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霞聊斋故事之三十一姊妹易嫁
淄川学者赵玉霞为您讲述聊斋故事

赵玉霞 ,高级讲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淄博市蒲松龄研究会理事。著有《聊斋女儿谱》,《侯朝宗文选》(与徐植农合著),并曾参与《济南府志》《古汉语修辞新编》《二十六史精粹今译》及续编、《淄川县志汇编》《教育发展论》《齐文化丛书》等十几部书的编著整理工作。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及论文百多篇。
姊妹易嫁
原著 蒲松龄 编译 赵玉霞

明朝相国毛纪,是掖县人,家境素来贫寒,他父亲曾经给人放牛。当时县里有一大户人家姓张,在东山向阳的南坡上新筑了墓地,张家有人路过墓地旁,听到坟墓里面发出呵斥的声音,说:“你们快离开,不要老是混在贵人宅里不走!”张某听说以后,也不很相信。后来他多次在梦中被警告说:“你们家的墓地,本来是毛公家的坟莹,你们怎么能长期借住在这里?”此后家里接连出了几件不吉利的事,客人劝张某赶快择吉迁葬,张某听从劝告,将墓地迁走了。
一天,毛纪的父亲放牛,路过张家原先的墓地时,突然下起雨来,他躲进废弃的墓穴中。不料大雨倾盆,积水向墓穴奔涌而来,喧嚣着灌注下去,毛父不幸被淹死了。毛纪那时还是个小孩,他母亲只得亲自来到张家,乞求他们恩赐尺寸之地,以埋葬孩子的父亲。张某问明了死者的姓名以后,大为奇怪;到淹死人的地方查看,正是应当放置棺木的地方,更加惊异。就让毛父在原先的墓穴安葬,并且教把孩子领来看看。
毛母办完丧事,领着儿子上门拜谢张某。张某一见他就十分喜欢,就将他留在家里,教他读书,并且按年龄与本家子弟依次排行。他又提议将大女儿许配给他,毛母害怕高攀不上,不敢应允。张某的妻子说:“话既然已经说出口,怎么能半途更改呢?”于是两家订下婚盟。
但是张某的大女儿非常看不起毛家,觉得丢人,言语表情上经常露出怨言和厌烦。有人偶而向她说起这件事,她就掩住耳朵。她常对别人说:我死也不嫁给那个放牛郎的儿子。

到了迎亲的那天,新郎已经上了宴席,彩轿已经等在门口,但大女儿却以袖掩面对着墙角大哭,催她换妆,她不换;劝她,也劝不动。不一会儿,新郎告辞要走,鼓乐声随之大作,张女还是泪水涟涟、蓬头乱发。张父拦住了女婿,自己入内劝女儿上轿,大女儿一直哭着,当作没听见。张父生气地强逼她,她更加放声大哭起来,张父也拿她没办法。这时家人又进来传话说:“新郎要走了。”张父急忙赶出来,对他说新衣妆还没有换好,请贤婿再稍等片刻,随即又奔进去探看大女儿的动静。这样跑进跑出几乎脚不停步。又待了一会儿,情况更加急迫了,大女儿始终不肯回心转意,张父也毫无办法,急得简直想自尽。
张某的小女儿在旁边看着,觉得姐姐太不对,也苦苦地逼劝她依从。姐姐生气地说:“小妮子,你也学着别人多嘴多舌,你为什么不嫁给他去?”妹妹说:“爹爹原先没有把我许配给毛郎,若是把我许配毛郎,哪里还用得着姐姐劝驾!”父亲听她话说得干脆,于是与她母亲暗地里商量,用小女儿代替大女儿出嫁。母亲就向小女儿问道:“你那个倔头倔脑的姐姐不听父母的话,想让你代替你姐,你愿意吗?”小女儿慷慨地说:“父母亲让我出嫁,就是嫁给乞丐我也不敢推辞,何况谁又能说毛家郎君注定是饿死的命呢?”父母亲听了她的话,大为高兴,马上将大女儿的喜妆打扮好小女儿,匆匆忙忙送她上车走了。
过门以后,夫妻间十分恩爱,但是她从小有头上生疮秃发的病,毛纪难免有些不太满意。时间长了,他才渐渐知道了姐妹易嫁的内情,从此更加将她视为知己,十分敬重。
又过了一些日子,毛纪补上了博士弟子,出发参加乡试。途经历城县王老板的客店,店主人头天晚上梦见天神说:“明天会有一位毛解元来到你店里,你要好好招待。”所以王老板早晨一起来,就一心等候东方来的客人。等接到毛纪,非常欢喜,供应食宿特别丰厚周到,还不收钱,只把梦中预兆重重寄托在毛纪身上。毛纪也很自负,暗自担心妻子头发稀疏,自己高中后,要给有地位的人耻笑,盘算着获取功名以后,就休妻另娶。谁想揭榜以后,竟然名落孙山。他叹息着,步履蹒跚,懊丧失望,觉得没脸去见那位王老板,不敢再到他的客店借宿,就绕道回家了。
又过了三年,毛纪再度赴试,来到王老板的客店时,店主人还像原先那样恭候他。毛纪说:“你上次的预言并不灵验,受你款待十分惭愧。”店主人说:“先生是因为暗中想要换个妻子,所以被阴间的判官剥夺功名的,哪里能说我做的是不能应验的怪梦呢?”毛纪怔住了,问他缘故,才知道上次分别后店主人又做了一个梦,神仙是这么说的。毛纪听了,十分震动,又悔恨又害伯,像木偶一样呆立在那里。店主人对他说:“先生应当自爱,你终究会成为解元。”不久,他果然高中榜首。他夫人的头发不久也长出来了,云鬟高挽,越发动人。
张家大女儿后来嫁给乡里富家子,自觉颇为得意。然而丈夫浪荡怠惰,家道渐渐败落,甚至到了屋内空空,不举烟火的地步。她听说妹妹成了举人的妻子,更添羞愧,姐妹二人在路上相遇也不打照面。过了不久,她丈夫死了,家境更加败落了。没多久,毛纪又中了进士。张家大女儿听说后,更加后悔死了,于是赌气剃度做了尼姑。
等到毛纪以宰相身分荣归乡里,张家大女儿强逼着女弟子到毛府去拜见问候,希望能得到一些馈赠。等那女弟子到了,毛夫人赠给她好几匹绫罗绸缎,又把银两夹在里面,但那女弟子不知道,她拿着东西回去见了师父——张家大女儿,师父大失所望,恨恨地说:“给我金钱的话,我还可以用来买柴买米;给我这些漂亮的东西,我派得了什么用场呢?”于是又命女弟子送回毛府去。毛纪和夫人感到奇怪,待到打开一看,银两依旧还在,这才明白原物退还的意思。毛纪掏出银两对女弟子笑着说:“你的师父连一百两银子都承受不起,怎么有福气跟着我老尚书享受荣华富贵呢?”于是拿出五十两银子交给女弟子带走,并对她说:“把银两拿回去给你师父作为日常开支,多了,恐伯福薄的人难以承受啊。”
女弟子回去后,一五一十告诉了师父。师父哑口无言,默默叹息,回忆一生行为,的确常常自行颠倒,避美趋恶,而这又怪得了谁呢?
提示与感言:
是啊,这又怪得了谁呢?只能怪自己啊!对任何人都不应该只看一时。嫌贫爱富,谁家是常富贵啊?
存心正,才会走好运;存心不正,好运也会变霉运。毛纪第一次考举人本应该是第一名,动了歪脑筋,就落榜了。心念正了,就考上了。

投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