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尹玉峰

孔子前后无数孔子
尹玉峰
1
不可否认,孔学有好的方面,值得传承。但是孔子的“礼”不敢恭维。 “礼”,无非就是讲秩序,人民并不排斥秩序;只是关心劳动人民在这秩序中所处的位置,如果把少数人固化在“尊”的位置上,在教育方面,是广大人民不能容忍的。
儒家的这个“礼”,建立在封建等级制的基础上。这个连后来的资本主义都不大看好,都不大公开提出来的东西,若有酸儒哗众取宠、大力鼓吹,显然是翻错了黄历。
我们中华文明古国,孔子前后无数孔子。一次,子路跟随孔子周游,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位用拐杖扛着除草农具的老人。子路问道:“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很反感,斥责道:“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
这位老人的眼光相当锐利,他是不屑孔子的。本来嘛,文字也不是孔子发明的;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他哪样都不会使用。如果从负面找找毛病,他除了溜须拍马、就是和南子闹个“绯闻”了。
他有3000多名学生,成材率也不算高,约72位吧。太可惜,都教育成了72只毫无建树的学舌鹦鹉,整天只会摇头晃脑“子曰诗云”;在办事能力上,除了阿谀谄媚,就是三跪九叩了。
2
孔子时期,诞生了中华乃至世界级别的一大群思想家一一老子、墨子、韩非子、管仲、晏婴等等,哪一位的才干有所逊色呢?尤其有位鬼谷子,这前辈了得: 他的徒弟可个个都是威振四方的盖世英豪啊,把那“营营苟苟”、“克己复礼”、“黄金屋”、“金香玉”的春秋大梦,击个粉碎。
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绝不为过。鬼谷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胸怀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为了终结战国数百年乱局,不再战火连绵,拯救天下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今,我们都在沿用的一些词语:揣摩、权衡、决断、纵横、捭阖、权谋……这些都是起源于鬼谷子的学说。他的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
先是庞涓下山,大施拳脚,帮助魏国傲视群雄;不久孙膑出任齐国军师,打得魏国灰头土脸;接着苏秦(字季子)身佩六国相印,说服诸国合力,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最后张仪两为秦相,凭三寸不烂之舌戏弄天下诸侯,让苏秦功亏一篑,揭开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序幕。
3
当下知识分子,还有少数为师者,整天传统文化的吆喝着,如果不是山寨版的文化人,抑或油腻无聊、假大空劣、舞文弄墨的网虫,就应该有一点庄子的风骨。庄子的作品是最具有理想倾向、批判精神的,那高级别的荒诞、魔幻文学成就,无论加缪,还是马尔克斯,还有莫言都是无法达到的。
战国中期,庄子贫困,靠编草鞋过日,向监河侯借过米。按理,他为了解决无米之炊,应当像主张"劳心者治人"的孔子困于陈蔡一样,苟且就食,而在鲁哀公国宴上才讲究“肉不正不食”口是心非的排场。庄子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封建、愚民、贪婪、自私、鼠目寸光、小农经济社会里,他执着地热爱并坚守的是精神的清洁、独立、风骨、自由!
