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子诗话
诗的内容要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身
写诗最主要的工作是:用恰当的,贴切的,诗意的语言塑造的意象,意境,境界,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事物、新情感。
掌握律绝,律诗的‘正格’并不太难,掌握它的拗救的“变格”也不难。最难的是诗的内容,是用恰当的,贴切的文字,词语,诗句写出:情真、意新、格高、味厚的诗。大众喜爱诗词,因为诗词是艺术,可以长久把玩,多次品味,安慰灵魂。如果艺术性顿失,内容枯燥无味,不新鲜,没有作者的心灵世界对全新的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感和艺术表达,就会失去大众的喜爱。
一,内容要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中华诗词教化的是社会的良心。她是儒教“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一,不可小觑。
中国历史上是“诗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中国古代是以“诗”来教化个体,家庭,社会文明的。“诗教”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也因此,诗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一。有人甚至称: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
中国国学中心特聘专家,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蔡世平说:
“她张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几千年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正能量。诗词成为温暖世俗人心的太阳和月亮,是道德教化的载体。成才励志、仁爱友善、清洁精神、家国情怀、坚韧不拔等等,是诗词永恒的表现题材。诗词进入民间的日常生活。诗词之美化作涓涓细流,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诗词涵养了民族的人格操守,提升了民族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民族历万劫而不衰、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精神养料。今天中华诗词的“求正”,就是求人们行为的“正”、求社会风气的“正”、求民族精神“正”。现在有些人以丑为美,以怪为乐,恶搞汉文汉字,恶搞中华美德,这是诗词艺术所不能答应的。”
“中华诗词的“雅正美”,归纳起来我以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汉语言文字美;(二)人心灵歌唱美;(三)社会和谐秩序美。”
“雅,是形式,是文采;正,是内容,是义理。因此,大雅正声,是中华诗词的美学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古老的诗词艺术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仍然能够表达当代人的情感,为现实生活服务。次说人心灵歌唱美。心灵歌唱或者说心灵音乐,是人的自然属性。人有七情六欲,表现为喜怒哀乐。心灵律动是人的精神常态。诗词就是人心灵律动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
二,要有对新生活的真实的,个体的真情实感,要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要有时代气息,时代特色,时代感。
蔡世平说: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信息文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华诗词从农耕文明的土壤里生长出来,对农耕文明有着天然的适应与亲近。今天的诗词生长环境与生长土壤变得多样了,有机肥被无机肥取代,庄稼的无土栽培也已成为现实。今天的诗词无疑要适应这种“有土生长”、“无土栽培”的现实,既要在自然山水里生根发芽,也要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信息文明的土壤里开花结果。”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国成立,国家政体发生改变,人民当家做主,成了国家的主人。
今天人民大众成了诗词写作的主体。诗人的身份解放了,诗人的队伍也扩大了,诗词作品的数量是任何一个时代不可比拟的。”
“现在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诗人词人抬脚就跨出了国门,即便不能满世界行走,但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熟知天下事。今天的诗词地图是大大地拓展了,诗词的领域是地球的领域,甚至是宇宙的领域。诗词地理的改变带来的是诗人视野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人的观念甚至行为的改变。”
“今天信息改变了世界。诗词的传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不仅出诗集非常容易,而且微博、微信、短信,弹指一挥间就能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诗词的传播与交流变得异常便捷。”
“今天的文学文本与文艺表现形式、文艺理论,由于西方文化的进入,可以说是十分丰富,可供旧体诗词吸收、借鉴的东西大大增多。”
“现代化突出表现在“物”上,但深层表现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当代风貌,人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才是根本的要害的东西。”
“这对今天的诗词创作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考验。诗词不能改变世界,只能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大势,这也是今天诗词的出路与生路。”
“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大挑战带来大机遇。适应时势的诗词写作,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诗人的理性选择。可以说早适应早受益,小适应小受益,不适应不受益。勇敢地面对挑战,融入大时代,放歌大时代,不在自家的小天地里吟风弄月、孤芳自赏,就能创作出朝气蓬勃的当代诗词作品,中华诗词也就有可能继唐宋后出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
“今天的诗人最重要的还不是掌握新的诗词技巧,而是要增强诗词写作的当代自信与自觉。求正容变,正是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脉搏,对当代诗词创作与研究作出的理论概括。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说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似乎还嫌保守;用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似乎也说得过去。世界千奇百怪,也千姿百态;世界无缝连接,也无所不知。”
“各种理论、各种思潮、各种行为都最先在文化界表现出来。试想,今天的诗词如果不坚持“求正”,那么我们民族留传下来的最美好的东西就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失传。”
三,总之,诗的内容要有思想性,有真情实感。有意象,意境,境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之感。有诗人独特的心灵体验,化“物象”为“意象,意境,境界”。不能枯燥乏味,不能玩文字游戏。要通过诗人的心灵世界的灵感状态,把生活中的“物象”转化成诗意的“意象,意境,境界”并且要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要面对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言之无物,言之无义理,不能堆砌词藻,玩文字游戏。
要学习古典诗歌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它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的方式。学习它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的构思方法。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诗的本质是抒情,抒情是诗的职能。中国古代诗歌,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这是必须继承的核心内容。否则,就会失去读者,失去大众,成为诗人自己的象牙之塔。
“几千年来的中华诗词史,既是中华文明史,也是民族生存史和民族心灵史。留传下来的经典诗词作品,无一不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艺术珍品。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艺术概念需要弄明白,就是作者感情的真不等于艺术作品的真。对于文学创作而言,作者的真感情有可能是真艺术,也有可能不是真艺术,感情的真不能替代艺术的真。诗词创作的意义在于,作者是通过艺术去感发读者的。作者流泪,不见得作品流泪。读者关注的不是作者的写作状态,而是作品本身的生命状态。你流泪写作也好、含笑写作也好,对读者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向读者捧出有感发力、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现在不少诗词作者感情是真挚的,动机和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写出来的诗词却不能打动人,为何?就是作品缺乏艺术审美价值。今天我们“求正”,也就是要向经典诗词学习,求诗词艺术的“正”。”
必须在心灵世界的心灵感应状态,把大量的生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化“物象”成“意象,意境,境界”。
诗是生活赠给的,更是创作出来的,没有心灵世界的心灵感应状态的创造就没有诗。文学史上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经过长期的生活储备和花费心血写成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是作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提炼立意,有血有肉。没有心灵世界的心灵感应状态的参与,就没有诗。
文学艺术修养,掌握各种艺术技巧,才能深刻而又生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写出来的作品才富有艺术感染力。所谓才华,都是勤奋学习,和个人修为的结果。
要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就要系统的学习文学专业理论和写作知识,就要多看名家名作,如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等。加以借鉴继承形成自己的文风。
要通过学习修养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艺术技巧。思想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技巧是文学作品的工具和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者简介

王秀峰,字:佛子。金榜头条认证主编。大学中文系毕业,高级教师。坚持写诗四十多年,出版诗集一部。有诗作一万多首,诗的题材、体裁多样、数量庞大。继承古典优良传统、富于开拓创新。
著有《诗话》四十多万字,已经在梦之旅百家杂文文学网站发表。著有《中华诗歌简史》十三章,共计十多万字。
把《诗经》的三分之一优秀诗作进行了七言今译、把《楚辞》进行了七言,杂言今译。对大量外国优秀诗歌进行了七言翻译。有五千多首诗发表在报刊,微刊,保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