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行渐远的记忆
文/王毅(西安)
(一外爷爷们的印象)
作者外爷(姥爷)亲弟兄四个,另加一个是他们的堂亲,因堂亲的父母早亡,堂亲由外爷的父母养大并娶妻生子分家另过,故在日常生活中都按老习俗称他们是兄弟五人,那个堂亲排行为二,所以说起来作者共有五位外爷(姥爷)。
(1:大外爷)
身为老大肯持家,
内心善良无文化。
传统观念尽勤奋,
体贴兄弟村邻夸。
逢事精明人低调,
不生闲气惊不怕。
公道处世众钦佩,
古稀逾六病故罢。
(2:外爷爷)
亲生父母早亡无,
自幼堂亲养育处。
成年娶妻亦成家,
分开单过独立住。
土改因其家资富,
成份被定一地主。
坎坷生活终其老,
古稀年岁惜病故。
(3:外爷:即本人外爷)
随兄持家尽力出,
终年下地农活务。
身为家庭主劳力,
冬冒严寒夏苦伏。
目不识丁性耿直,
寡言少语厚道足。
终其一生勤勤肯,
耄耋年岁惜病故。
(4:外爷)
青少入校人刻苦,
聪明好学成绩突。
顶替入伍当国军,
心眼灵活进队部。
国共决战勇起义,
历经艰辛回家处。
爱搞副业出成效,
终老病故岁八五。
(5:外爷)
青少上学成绩好,
品学兼优列前茅。
财经学院高材生,
入党努力书记号。
文革蒙冤受磨难,
被贬干校去改造。
改革平反复工作,
八十五岁夏终老。

(二:外爷爷们的印象)
作者外爷(姥爷)亲弟兄四个,另加一个是他们的堂亲,因堂亲的父母早亡,堂亲由外爷的父母养大并娶妻生子分家另过,故在日常生活中都按老习俗称他们是兄弟五人,那个堂亲排行为二,所以说起来作者共有五位外爷(姥爷)。
(大外爷)
身为老大肯持家,
内心善良无文化。
传统观念尽勤奋,
体贴兄弟村邻夸。
逢事精明人低调,
不生闲气惊不怕。
公道处世众钦佩,
古稀逾六病故罢。
(二外爷)
亲生父母早亡无,
自幼堂亲养育处。
成年娶妻亦成家,
分开单过独立住。
土改因其家资富,
成份被定一地主。
坎坷生活终其老,
古稀年岁惜病故。
(三外爷即本人之外爷)
随兄持家尽力出,
终年下地农活务。
身为家庭主劳力,
冬冒严寒夏苦伏。
目不识丁性耿直,
寡言少语厚道足。
终其一生勤勤肯,
耄耋年岁惜病故。
(四外爷)
青少入校人刻苦,
聪明好学成绩突。
顶替入伍当国军,
心眼灵活进队部。
国共决战勇起义,
历经艰辛回家处。
爱搞副业出成效,
终老病故岁八五。
五外爷印象
青少上学成绩好,
品学兼优列前茅。
财经学院高材生,
入党努力书记号。
文革蒙冤受磨难,
被贬干校去改造。
改革平反复工作,
八十五岁夏终老。

渐行渐远的记忆(二:外爷爷们的往事)
幸有众多亲戚的口述,再加作者自身的经历,对于外爷爷们的部分往事能有一些点滴的记录。
(一)
闲暇之余往事想,
忆起外爷过去样。
渭河北岸有村落,
王姓大户人丁旺。
(二)
中华民国元年上,
兄弟陆续出生养。
手足俱是生农村,
四人旧时清贫状。
(三)
身形高大声洪亮,
手脚勤快农活强。
兄弟之间互关心,
从大往小多帮忙。
(四)
大爷名取王俊章,
旧时家里主力当。
里外大小琐碎事,
除过父母其话强。
(五)
另加二爷王俊录,
属于堂亲余不熟。
自幼吾自生城市,
随母返家少有睹。
(六)
三爷名取王俊寿,
吾自生母之亲父。
与其兄长共持家,
目不识丁顶梁柱。
(七)
四爷名取王俊英,
按老习俗当学生。
勤奋好学爱钻研,
读书看报文化行。
(八)
五爷名取王俊杰,
谨记家风亦好学。
聪明勤奋出成绩,
人当干部铜川别。
(九)
众亲回忆历史读,
老大老三主力出。
老四老五因年少,
哥俩为主弟为辅。
(十)
常年辛劳勤吃苦,
日积月累稍有富。
购田置家养生畜,
全家和睦粮食足。
(十一)
农闲之时老大出,
自家马车赶货路。
争些现钱贴家用,
平平安安苦日度。
(十二)
兵荒马乱人皆怵,
摊派壮丁军队处。
家里剩余少劳力,
委派老四顶替出。
(十三)
顶替换来老大回,
重聚一起努力倍。
慢慢恢复辛苦干,
逐渐富足家资堆。
(十四)
社会动荡难平安,
战事紧张生活难。
祸不单行夜遇匪,
大肆抢劫家业完。
(十五)
三爷终生唯农务,
背朝老天面朝土。
曾经铜川苦力干,
实诚吃苦单位慕。
(十六)
国共决战已接尾,
军队起义四爷回。
聪明居家磨豆腐,
后院养鱼副业美。
(十七)
喜欢看书读报纸,
小小广播听国事。
话语不多很有理,
心性平和聪明智。
(十八)
五爷铜川领导搞,
水平能力呱呱叫。
不幸遭遇大文革,
屡受折磨身心劳。
(十九)
公开批斗三天整,
第四天里辩论胜。
五七干校去下放,
不闹情绪工作兴。
(二十)
掩卷回眸思绪久,
时过境迁历史留。
先人已去常思念,
唯书笔墨行间有。

