
——人气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目前在诗这个范围内,坏的方向偏多了一点。
——势,这个东西要讲究平衡。
——但愿诗没有被势绑架,但愿势没有被诗掴坏,但愿网络是清醒的。
——诗,不仅仅有一个语言上的功力,还得有个心理上的功力。这个心理上的功力包含格局呀、境界呀等等什么的。
——势,终究有个势不两立。
——作个艰难的决定吧,以后碰到势诗,不评,不用。
(卜子托塔2020.04.19@24:45草)
◎◎
/卜子托塔
——诗这个东西,巧不如妙,妙不如意。
——妙不可言也是个骗人的东西,首先不可言就是个虚头,其次诗是可言的。
——诗的过度解读也是虚的,出于评者的引申和发挥。诗的解读当出自于诗语言的本身。用巧就巧,用妙就妙,用意就意。
——且大多数工具诗是用不着解读的,即使解读也是种写作技能的解释和写作心境的揣摩。
(2020.05.30@10:33草)
◎◎
/卜子托塔
——诗没有探索就是死诗。
——诗还停留在田园林间、大街小巷就等着踩烂。
——目前还没有出现盛大的叙事诗,就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
——如仅仅是流于日常杂事,种花草,翻田地,养个兔子,象流了几次汗,进了几次茅房。
——没有新理论支撑的诗,基本上都是在模仿。模仿就是老路,越模越模糊。
——诗是生活的,不错。但诗绝不仅仅是生活。
(2020.05.30@15:07草)
◎◎
/卜子托塔
——昨天对一位朋友说,诗就只有两种,一种写具象(相),一种写虚象(相)
——诗是诗人对认知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又分为工具诗,势诗,气诗,象诗。
——诗不具神秘性,但随诗者的认知深度不同而有不同,所以诗有修为性。
——诗人只管写出诗,有时候是说出诗。诗活动是在一定的框架下取舍诗。
——不是诗写得越久,认知就越深,而是反之。
——不是读不懂就不是好诗。
——诗当是认知说,而不是技巧说。
——争论书面语,口语,用词,招展等等等都属技巧的范畴。说穿了都是在诗的表现形式方面的东西。而就是这个方面的东西让人喋喋不休,太浪费了,所以我说诗不应技巧。
——诗是人文的东西,不是科技,诗产生不了生产力,但诗可以打开人的精神世界,而这个精神世界侧重于灵魂的开窍。
——写诗容易在于形式的模仿
——在认知同步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同感,所以不同的人却有诗意相同的时候。
(2020.06.05@15:45草)
◎◎
/卜子托塔
——很多东西(或者说理论)都是在自圆其说,我希望诗不是
——很多人都是在自圆其说,我希望诗人不是
——很多山都在长,其实很多地方都在陷
——水都在顺势而流,其实很多水在逆势而上,如果哪天被破坏了,很多东西就没有了,我希望其中不包括诗
——说到底,诗是事实存在,但这个诗不一定出自于“诗人”
(2020.06.06@22:37草)
◎◎
/卜子托塔
——不知死何知生
——人生上半段要知死,下半段才知生。
——知死才不畏,知生才不惧。
——所谓知生死是:知到不知死,才是生之开始生。所以很多人年轻时畏,年老时惧。
——唠叨了!皆因我之前说过诗还未勘破生死。
——此外,此处讲的生死不仅限于生命的生与死。
——人的终极意念当是可以自主选择生或者死。
(2020.06.07@12:20草)
◎◎
/卜子托塔
——因为超不过前人,所以有人否认前人,自封高人,自创门派。因为超不过前人,所以引这引那瓦解前人。
——口语入诗,说穿了就是娱乐化。并且还是用得那种下三滥套路。
——这个就是某些诗人的无耻感。
——诗人只写诗,不是旗手,扯那么高的旗子,其实都是愰子。
——而且这种愰子不管吃穿。怪的是还有人凑热闹,脑袋长别人身上去了。
(2020.06.21@11:27草)
◎◎
/卜子托塔
——诗可以类似于药。有的去病,有的来病。有的补,有的损。只是有的人抓了放一放,有的人抓了直接吃了。
——但好诗肯定不是药,顶多是个药引子。
——药需山中采,人工养的差多了。
——诗在世相中,人工养不出。即使有人养,也只是世相中的一种。
(2020.06.27@14:52草)
◎◎
/卜子托塔
——语言的差别是很大的,特别是想把中文翻译好,没那么容易,要这个翻译的人同时精通这两种语言,还要对诗的把握极其到位。而现在很多口语的诗就严重受到了这种翻译水平不到位的影响。说到底这种仿翻译体害了汉语诗。
——就目前来说,现代诗是个东不成西不就的产物。
——没有主流意识,没有时代特点。表面上看大家都在坦白,无底线的坦白就等于是攻击。其实很多“底线”都破了,就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底,所以从根本上说现代诗还没有立起来。
