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艾伦·朗格于1979年做过一个实验:
在匹兹堡的一个修道院中,朗格教授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这个地方被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他们邀请了16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让他们8人一组在这里生活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他们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卡斯特罗在古巴的军事行动,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让他们像在20年前一样打理生活的一切,从起床、穿衣服到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没有人帮他们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让自己生活在1959年;“控制组”则遵循过去时--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年发生的事情。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来时他们大都是家人陪伴,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一个星期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实验组,即“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的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个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榄球。局外人在看到他们实验前后的照片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七八十岁的老人“返老还童”。‘
怎样让老人“返老还童”: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朗格教授的一个实验,实验只证明了可能。用朗格教授的话说: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而她研究的是“可能是什么”。
但它却是事实,已经做到了。
一、由一个科学家指导。
二、作为学术项目来做实验。
三、有一个完整、缜密、详尽的方案。
四、由一群专业人员来操作。
五、有一群适龄的老人参与。
六、搭建了一个“实验室”(完整再现20年前的生活场景)。
七、让这群老人回到20年前的时空之中。
八、让这群老人按20年前的方式生活。
九、让这群老人按20年前的习惯行事。
十、让这群老人按20年前的行为交友。
十一、让这群老人回忆20年前的故事。
十二、让这群老人讨论20年前的事物。
十三、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生活回到20年前。
十四、看、听、读、想、画面、声音、视觉、感觉……思想回到20年前。
十五、语言、对话、沟通、交流、讨论、分析……话题回到20年前。
十六、自己照顾自己。
十七、参加群体活动。
十八、完全自由。
十九、释放自己也释放别人。
只是,一个星期的时间,藐似时间太短。
……
参与试验的老人全副身心地进入与沉浸在20年前的环境里。
结果是,朗教授的目的达到了。
其实,朗格教授要做的不是让老人们去体验20前的时空,而是让他们“返老还童”。
仅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168个小时),就让七八十岁的老人重新找回了青春活力。
简单、方便、快捷,而且省事、节约、廉价。
朗格教授的实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奇迹能够复制吗:
既然是实验,它当然能够复制。
然而,要推广却还需要许许多多因素与条件,纯粹的个体很难完成。
但是,朗格教授给了我们希望,并为我们指出了方向:
矫正衰老的心理,让“衰老”的身体重返年青。
艾伦·朗格说: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是这样灌输的集体意识的观念,让我们的意识先衰老,身体随即配合我们。”
把朗教授的话换一种方式表述:
社会抛弃了老人。因为“他们”给老人“加上”了衰老(即无用)的“罪名”,然后衰老成为社会共识,集体意识(不但对老人冷漠、无视,不关注、不理睬、不学习、不跟进,还把老人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并成为老人们自己的思维、观念与心理。
老人的衰老是因为心理衰老的推动。在社会的集体意识之下,老人只能接受并认可衰老。并由此将身体的种种亚健康状态认定为衰老,将身体机能的逐渐退化认定为衰老的斜坡,身体因此顺坡而下,加速了老人的衰老。
——这就是老人衰老的真相!
作品来源于网络(研究健康长寿的开达老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