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邓学志,网名乞食者,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人,教师。中文本科,爱好写作,骑行,跑步!

家乡的小沙果
作者 邓学志
我爱家乡,尤其爱家乡的小沙果。因为,它总能勾连起我好多童年纯真的记忆;它的甘甜可口亦能让我感受到现今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当然,它更会激励我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童年记忆里,村里有几户人家有果树,另外,还有全村集体拥有的一个果园,承包给了一户人家经营。而我家是没有果树的。所以,只能在秋高气爽、瓜果烂熟的时节里,站在别家的果树下垂涎欲滴。自然,像我和我这样的孩子是不少的,又值淘气的年龄。于是,便有了好多令村邻厌恶的行径,比如,看好主人不在家的时机,翻墙,身手敏捷地爬上枝丫,摘满满的两褂兜,然后躲到没人的角落大快朵颐。自然是会在事后招来村妇在村头的一顿骂街,当父母们各自质问自己孩子的时候,还要装作一身干净,满身满心委屈的样子咬牙说出不是自己的谎话。

承包果园的人家则不然,不会站在村头扯起高音咒骂。因为人手不够,园子里是必须时时留人的。但最可怕和可恶的是有一条壮实的大狗,所以,需要声东击西才行。逗引着大狗在东墙边喧叫的时候,趁机从西墙边越墙、上树,将小褂系好袖口,摘满满两袖筒,或将秋衣扎在腰里,一把把地摞进领口,瞬间身前身后便满满得肥硕起来,然后浑圆地下树。纵使满身负荷,但身手依然敏捷,至今难忘。当然,被醒悟过来的大狗逼留在树上,上下不能,被主人抓个正着的时候也是有的,实在尴尬。不过主人家是个善良的人,知道孩子们的天性和日子的无奈,便经常摘些果子送到有孩子的家家户户,往往弄得接受果子的家长感激之余,也分外尴尬,因为一看便心知肚明——一定是自家的淘气孩子在外面闯了祸。于是,感谢之后,送走客人,各家院落里便有了此起彼伏的责骂声。时至今日,回想起送果子的邻居,感激他的善良之余,实在是感叹他的聪明!
记得一个中秋的前日,母亲花了十几块钱到园子里给我和弟弟买回整整一大袋子沙果,足足有八九十斤。那样的岁月里,十几块钱已经是不小的数目,足够一家人一个月的花销用度,母亲一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至今想起来,母爱当时一定是很心疼两个孩子在和他们一起忍受生活的艰辛,不想让孩子太委屈。可在那个岁月里,能给孩子买到的,也就只有小沙果了。所以,小沙果的甘甜至今难以忘怀!小沙果甜美了我的童年。

其实,小沙果并不沙,并非沙瓤西瓜的口感,而是甜脆爽口,多汁甘美的。一个个、一串串颜色红润,像极了逢除夕、元宵节,大门侧屋檐下悬挂的灯笼,娇小可爱地挂在枝头。尤其秋风渐冷之后,沙果渐渐出现糖心,阳光透过沙果,鲜亮至极,晶莹剔透犹如灯笼燃起的蜡烛。看到它,很容易让人想起“丰收”、“喜悦”之类的词语。

如今,最幸福的就是在渐冷的秋日,回到老家,看树上的果,摇树上的果,在满园绿蔬之间捡起,吃掉。闭上眼,满眼尽是童年,嘴角便有了最惬意的笑。
你桌上一堆,他桌上几个,是从老家摘来的小沙果,它成了这个特殊时节里大家必有的吃食。幸福地咀嚼,美美地品味,吮吸着甘美,慨叹着生活。吃的是果,说的却尽是家长里短,在习惯了浮躁和喧嚣之后,老家的味道在那一刻重又升腾,厚重而又沉稳,犹如一心向往参天的树重又回眸审视深植大地的根。有了根,才会真正参天!
所以,我爱家乡的小沙果!
注:大快朵颐 大口贪婪的吃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