——看到有些人在写禅诗,照我看来,这只是对一个“门”的理解问题,我的说法是“开门即深山,关门即世界”,而且这个门你要不要都在。
(2020.07.06@22:09草)
◎◎
/卜子托塔
——没有比诗意这两个字更难定义的了
——我的理解是,诗意是一种作用力,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可以是吸力、斥力,也可以是一种共振(人常说的共鸣也在其中)。
——它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它首先作用于作者,然后是读者。而且这种作用力于每个人都不完全相同。
——诗意确切地说是一种他意。
——所以说,诗意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他意。它有力量。
——所以,诗评在于寻找这种他意和这种力量,并反馈于作者和其他读者。
(2020.07.11@15:13草)
◎◎
/卜子托塔
——写诗大体上来说是不平静的。如开手扶拖拉机,你看得到手筋暴出,脸色甚而狰狞。你开控制好5分地或者1亩地,这就是诗的长短了。
——如果你能不露声色控制好手扶,则不是写诗了,而是写评。
——单纯从用力的角度来说,写诗当是蛮力,而写评当是告知这是蛮力,并说出这蛮力对诗意的影响。
——有人说做到人诗合一这就是最好的,即生活就是诗,诗就是生活。我觉得这个太牵强了,其实诗是在不平静中产生和发现的,不管是你静下来体验到的不平静,还是外来导致或自身就有的不平静。
——诗,不可过于修饰,你把那种蛮力写下来的东西矫正了,诗意就失去了很多。要不要修饰是写评者考虑的事。
——所以写诗和写评是很不同的。
(2020.07.19@21:56草)
◎◎
/卜子托塔
——前不久向一位老师问了个问题:诗意的边界在哪儿?结果是我好像提了个不该提的问题。
——那么诗意有没有边界呢?我的回答是诗意肯定有边界的。
——一首诗写出来之后,首先被文字限制了,然后被读者或者评者的思维限制了。不管你怎么认为诗意是发散的,还是立体的等等等等,到最后一个人的理解(或不理解)都结束了。
——也就是说不管你把一首诗说得如何天花乱坠,都会结束。
——但诗意的存在却是无限的。
(2020.08.04@21:50草)
◎◎
/卜子托塔
——一般来说,领域是动物性的,它有明显的标记,即有边界。
——要保护领域,必须付出能量,而当付出的能量小于得到的能量时,这个领域就面临消失,它可能成为“它领域”或者“荒地”
——文学也是个领域,诗歌是其中一部分。
——那么在文学中,这些不同的领域是否有边界呢?动物性的思维里是有的。
——诗是文学中最活跃敏锐的一个领域。
——在玄幻小说中,“领域”还表示一种能力的体现,是高级本领中的一种,指完全受自己控制、人为产生的空间,它使制造者在战斗中可获得极大的优势。那么这个领域里的意思我相信对于诗者来说应当引起必要的思考。
——所以,我认为这个领域应当成为诗者空间。而我们目前的这个接地气概念恰恰与这个空间相反。我想说的是,不是让诗接地气,而是让人去接诗气。[抱拳][抱拳][抱拳]
(2020.08.08@21:27草)
◎◎
/卜子托塔
——有领域必有法则
——法则是随生存而产生的,再进一步讲法则是产生生存的。
——法则也是一种边界学,在它界定的一种边界内的就可能是一个领域。在同一个领域内一定是某种法则占主导的。
——在诗的领域内,也应是如此。
——如果在某个领域,当某种主导法则变得越来越弱,而新的法则又没有形成,对这个领域来说就是危险的。
——新诗目前来讲,好像自由法则在形成,但又不清晰。
(2020.08.13@21:49草)
◎◎诗意的视觉存在和意象存在
/卜子托塔
——诗意是好的东西,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时能让人产生共鸣或产生联想并能吸收的东西。
——视觉的存在,这个存在当是独特的,像一幅画,或让人看到其静或让人看到其动。让人可以看到画里面去又能从画里面走出来。
——那么怎么走进去,进去多久,又怎么出来就是诗意的意象存在。
——衡量一首诗的诗意不是说它的视觉存在有多么大,多么宽,而是看意象存在能让人在其中呆多久,怎样才能进去和出来之后又怎样了。
——很多诗确实产生了视觉存在,很多人却忽视了意象存在。认为视觉冲击产生了就是一首好诗。
——就像人们只看到了存在,而看不到非存在,这就麻烦了,好的诗,一定有它的非存在之处。
——而人们还有一个坏习惯即以存在衡量非存在,这个问题诗评者当引起重视。
——诗之势容易看到,发现,但诗之气和诗之象并没有那么容易看到,特别是跨领域更难,诗评者一定是评自己熟悉的领域,自己熟悉的作者,要不很难摆脱瞎评的嫌疑。
(2020.08.15@12:58草)
◎◎诗就是生活吗?
