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师难忘
作者/解红
由于八年前那次意外事故,导致重残。行动不便,出行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我认为能够拥有一份安静的居家生活,用自己的特长来实现自身价值,这或许是许多健全人心中的梦想。于是,我用写作换来的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稿费,更是精神上自我价值的满足,及对未知人生的信心和勇气。
我一边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字来传播正能量,一边用精美的剪纸作品传承非遗文化,我经常被学校、社区、残联等组织邀请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并且免费教授剪纸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古老的文化精髓,使他们掌握一门非物质文化技术。
“做一个有心、有爱、有情、有趣的守艺人。”这是我的剪纸老师吴国本先生告诉我的,我谨记在心!
在疫情期间,我先后创作了大量剪纸作品,献给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以及所有的出征勇士。我的抗疫剪纸作品多次在网络、报刊杂志发表并获奖,还有的作品已经被有关部门收藏。
去年,我在资深媒体老记者胡存英老师的推荐下,进入“徐州好手艺群”,来到群里,才知道,这里云集徐州市赫赫有名的手艺人,各位老师和前辈不吝赐教,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好手艺群的群主更是对我关心入微,他曾经是电视台台长,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彭城两书体》传承倡导者。还记得,当时杨先生给我发来他写的“滚石上山”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变成我的座右铭!
杨先生还跟我讲“滚石上山”的含义:按字面意思,就是推着石头往山上爬。在这过程中,如有松懈,石头会滚下来,会砸到自己,此时只有竭尽全力往前走。形容没有退路。他还告诉我:2015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吉林考察调研时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砥砺奋进。
黑白木刻艺术家王庆龙老师拿起木刻刀,用刀做笔,把徐州“一城两书体”倡导者杨世明先生的书法作品《滚石上山》雕刻成匾,我为此感动,当即拜师学艺!
第一次和王老师交谈是在微信里进行的。
1958年出生的王老师如今已经62岁了,言谈举止温和大方,声音极富磁性,有一种和年龄无关的亲和力,言语之间无骄矜豪横之气,身为著名黑白木刻大师王寄舟的关门弟子、赫赫有名的徐州市非遗传承人,王老师的言行举止,低调、随和,没有一点架子。
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创作黑白木刻版画上面,他还风趣地说,要做一个一“刻”不停的老顽童!说完自己先笑了,俨如邻家大哥哥一般,亲切朴实。
当他得知我非常喜欢黑白木刻的时候,非常的开心。其实,与黑白木刻结缘应该与我的家境有关。在儿时,我就跟着外婆学习剪窗花,外婆是远近闻名的“剪花娘子”,外婆的剪纸大都取材于百姓生活和一些木刻版画,她年轻的时候跟着有木刻手艺的外公学习过一些民间绘画以及雕刻艺术,外公做的木刻版画在十里八乡都是首屈一指的。外公先将画稿画好再把它转化到木板上,然后精雕细琢出一件件艺术品。总之,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外婆不仅是他的得力助手,外婆还从那些精致的木刻版画中产生出许多灵感。对黑白木刻版画有着特殊的情感的王老师听我这么一说,越加“喜欢”我这个学生了。真没有想到,我们之间竟然与黑白木刻版画有着深厚的渊源。
王老师笔名“醉刀”,大概是喜爱喝酒的缘故吧。他热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尤为喜爱江南水乡特有的画风,注重水墨、意境的渲染。他的黑白木刻版画黑白分明,线线之间疏密聚散,错落有致,具有丰富的色彩层次感,给人以高雅的视觉感受。黑白之间刀法自然融入老师的情感与创意构想。老师告诉我:黑白木刻版画是一种最原始的画种,也是最直接,最能直抒心意,最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状态和内心的颜色。
他的黑白木刻作品经常被一些画报和报纸杂志书籍采用。还有很多木刻作品被民俗馆或有关部门收藏。通过向老师虚心请教和翻阅大量的木刻版画书籍,我对版画的认识、对木刻技法的掌握已经有了一点点的基础了。
每当我看到披着齐肩白发,戴着眼镜,左手拿锤,右手持刀的那只“啄木鸟”,把自己刻画的图案,通过木刻印痕中的线与形镂刻空白而一刀一刀“挤压”出来,生动精细,活灵活现,执着专注,废寝忘食。一生一“刻”不停与“木”相伴,对他来说,这个形容,再精准不过了。
跟着老师学习黑白木刻版画纯属偶然性,能进到好手艺群学习就已经不错了。学习黑白木刻版画之前,我一直是传承和教授剪纸技艺,其实也画过“版画”风格的剪纸作品和宣传画,画过黑白素描画等等。自从跟老师学习黑白木刻版画之后,发现与自己的剪纸技艺有相契合之处,并且从中发现了木刻语言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创作的空间。首先要适合自己。因为身体的原因,既然不能操持体积过大的木板就首选木刻的简便、明快、作品精巧同样吸引人。后来,我的作品终于得到老师认可,我更加有信心了。
其实,我不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喜欢遵从内心,自然而生,一步一步地走,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好的心态。
后来,在几位恩师的撮合下,“解红剪纸工作室”很快成立起来。因为我是左撇子,经常手指被剪刀磨破溃烂,当甘肃剪纸巧手徐彩红大师得知我的情况,不仅给我寄来剪刀,画稿,并且给我传授剪纸技艺。使我的剪纸技术越来越好。
经常在网络平台发表剪纸作品和文章,所得的稿费全部捐献给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并且坚持每天都在腾讯“爱传递专项资金”公益平台捐款,让公益成为一种文化,希望更多的人支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深知,慈善不是倾囊相助,而是传授技艺,让残疾朋友们掌握一门手艺,才是我的初衷。
自从我结识了徐州市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公益组织的爱心志愿者们,被誉为“徐州保尔”的郑复生以及他们所在的团队的每一位志愿者。他们无私奉献的善举感动了我。我二话不说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了,我也想尽自己所能,和他们一起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自从加入公益组织,多次受邀到各大社区教授残疾人剪纸艺术。残疾朋友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剪纸,不敢动手,也不知道从何而剪。我针对他们的情况,一对一,耐心细致的讲解,并且告诉他们:只要心有阳光,何惧脚下黑暗!只要心中有爱,就会赶走阴霾!
从垂髫小儿到成年成家,老师是我的引路人,从青年到暮年,我遇到过许多的老师,是他们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填满了我的情感,让我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对于走进我生命中的每一位老师的情感也如同亲人一般亲近,与老师的故事如涓涓细流,源远流长。
师恩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