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了,三亚湾的家
画:黄建 文:语石
在三亚,有一次打的回家,我告诉司机到新风街与三亚湾路交叉口,他脱口而出“那可是个好地方哟”!我心想,可不是吗,街尽头便是海,海湾旁就是家,房前是海滩,屋后是闹市,真是人见人爱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就要被拆迁了。这次我来三亚前,周边的一两层商铺已变成废墟,邻近两幢楼也在我们来后被拆轰然倒塌,只剩我们家这幢楼还孤零零在废墟中屹立着。刚来时从阳台往下看,二楼露台有一盆被主人遗弃的鸡蛋花,只剩下两片嫩叶在风中摇曳着,在我赞美它生命顽强不久,却在天干日晒中悄然枯萎凋零了。在废墟中有一只瘦小的猫在寻找着食物。可除了滿地的水泥砖块哪还有什么东西可充饥!我赶忙往废墟上扔了点面包,可它並没发现,继续艰难地在水泥砖块中寻找着……我在心里曾不止一次与它沟通,劝它尽管这是你依恋的家,但已成废墟,你就不必这么执着地守着、恋着了。与其在这里整天忍饥挨饿不如到别的地方寻条生路。可是昨天我仍在废墟上看见了它,只是更瘦了,叫的声音也更弱了。
我们的房子在当年买来时就改造成小宾馆,既有收入又方便自己度假时居住。一晃已经营了十多年。至今,这幢楼的其它小宾馆都关门了,唯有我们宾馆的经营者却仍然坚持开门营业。我们早就不收她的房租了,为何她还要坚持营业呢?而且收的房费很低,有的房间可住两至四个人,每晚只收五十元,也只够开支水电和人工费的。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干,她说,这么好的地方,马上要拆了,让那些低收入的人也来住住海景房吧,一家一天花四五十元就可以躺在床上看海听涛,这样的机会对低消费的人来说,是不会再有了。我听懂了她的意思,不禁肃然起敬。帮她保洁的是她亲姐姐,六十多岁了。尽管周边废墟尘土飞扬,但她仍把小宾馆里里外外收拾得清清爽爽。再过几天这幢楼就不复存在了,而她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每天把楼梯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楼梯的扶手擦得一尘不染。一边干活一边自言自语反复一句话“多好的房子啊,怎么说拆就拆了呢?多可惜啊!”

对于我们家的这幢楼拆迁,我们失落过,期待过,也抗争过。收到房子作为棚户房改造被征收通知,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征收错了。二OO二年才建的,楼的外型,质量都被公认,世界小姐选美巡礼都曾在这里留下影像,怎么一夜之间成了棚户房了?我们选择依法维权,但法院不支持,所以我们尽管不解,却只得选择服从。接着提出能否原拆原建呢?官方答复不行。这里规划是一色的高级酒店,没有住宅房的立足之地。于是,我们又选择退让,提出能否就近异地安置。官方答复,就近的两处安置点,已被前几批的拆迁户安置滿了,没你们的份了。于是,我们最后选择了配合,到离海直线距离约四五公里的一个安置点选了安置房。

过几天就要彻底与这个海边的家告别了。前两天的一个夜晚,三家邻居的七八个人在露台上相聚,面对大海,听着涛声,看着深遂的海面,沙滩上的游人,椰林下的娱乐,海滨霓虹灯闪烁,竟没一人说话,只是一个个发呆,一声声叹息。夜己深,大家仍久久不想回屋睡觉。有人说,很晚了,都回屋吧。此时一个女的邻居含着泪水轻轻地说,你们先回吧,我想一个人静静,再陪陪大海,与她说说话。
我们曾打算抗争,但后来却选择了一步步退让。我们与大海十七年为邻,感受到大海的广阔,大海的容纳百川,我们也不应辜负大海!我们选择离开这个海边宝地,是为了她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远离这个地方前,我只有一个期许。希望在一家家豪华高档宾馆之间留一条便道,给住不起这高档酒店的人也能方便通行。在便道旁边安几个椅子,让住不起酒店的人也能在此坐一坐,靠一靠。我相信大海会记得,在林立的豪华酒店中有曾经老邻居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