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火红的拱沟岭》
———曹钢勤

拱沟岭村地处涉县东北部木井乡,位于乡所在地西南海拔近千米的山颠之上。这是一个全村只有60余户,200多口人的小村庄。
这个村岭同名的小山村,在14年的抗战过程中,既没有发生过著名的战役战斗,也没有驻扎过成建制的八路军队伍,更没有哪位首长或将军入住的传闻和旧址。这个一向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三五年内红遍涉县,享誉燕赵,是早在2015年就率先建起了涉县农村第一座毛主席纪念馆而一鸣惊人,成为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一处没挂牌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是共和国之父,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47周年。幸亏一朋友告诉我:9月4日,由涉县太行红色联谊会组织十几家单位的红友,在拱沟岭举行第二场大型文艺演出,以示纪念。这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47年过去了,我没到过韶山冲去参观过毛主席的旧居,也没到过北京去瞻仰过毛主席的遗容,如若再错过这次近在尺呎的纪念活动,那就太对不起他老人家了,那将是我今生的一大遗憾。我们学校(鹿头中学)是一所始建于1956年的老牌中学,因只有一山之隔的地缘关系,也曾录取过不少拱沟岭的学生,只是无缘造访,说不定在这次活动中还能见到几个学生,能结识几位学生红友,那便也是一种红缘。因为他们是一群再平常不过的普通百姓,当毛主席被拉下神坛遭受到无端指责、谩骂、诽谤、诋毁、污蔑甚至被批判被否定的时候,他们立场坚定,痴心不改,不但没见风使舵,随波浊流,而是逆行而上,拍着自己的良心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毛泽东纪念馆。他们不是专家学者,他们只是200多个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农民,他们的义举,他们的胆识,他们的无畏,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我们能够想象得出.
9月4日,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乘车一大早经龙泉寺爬上云岭,过郭庄,经正峧沟村,又一路蜿蜒下行数里,上到秦家垴村,又走了差不多一里难以会车的乡村公路.拱沟岭才遥遥进入我们的视线.透过车窗不远处是一座相当气派的新制木牌坊,走近才看清木牌坊的门匾上镌刻着四个功力厚重的大字——拱沟岭村。
我们的目的地到了,门卫介绍说:“今天的车来的很多,还有几辆大巴,不能占据广场影响演出,所有车辆只能停靠到路边。”当我们刚跨入牌坊不久,就隐隐听见了久违了的深情无限的乐曲——《太阳最红 毛主席最亲》,越接近村子,歌声越是清亮。
“居高声自远,非是济秋风”。

这歌声一山传出,万山回应。我们站在路旁静静地聆听:“你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春风最暖,毛主席最亲,你的革命路线永远指航程。你的功绩比天高,你的恩情比海深。心中的太阳永不落,你永远和我们心连心……”
广场不知何时已布置停当,数十面五星红旗迎风漫卷,石牌坊两边的围栏上醒目地分挂着两条横幅,一条书写着:“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一条书写着“毛泽东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主会场的正面墙壁上悬挂巨幅横幅,上书:“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44周年”在这歌声的渲染下,我们早已沉寝在一种深深的追忆中,心中装着的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画面,便像电影般一一展现在眼前。

在这歌声中,我们首先瞻仰了毛主席纪念馆。纪念馆座落在一个苍松翠柏掩映的小山包前,小广场居中, 一头连着座南面北的纪念馆, 一头连着座北面南的村子,这一布局十分科学合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形成了一个既互不影响,又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纪念馆规模不大,仅300余平方米,依次由台阶、牌坊、陈列馆三大部分组成。台阶构成是五条大理石,拾阶而上是石牌坊,横梁上“纪念毛泽东”五个镏金大字格外耀眼,坊梁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为:“红日东升山河秀”,下联为:“东风浩荡气象新”。牌坊背面也刻一幅分别为:“中华崛起宏图大展;民族振兴伟业长新”,横联是:中华腾飞。陈列馆虽区区三楹,却也廊檐画栋。台阶下的两丛翠竹分列左右,相依相衬,相得益彰。
拾阶而上,陈列馆门上书写着一副对联:“来时为了改天换地;走时留下盛世太平。”横批为:继往开来。在滚动播放的歌声中,我们步入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的半身塑像,四四多年了,他老人家还是那么慈祥,还是那么的亲切。
我思念的泪水夺眶而下,恭恭敬敬地向他老人家深深地施以了三鞠躬礼。塑像以一天安门巨幅画为背景,加以现代科技手段以天安门为中心闪动着四射的光芒,衬托着主席塑像煜煜生辉。天安门巨幅画两旁也书写着一副对联: “旭日东升山河秀;光辉思想照千秋。”横批为:伟大领袖。在主席的塑像两边分列着马、恩、列、斯的画像。整个陈列馆所藏文物有的极其珍贵,有的简单朴实,但意义却都十分重大,都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泽东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纪伟人无尽的崇敬和思念。

