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9月9日,甘孜州纪委监委发布通报,近期,甘孜州丹巴县纪委监委相继办理了3件涉农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件,涉案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和信息不对称,违规操作,对牲畜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打起了歪主意,或雁过拔毛,或侵占私分、贪污挪用。
2020年6月,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高级畜牧师肖某、中级畜牧师王某因涉嫌贪污受贿,被移送司法机关。该系列案件的线索,来自于一名特约监察员与村民无意间的简短对话。
2019年底,特约监察员泽旺拉姆回老家农忙,他听到家人和邻居提起村里在收取农户牲畜自筹款,用于购买南江黄羊的事情。
“想买种羊的家庭向农牧局交200元自筹款就可以了,每只黄羊国家会给800元补贴。”
“我家也想买一只。”听到家人和邻居的对话,他随口问了一句:“这两年发的黄羊好不好呢?”
“前两年的黄羊还可以,现在发的又小又瘦,发羊的时候要去得早,可以挑大个的选”。听到这些,泽旺拉姆不免心生疑问。“大家买羊的时候,有没有签合同?买羊的钱都给了谁?”泽旺拉姆问。
“没有合同,大家都是把钱交给了发羊的王站长,然后就在花名册上签了字,按了手印。你也晓得,我们也没有什么文化,岁数大的连名字都不会写,只按了手印,其他的东西,王站长说后面他帮我们填。”另一邻居回答道。
泽旺拉姆听后,在网上查阅南江黄羊的相关资料,他发现南江黄羊种羊的重量普遍在35公斤到45公斤,按当时的价格,一只南江黄羊的市场价至少也在2000元,农户的自筹款加上国家的补助款,是不可能买一只南江种羊的。看到这些,作为特约监察员的泽旺拉姆马上打电话给县纪委监委,反映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就这样,一起侵害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窝案渐渐揭开了真面目……2016年丹巴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牲畜良种补贴项目》,本应向群众发放300只南江黄羊,实际却通过花名册作假、虚报数量只发了30只。2020年4月,监察机关对肖某、王某采取了留置措施,经过深入细致谈话和调查取证,调查组查明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肖某、王某、周某先后在多个项目中套取项目资金10余次,并通过伪造项目资料、虚开发票、虚报发放牲畜数量等方式,侵吞国家项目资金高达5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