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活出尊严,摒弃奴性
韩静
近看了契诃夫小说《一个官员之死》读后心情沉重。介绍一个普通小官员,在看戏场所,不慎打了几个喷嚏,结果发现溅到了不同部门的上司——坐在他前排一位三品官员头顶、脖子上。为此,他不安起来,担心得罪上司,毁了自己的前途。立即站起来向上司道歉,第一次讲:“对不起大人,我打喷嚏溅到您身上了,我不是有意的。”上司回答:“没关系,没关系……”第二次道歉:“看在上帝的面上,请您原谅,我本来是无意的……”上司说:“哎呀,请您坐下吧!让我听戏!”直到上司不耐烦地命令他停止为止。
回到家,小官员又怕上司还生他气,便又亲自登门道歉。如此反复道歉,让上司忍无可忍,把他赶出门。可他仍不反思,再次登门道歉,但这次,上司气急败坏地对他吼道:“滚出去!”他听到这几个字,彻底绝望了,心似碎了,意识不清,退到门口,步履蹒跚。回到家后,和衣躺在沙发上,怀着无限的烦恼与恐惧死去……
作品讽刺意味明显,文学创作没国界,类似的事情,国内外皆会存在,这是可悲的现实。“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心态作祟。正是这种对权威的盲目尊崇,使得这位小官员,因一个不起眼的不礼貌行为,却莫名的死了。若是普通人,道个歉也就过去了,哪怕对方不接受也不会有太大的负罪感。可对方偏偏是一个高官,害怕不被原谅,担心打击报复。其实不少官员还是挺通情理,有一定觉悟的。问题往往出现在,身份卑微者身上,文中仅打个喷嚏,谁都知非故意,却给自己制造了许多烦恼。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的烦恼是利己主义作怪,生怕得罪了上司而前景黯淡。况他的道歉是出于真心吗?不,只是阿谀奉承。倘若换成一个百姓,他会反复道歉吗?会因此不安吗?不会。那是谁把一个健康的人害死了呢?是上司吗?不,是他自寻烦恼,是小人心理,是阿谀奉承,是骨子里的奴性,害死了他自己。
“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这句话常被人们戏谑某些“崇洋媚外”者身上,若用在文中小官员身上也恰如其分。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应保持一定尊严,端正心态,既追求进步,也顺其自然,不可看的过重,更不能心灵扭曲。因人格是平等的,不可做墙头草,要有个性,凡事应有度。
笔者看到一则故事:以前有个老乞丐,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身边放个破碗。他坐在街边,来往行人只个别给些零钱,突然来个有钱者,掏出500元丢碗里,对他说:老天爷也不显灵,怎这么多乞丐呢?老乞丐听后,把钱扔出,说乞丐也有尊严,我只收善意的施舍。老乞丐朝不保夕,甚至面对死亡威协他,尚知维护自己的尊严。
生活中,有些高高在上官员,却无视颜面,不顾尊严,对领导奴颜媚骨,甚至死缠烂打。如文中,让领导视可忍,孰不可忍。也失去了人起码的自尊。人好像天生对权威有种恐惧感,这是人类的短板。电影《猫鼠游戏》很直白的把人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展现出来。
诚然,作为下属,应懂得尊重领导,不仅是对领导个人尊敬!而是顾大局,支持工作的表现。尤其是工作场合,讲究礼节,维护领导威信。这种尊重非恭维,应提倡!尤其是好领导,为大众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事迹家喻户晓。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表达人民对他的敬爱之情,92年发行了纪念邮票一套;领导干部楷模: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时代楷模朱什福、基层干部沈浩,吴仁宝等,他们是值得敬仰,也应该尊重的。 然而,像文中所言,为了丁点事,思想狭隘,利己主义严重就不可取了。有的一味讨好,逢迎奉承,畏首畏尾,奴颜婢膝,讨好领导,过分恭维不仅得不到领导信任,反降低自己人格与威信。有的甚至揣摩领导心思、言不由衷,明明领导说的意思与自己观点相距甚远,或有不当的观点,也唯唯诺诺。这类奴性十足者,真让人小视与唾弃。是的,领导手中有一些权力,自然得到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的捧场与拥护,其目的是官瘾发作,对待上级奴性十足,对待下属“当主人”求得平衡心态。
当前,我们党在开展多个主题教育活动,正确认识和处理如何“尊重领导”,对于加强领导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防止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活出尊严,尊重应适度,有底线,摒弃奴性,杜绝上述心态不正,自寻烦恼,一命呜呼的事件发生,让“尊重领导”一词不再变味。
作者简介: 韩静,女,笔名吉祥鸟。党员,本科。曾在合肥“未来作家文学院”和“江苏大众文学院”学习。做过:播音员、教师。中英合资部门经理。北京丰台、朝阳作协会员。北京市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多次被全国新媒体推荐,受到师友好评。专栏作家。杂文家。 迄今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杂文、散文、诗歌,小说,近七百篇,作品散见《中国教育报》《中国纪检报》《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江苏教育报》《甘肃工人报》《上海法制报》《陕西工人报》《今晚报》《北京杂文》《江西杂文》《湖北杂文》《重庆杂文》《当代杂文》《浙江杂文界》《诗中国》《写作》《前线》《经典杂文》《澳门杂文》《跨世纪》《参花》《芳草》《北京文学》等报刊。已出版纯文学,杂文集《回炉再造》,散文集《爱,是不同的》两部专集。作品近二十次荣获全国大赛奖。先后入选《中国杂文年选》《北京杂文选粹》《中国实力诗人诗选》《国家记忆人物大典》《世界华文—法制微小说大赛精品选》大学生《写作》等各种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