/卜子托塔
——诗就是生活。貌似这句话是正确的。
——诗就是生活吗?谬论。
——把生活习惯演变诗习惯或者反过来把诗习惯演变为生活习惯都是错的。
——作为诗者,一定要把诗和生活两个概念拎清。起码一点,诗没有习惯,而生活是有习惯的。
——诗有时是在习惯里找出不习惯的东西。
——诗,说得前卫一点,是个坏东西,它打破习惯,但它又不是灵光一现,它具有追求并将有指导现实的意义。
——诗,不向善,不向美,对人类存在没有憧憬意义,某种程度上说不能称为诗。
——在人类存在这个角度说,诗是精神最高级的存在。
——这个是古人说过的,我只不过是又抄袭了一次。[流汗][流汗][流汗]
(2020.08.18@14:39草)
◎◎
/卜子托塔
——我们总习惯于一把尺子握到底
——我们总习惯于用平凡衡量深邃,这样深邃得就平凡了
——我们总习惯于个性的舒展,这恰好适应于当前的经济思维
——所以,诗这个全性的东西,当是它目前存在的意义
(2020.08.27@21:37草)
◎◎
/卜子托塔
——诗应当凿道,而不是着道
——诗当是智慧,而不是智会
——诗当是诗意,而不是示意
——诗当是不是诗,而不是是诗
——诗当不仅存在于人,而当存在于天地人
——诗当是假,而不是真
——诗的终极是没有诗
(2020.08.28@20:47草)
◎◎泛诗主义和诗泛主义
/卜子托塔
——泛诗主义即什么都可以成诗
——诗泛主义即诗可以用任何形式去表现
(2020.09.05@22:44草)
◎◎
/卜子托塔
——人是醒不了的,人类的追求(物质)决定了人醒不了。
——现代生产力解决的就是物质问题,这个物质包含杀死人类不需要的物体(质),精神问题的解决历来不太好。以现代的物质条件,人能反朴吗?几乎不可能。说句现实的话,想反朴也已很难找到合适的地儿啰。
——儒道释等都被“现代”玩坏了!不知道还有什么会出现。诗路上可有好处的地方?[抱拳][抱拳][抱拳]
——诗能否成为新一轮人的寄托?
(2020.09.11@08:52草)
◎◎
/卜子托塔
——“”好诗“”是坏诗人的墓志铭
——“”坏诗“”是好诗人的墓志铭
——就像用坏了人,好人也变成了坏人;用好了人,坏人也变成了好人。
——人的好在于感觉,人的好在于不违。而这个违和感觉之间的距离,略等同于于好诗与坏诗之间的距离。
——什么是好(诗)?至少目前我认为是有利于生命(诗)的进程。
(2020.09.18@21:47)
◎◎
/卜子托塔
——诗,并不神秘。
——但时有个空间,其实也不是空间
——空间是有点间隔的
——诗在于象(相)
——犹如合掌与开掌
——诗,其实就是生命。
——生命在于意识,在于流
——流即运动
(2020.09.22@14:04草)
作者简介:

卜子托塔,笔名湖拮,诗歌实践者,江西人。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潮》《绿风》《中国诗人》《参花》《北斗诗刊》《浙江诗人》《天津诗人》《中国诗影响》《流派》《山东诗歌》《鸭绿江》《开心》《文学百花苑》《天涯诗刊》《诗意人生》《南昌文艺》《河间文艺》《昆嵛》《仙女湖》《中国诗界》《中国风》《中国民间短诗》《楚北诗人》《圣地》《军山湖》《西山雨》《长风诗刊》《船滩》《洎水诗刊》《鄱阳湖文艺》《长江诗歌》《荒原诗刊》《聚智文艺》《同胞文学》(韩国)《世界日报》(菲律宾)《先驱报》(新西兰)《作家报》《中国电力报》《川江都市报》《今日新建》《南昌晚报》《新余日报》《贵溪报》等,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光阴深处一根骨头在奔跑》《向阳花开》《沧浪海昏》(长篇叙事诗,合著)。获奖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