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 如何获得灵感和灵感的作用
文/佛子

灵感就是心灵世界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感应。灵感是外部世界和心灵世界最愉悦的交融状态。诗就是在心灵世界心灵感应状态中提炼生活,提炼立意,推敲词句而产生的。
获得灵感的途径很多。
首先,从生产、生活、社会斗争的事物中获得灵感。例如:工作中、爬山中、旅游中、山川、草木、花朵、谈话、家居中、社会分歧中————等。
最主要的是在阅读中获得灵感。阅读中,读着别人的诗,自己的灵感也来了,就能通过阅读的作品引出自己灵感写出一首诗。要学会静下心来,在阅读中召唤灵感到来,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受益无穷。学会在阅读的时候,调理身心、平静内心、进入意境召唤灵感到来。阅读的时候进入意境是灵感的诱饵,灵感就会自来。
在阅读中突然进入了诗的意境,灵感就来了,渐渐地进入后来突发、强烈,人也进入亢奋之中。此时,天地相通,人景相通,形意相通,声色相通,明暗相通,音韵相通,节奏相通,强弱相通,有无相通………..。人的身体也进入了亢奋状态:骨肉舒适,物我两忘,身心两忘,气息流畅,有时肉体都会颤抖,现实的世界不复存在,心游走于意境之中,意象迭出供你选用。要紧紧抓住灵感,它消纵即逝,无影无踪永不再来,要抓住灵感带来的意象,意境,情感,词句,音韵,色彩,明暗等。浪费多少灵感,就是浪费了多少首诗。找到多少次灵感,就能创造多少首诗。是否会找灵感是衡量诗人创造能力的标准。
要找到灵感,诗人必须拒绝外面世界的诱惑,安心,静心,痴心才行。这需要极高的修养和修身。要有极端的热爱,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很难的。
许多诗人是生活把他逼迫到寂寞的生活后,才管住自己写出诗的,比如丢官,被害,失意,穷困,磨难等。生活若幸诗不幸,生活不幸诗方幸。若能自觉地心甘情愿地固守清静最好,也最难。
诗要摆脱逻辑思维,运用形象思维,就必须在心灵世界的心灵感应中写作。诗的创造离不开想象的翅膀,诗就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情,就不会有诗产生。想象、诗意化的想象是评判诗人才华高低的标准。只有想象才能塑造出饱含人生经验的诗的形象。诗人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给生活中的物象拆解、省略、重组、变形,着色、配乐等形成意象,才形成诗。
想象是诗鲜活的生命,想象力是诗人才华大小的标志。
写诗的过程还可以是这样:外部的触发,进入情境,找到灵感,引起诗情,找到手段,景处落墨,情境中构思,表达。
诗的布局不能离开灵感和情境,意象。
作者简介

王秀峰,字:佛子。金榜头条认证主编。大学中文系毕业,高级教师。坚持写诗四十多年,出版诗集一部。有诗作一万多首,诗的题材、体裁多样、数量庞大。继承古典优良传统、富于开拓创新。
著有《诗话》四十多万字,已经在梦之旅百家杂文文学网站发表。著有《中华诗歌简史》十三章,共计十多万字。
把《诗经》的三分之一优秀诗作进行了七言今译、把《楚辞》进行了七言,杂言今译。对大量外国优秀诗歌进行了七言翻译。有五千多首诗发表在报刊,微刊,保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