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我读懂两字
作者:语石
《三国演义》
看似历史演义,
实是在说情论理。
血淋淋,
风凄凄。
数不尽的拼杀,
记不清的改天换地。
鲜活了英雄豪杰,
苦却了百姓生死别离。
从书中我只读出两字,
一个是义,
一个是计。
计谋闪出智慧,
情义云天铭记。

金戈铁马,
不仅仅血气方刚,
也见得柔情伴泪。
先不说,
刘关张桃园结义;
也不论,
貂婵重义献身“离间计",
且看,
敌我对阵,
曹放关五关斩六将,
关放曹华容道留一线生机;
白帝城托孤,
君臣之间,
有情有义也留心计。
诸葛亮选择了情与义。
只为那一句承诺,
辅佐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孟德,
就是那一句,
"宁吾负天下人,
不让天下人负吾"
把自己推入了,
万复不劫之地。
任凭文韬武略,
常常英雄所见略同,
却被打上奸雄的印记。
正因演义重义,
让历史拉近了现实距离;
正因演义重义,
让战争流血也流泪;
正因演义重义,
让英雄人物才有深刻记忆。

战争重实力也讲谋计。
挟天子以令诸侯,
是曹操占天下为己有之计;
联吴反曹,
是诸葛亮三足鼎立之计;
划江而治,
是孙权的权宜之计。
利益前面没有情义,只有算计。
唇枪舌剑,风轻云淡也好,
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也罢,
只是把握时机;
洞房花烛,喜结秦晋也好,
哭灵吊孝,痛心疾首也罢,
哪有凢分真意?
说赤壁之战是两军对垒,
还不如说比两方谋略的高低。
火烧赤壁,
多少生灵涂炭,
多少房舍化为灰烬。
这计那计,
只有百姓云里雾里;
明计暗计,
只有百姓失所流离。
曹、刘、孙,
魏、蜀、吴,
为了争夺每一寸土地。
哪怕血流成河,
哪怕火烧千里,
谁顾得上百姓一点一滴。

正因如此,
我祈愿天下太下无战事,
我祈愿岁月静好如今夕。




简历:
语石,俞荣斌,男,原籍义乌倍磊人。一九六九年二月入伍,同年九月入党,一九七一年三月提干。原总参某研究所政委,正师,大校。曾出版多部政工类及收藏类书籍。创作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全国、全军奖。主创并组织的文艺节目曾三进中南海演出并受到好评。也因党务工作优秀荣立三等功。现在北京市安立军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