塑像右侧的玻璃橱窗里,珍藏的是李海成捐赠的红军长征时期用过的挎包、水壶、粮袋、子弹袋等,还有后西峪马何太捐赠的皮革旅行箱和一个皮革公文包。塑像左侧的玻璃橱窗里,珍藏的是乡亲们几十年来从《红旗》杂志上剪下来的主席的照片及文章,还有部分文化大革命期间乡亲们保存下来的毛主席像章,《人民前线》杂志及革命现代京剧剧本等。右山墙的墙面为一主题——主席和我们心连心,主要展现的是主席深入厂矿、机关、学校、基层连队视察和接见普通民众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大叔。左山墙的墙面为另一主题《光辉的历程》——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照片……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将近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为什么毛泽东时代记忆犹新,让人难以忘怀?这个问题该由谁来回答?拱沟岭的乡亲们已经给了我们肯定回答,他们在建毛泽东陈列馆的碑记中这样写道:“......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
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缔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经过几十年艰苦绝卓,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实行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功地试验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上天。他一生最关心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的社会主义强国……”

多么平实的语言,谁敢相信这是在太行深处的一个小小山村里的200多个农民对主席的认知?他们和我们一样并没有见过主席,更没有亲自或直接和主席打过交道,他们为什么就会如此坚定如此执著?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有来自社会生活的感受,是在社会生活中深深体会到了主席的恩情,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感同身受。约十点许,在前西峪村军乐队的鼓乐声中,来自省内外17家演出单位,自带服装、道具、乐器先后报到。他们无论远近,不顾沿途劳累,下车后无一不首先列队到纪念馆缅怀毛主席。他们有来自山西,有来自邯郸,有来自驻涉县天津铁厂的。本县有来自城关镇、更乐镇、河南店镇、井店镇、偏城的镇、木井乡等十五个演出团队,数百名演职人员,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对一个小山村而言,旷古未有。下午2时许,纪念演出开始。在老支书邢晚廷简短致词“让我们共同把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精神传承下去,团结在以党中央为首的领导当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致辞后,由天铁开心快乐舞蹈队排练的舞蹈《东方红》拉开序幕。这次纪念活动的节目,无论歌曲还是舞蹈,都是各演出单位精挑细选出来作品,来自于城里村俏红星舞蹈《十送红军》,河南店村夕阳红合唱队的《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井店二街俏夕阳舞蹈队的情景剧《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和《看到你们格外亲》一街丹之梦的《再唱山歌给党听》,神山艺苑的豫剧《沁园春.雪》,涉县太行红色联谊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木井乡前西峪金秀舞蹈队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合舞蹈队的大秧歌《抬花轿》,该乡李家庄旗袍会的《绣红旗》,豆庄红舞姐妹队和青塔青年姐妹舞蹈队分别演出各具特点的《毛主席的光辉》,邱子峪舞蹈队的《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山西文化馆的《浏阳河》样板戏《红灯记.出狱》,更乐夕阳俏舞蹈《万岁毛主席》《一心拥护八路军》,南庄村红叶舞蹈队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这次纪念毛主席逝世44周年的大型文艺演出,可谓是红潮滚滚憾山岳,歌舞阵阵动沙阳。红色的旗帜,红色标语,红色的人流,红色的歌曲,红色的舞蹈,在全体演职人员、村民和观众一起合唱《东方红》开始,在豆庄村女生大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歌声中结束,这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唱彻960万平方公里的一支歌: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都市头条,与你同行。
心存希望,成就梦想。

文中图片:
来至网络和
心净则国土净提供
编辑制作:梦想

曹钢勤,生于1959年,1977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教育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邯郸市作协会员2019年退休 。笔耕不辍、《绿色电波传千古》、《父亲》、《我的恩师王仁善》等文章散见平台发表。

2020年9月11日完稿于荟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