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我的第一任“老师”
作者:夏源前
诵读:雪儿
我的第一任“老师”是我的母亲。前天是我的母亲去世三十周年的日子。说实话,对于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三十年母亲的外貌,已经有些模糊了。母亲的忌日,让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又浮现于脑海中。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母亲直到去世前的两三个小时,还在老家的屋后扫树叶。平时一贯起早贪黑,天一蒙蒙亮,甚至天还没有亮,我的母亲就起来烧猪食、扫庭院、做早饭、下田地劳作等等。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总是始终如一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忙碌生活。母亲干活不分白天黑夜,母亲时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边纳鞋底,一边等待晚归的父亲。母亲既不辞辛劳地操持着自家,也在农忙时节帮左邻右舍。更是在大忙时节,起个大早,步行数里去帮助二舅家忙农田活,常常是母亲已经忙了好一阵子,二舅才从家里赶到农田。母亲因常年劳作,那双早已布满茧子的手,显得粗糙不堪,抚摸起来刺人生疼。每逢寒冬腊月,那双手总是被冻得裂了大大的口子,母亲就用抹了油棍的手在煤油灯上烤了又烤。

母亲既勤劳又显得大家子气。在苦工分的年代,母亲和父亲总是任劳任怨地供养着叔叔读书。不仅如此,叔叔有同学来,也总是热情招待,丝毫不吝啬。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甚至有虎口夺食之说的苦日子,母亲能做到大方,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

母亲除了为人之大气,也老是省吃俭用,可以说是节衣缩食。记忆中,即使是自己最爱吃的油条,在分给我们后,自己吃上一根,就把剩下的收了起来。由于干活忙忘了油条发霉了。对此母亲懊悔不已。母亲既省吃,又俭用。现在我的父亲还念叨:偶尔要带你妈妈去县城走走,买件新衣裳,都舍不得。总是惦记着三个孩子负担重。一提带她买东西,就很生气地说“都去!都去!家里活指谁?!牲牲口口都不要啊!还要花钱,俺不去!”说得异常坚决,父亲只好作罢。

母亲一心扑在家上,丝毫不考虑自己。以致于最后走的时候,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张身份证。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任老师,尽管您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三十年了,但您勤劳、大气、节俭这些精神财富将永记我心,激励我不断前行。

——————作者简介——————

夏源前,男,数学教师一枚。曾先后任职于南京、常州、上海的民办学校。算来从教十余载。现任职于上海安可金殿培训学校、紫旺文化艺术中心。平时喜欢看教育教学类刊物,如《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曾于N年前在南京音乐台“夜色温柔”节目中发表情感类文章,现在报刊、公众号中零星发表文章数篇。
——————诵者简介——————

主播雪儿: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zhulihui075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