一次,鲁哀公对庄子深有感慨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庄子不卑不亢回答道:“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鲁哀公反问庄子:“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假儒士风靡鲁国的不良现象,并向鲁王建议鲁哀公:发布命令,宣布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
还有一次,魏王召见庄子,见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魏王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庄子的如此回答了得!他心不受形役,怀真抱朴,从容不迫。
另有楚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特意派了两个大夫去聘请他为相。两大夫在濮水边上找到正在钓鱼的庄子,说明来意。庄子听了,头也不回,答道:“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三千年 ,枯骨龟甲还被楚王珍藏着,你们说这个畜性多幸运呵!”两大夫还不太懂这个意思,还以为人说的是楚王敬贤之意。不料庄子冷笑道:“我呢,却宁可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为至少还活着,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让楚王供奉珍藏"。
4
人的身躯由206块骨头支撑,为什么长着长着,从另一层意义说: 膝盖骨软了,脊椎骨弯了?膝盖骨软了,是主动地向权贵下跪,脊椎骨软了,是习惯了向恶鬼弯腰。如此说来,用浅笑和庄重的内心从容入世有多么重要一一它派生了一种人生中是伟大的尊严,叫风骨。
风骨,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精神品质。“岁摇星转玉盘乡,月临窗,润心光。邀月举杯,对盏共徜徉。同把世人眸子洗,知北斗,辨玄黄。岚辉两袖自轩昂,桂花香,满川江。福祉大千,夙愿伴华章。锦绣中华人长久,宜放眼,诉衷肠"。(尹玉峰《江城子 • 岚辉两袖自轩昂》)
风骨使然,庄子成为了真正的活出自己的人!“梦里蝶飞幽袅袅。几许花间,几许栖芳草。恋恋柔怀情未了。嫣红几瓣镶眉巧。等你人来天破晓。丽影红妆,衣袂香飘渺。隐隐青山林舞蹈。迎来曙色心头好”。( 尹玉峰《蝶恋花 · 庄梦蝶》)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毛主席非常钦佩司马迁的文人风骨,钦佩他为理想与命运顽强搏斗的坚韧不拔精神。1944年,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光辉篇章中写道:“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5
司马迁生死荣辱那一夜,他好生痛苦:天牢、官文、红印、罪死、阉生……突兀撞击心中的垒墙,让他沸腾起不息的怨怒。只是尽责历史的真实记录,他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护国大英雄说了一句公道话,却惹得、龙颜大怒!满朝文武百官,早已经颤栗双股,如何死?如何生?泰山之重,鸿毛之轻……痛苦选择后,迎向日出。
“嗓子心灵都喑哑,血刀竹简刻年华。尊严字字承雄雅,传世夸,蔑视腌臜。晓日看红花"!(尹玉峰:元曲 • 双调 • 晓日看红花)当司马迁被宫后,并没有在蚕室里一头撞死,而是忍受着创伤的折磨,和比创伤更痛苦的羞耻,埋头在一车一车的竹简中,著书立说。这种活着的意义,具有怎么样的历史责任、史命担当,是以时间不枉,抵抗空间空白,忍吞苦难、迎风坚强,终将盼来日出。
中国文人怎么受折腾也不死,把生命化作一池舀不干的水,一篷扑不灭的火——他在中华文化宝库里,成就了不朽的《史记》。“眸子心灵蒙晦暗,竹简解悲怜。蔑视阿谀阉作残。蘸血刻尊颜。无韵离骚三千载,字字著华年。天演狂澜释暑寒。策马到天边"。( 尹玉峰《武陵春 • 纪念司马迁》)
对文人来说,功名、财富、声望、褒誉,都是暂时的,只有闪烁着你的睿智,活跃着你的思想,当然,还有流露着你的才华的作品,才是永久的。软弱的中国文人,最终能够在精神上胜于强大的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康雍乾那些统治者。压倒黑暗,在那红色的朝霞后面,升起了历史长河中使命、尊严的荣光!
6
孔子之后,经过漫长历史文化演变,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为社会新思想和新主义的传播除去思想上的瓶颈,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大大得益于此次运动的了。鲁迅先生斩钉截铁地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1936年鲁迅逝世,郭沫若撰写挽联道: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郭沫若撰此联是为了寄托对鲁迅的哀思。上联嵌孔子之名,正切此意,下联嵌鲁迅之名,与上联词语重复、交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鲁迅对中国文化的空前启后的伟大影响;不是孔子,却胜过孔子。
人民领袖毛泽东是如何对待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呢? 他曾提出了明确主张:总结,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他有一句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读懂毛泽东,国学方能用。集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忠诚的共产主义领导者于一身的毛泽东,博览古籍,精通经、史、子、集,更是一位空前绝后的、无与伦比的“国学大师”。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教立为国教”断断续续“往事越千年"了。但是中国人民一直处在封建专制的压迫之下,而且愈到近代灾难愈深。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逐渐由一个被列强主宰、封建专制的国家变成了人民民主共和的国家。由此看来,“儒教立国",连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尚且不保,何谈为万世开太平呢?