渐行渐远的记忆(三外婆印象)
因作者土生土长在城市,年幼时很少见到过家住农村的五位外爷和外婆,以及时间太过久远,作者对五位外婆中的其它三位印象已经无从谈起,如今仅凭自己的经历和记忆,只能回忆起其中三外婆(也是自己的亲外婆)和四外婆的一些印象。
(1:三外婆印象)
身材高挑人开朗,
布鞋布衣爱土炕。
缝补浆洗闲不住,
老房整齐家敞亮。
手巧勤快针线好,
善做面食味道香。
虽是三寸金莲脚,
行走生风青壮让。
(2:四外婆印象)
中等身材面慈祥,
心性平和不争抢。
轻声慢语言辞少,
缝补浆洗做饭忙。
针线能手花样多,
喜爱干净朴素妆。
勤劳善良人勤劲,
持家务农好榜样。

渐行渐远的记忆
三:(外婆印象)
因作者土生土长在城市,年幼时很少见到过家住农村的五位外爷和外婆,以及时间太过久远,作者对五位外婆中的其它三位印象已经无从谈起,如今仅凭自己的经历和记忆,只能回忆起其中三外婆(也是自己的亲外婆)和四外婆的一些印象。
(1)三外婆印象
身材高挑人开朗,
布鞋布衣爱土炕。
缝补浆洗闲不住,
老房整齐家敞亮。
手巧勤快针线好,
善做面食味道香。
虽是三寸金莲脚,
行走生风青壮让。
(2)四外婆印象
中等身材面慈祥,
心性平和不争抢。
轻声慢语言辞少,
缝补浆洗做饭忙。
针线能手花样多,
喜爱干净朴素妆。
勤劳善良人勤劲,
持家务农好榜样。

渐行渐远的记忆(四)难忘儿时暑期假
作者小学时,但逢寒暑假就特别喜欢到农村的外婆家和众多的伙伴们玩耍,如今回忆起来那时候,真是无忧无虑其乐无穷的快乐日子。
(1)
又是一年暑期假,
忆起儿时偷西瓜。
渭河岸边外婆家,
村邻伙伴好年华。
某日晨起聚一群,
胆大提议过河耍。
心领神会骗长辈,
言说地头看庄稼。
(2)
提筐挎蓝小随大,
河边脱光河水下。
一行小心湍流走,
依次相伴不知怕。
彼岸已到各穿衣,
猫腰悄声去偷瓜。
小拳猛击瓜开花,
尽情品尝筐装仨。
(3)
那边眼尖忙喊话,
旁边地里毛豆大。
彼此一窝蜂涌至,
狂摘毛豆扔掉瓜。
瞬间各自俱丰收,
忽然有喊来主家。
熊孩子们顿时惊,
飞奔河边似小马。
(4)
毛豆抖落满地落,
必竟力单被主抓。
三三两两乖乖站,
齐齐归拢心害怕。
看瓜主家很气愤,
言说必须要赔瓜。
一群小孩苦苦求,
被令头顶瓜皮罚。
(5)
排列整齐烈日下,
瓜皮汁液随汗洒。
阳光晒过头脸红,
彼此偷看笑哈哈。
午后已逾近黄昏,
瓜棚主人有发话。
今日到此教训毕,
收拾东西滚回家。
(6)
各人罗筐各自拿,
争先恐后河水下。
彼此照应查人数,
幸亏机灵无落马。
会心一笑人镇定,
头顶罗筐往回家。
夕阳西下映晚霞,
难忘儿时暑期假。

渐行渐远的记忆(五)回忆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外婆家的情景)
(1)
捕蝉房前老树下,
屋后小溪捉青蛙。
南北朝向鞍间好,
土坯垒墙梁上瓦。
春耕夏作秋丰收,
冬闲女眷针线佳。
忽听村头喇叭喊,
露天电影乐开花。
(2)
生产小队以村划,
劳力来源社员家。
每天下地听钟响,
具体分工队长话。
春夏秋冬记工分,
男女老少无钱拿。
年底决算各人看,
除去赊欠剩余发。
(3)
乡里乡亲虽各家,
难免婚丧或娶嫁。
此时自然皆帮忙,
不用通知贴子发。
各显其能各做事,
主人管饭锅灶搭。
平时省吃简用行,
此刻待客必钱花。
(4)
难忘曾经见婚嫁,
白昼待客大棚搭。
流水酒席几十桌,
先请媳妇她娘家。
热闹渐歇天色晚,
一众男人无小大。
涌入洞房新娘耍,
难为俩人乐开花。
(5)
回眸儿时那年华,
如今忆起眼泪花。
物质生活清贫久,
邻里乡亲人情佳。
斗转星移今变迁,
过往曾经美如画。
再无可能当初景,
惟留记忆独自话。

《作者简介》笔名:好好学习实名:王毅,籍贯:西安1964年生人,自从2017年底开始学习写作。

江南诗絮团队名单:
主编 万海峰
总督导 岳利平
执行社长 开心是福
社长 管玲玲
副总主编 甜蜜双飞
总编 尘缘

江南诗絮(作者须知)
一:《江南诗絮文学创作中心》所发布的作品,力求弘扬民族文化,开拓诗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元素,遵循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精神,坚持党关于革命文学必须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指示,努力创办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平台,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二:插图和音频来自网络。
三: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烦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谢谢!
四:刊登的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江南诗絮》以弘扬人性真善美,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为宗旨。歌颂祖国和人民,用笔墨来展示五千年的大好河山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赞美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江南诗絮发布。(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江南诗絮无关,应由作者夲人自行承担一切法律与经济上的责任与后果。特此告知!
《江南诗絮》编辑部电话:
02166272798
02166269946
投稿热线:
13386246069 总编尘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