7
古人早就说过:师未必贤与弟子,弟子未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叶圣陶先生说:要做先生,先做学生。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在谈话中强调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他指出: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想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这篇谈话节编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来源:思想火炬)
毛泽东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治学严谨,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然而当下却有人不知师之范,导师毛润之。所以附庸雅,落笔浅俗诗。字里无诗境,语言意枯枝。敲山佯震虎,虎识黔之驴。做人先端品,作诗自从容。人们太怀念,一师那个人。最是雄傲里,傲雪箫韶鸣。伢子一声啼,大任于斯人。春来蛙开口,百虫应声鸣。秦汉威天地,蛋糕难封分。东晋士族望,家族九品风。天公重抖擞,何以弃寒门?盛唐杯未满,宋祖卷沙凶。杜甫茅屋苦,豪肠壮胆行。李白气不馁,抨击放光明。人劝离风口,他却踏浪寻。大元疯马野,四处虐汉人。一统欺遍野,龙祖洒泪痕。驱逐鞑虏日,元璋理政宫。动地惊天后,黄昏落满清。箫韶引天凤,曾有虞舜临。伢子拜石愿,遂愿慈母亲。内乱蛮夷入,苍茫大地昏。谁主沉浮问,湘江应清芬。
公元1918年,“洞庭八月湖水平"时节,刚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毛泽东就失业了。回想四个月前,毛泽东和他的好友蔡和森、萧子升等人成立了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理想丰满的新民学会。后来毛泽东在《沁园春 · 长沙》里写道……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8
然而,现实如此骨感。幸好,时任北大伦理学教授的杨昌济将毛泽东召到北京,提供食宿,视如己出,并将他引荐给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就业的问题也解决了。两年后,杨昌济病逝,其女杨开慧与毛泽东在一起完成了婚姻大事。少年壮志,恰湘江潭水,欲现天初。慧燕横斜飞影里,粉翅轻绕帘珠。落雁沉鱼,芙蓉颊面,香帐挂流苏。兰心丹若,楚楚丽丽霞姑。
事实上,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影响非常深刻。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思想的叛逆青年,一直致力于寻求民族解放之道的毛泽东与父亲毛顺生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的,却与他母亲很亲近,他母亲真心信佛,在孔老二“男尊女卑”黑暗的社会里,冲破枷锁,没少周济苦众;但是父亲却少有这种慈善的宽怀。而留洋归来放宽眼界、对中国社会悲天悯人的杨昌济,且在少年毛泽东心中扮演了亦师亦父的角色。
翻开蒙尘的历史,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毛泽东被这位人品学识都堪称首屈一指的“怀中先生”(杨昌济号),实则深深折服。毛泽东是尊重师长、熟读千秋史,接受新思想的人,并且提高认识,学以致用。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初期,北大教授李大钊提出: “资产阶级来到人间, 每个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血”,百姓听不懂。北大教授陈独秀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有枷锁,得到的是整个世界”,百姓还是听不懂。时任北大图书管理员毛泽东说:“打土豪, 分田地”。 结果,百姓一下子听懂了,赢了!
9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化,懂得“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的道理。他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开天党旗舞,乾坤指路明。万里石砂踏,誓让三山倾。两弹一星舞,卫国倡和平。公者垂千古,遗像肃高清。举世无双有,独步救穷人。广众自心悟,真理共腾今。毛泽东当时提出打土豪、分田地,让人民翻身得解放,让人民当家作主,让多数穷苦农民跟随他闹革命,就是“当动天下之心”,为“动天下者”奠定了基础。后来,毛泽东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人民崇拜毛泽东,大家宁愿相信林彪对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化艺术、战略思想、哲学思想和民主思想等天才论的评价:“中国几千年,世界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浅显地总结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多方面的天才,让人赞叹不已。毛泽东曾经在1930年1月5日给林彪一封信,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生动描述了建设无产阶级红色政权的光明前景——她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当这个婴儿乘风破浪、战胜艰难险阻,健康长大的时候,毛泽东在1937年党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为从雪山草地跋涉过来的徐特立老人破例公开庆祝60岁大寿,他说并非出于他和徐特立的师生情谊,而是因为徐特立自1927年参加革命,特别是他以57岁高龄参加长征,以超人毅力克服难以想像的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的壮举,已成为红军队伍中让人振奋与感动的楷模,为他祝寿的目的在于鼓舞红军指战员的士气。党中央一致拥护和支持毛泽东的这一建议。毛泽东如此热爱和关心自己的先生,让我们深深感悟到伟人对老师的深情和爱戴。毛泽东和徐特立真挚的师生情谊,堪为后世之楷模!
10
延安时期,毛主席办了很多大学、中学、小学,其中一所叫做鲁迅艺术学院。伟大的师之范一一延安鲁艺的毛主席是年轻人的革命导师。为什么会有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学院呢?原因是毛主席非常钦佩鲁迅,说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主席视鲁迅为旗帜。他总结道:鲁迅具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伟大的“鲁迅精神”。他的教学让年轻人在黑暗中仰望星空,看到未来的光明,让信仰燃烧自己,脱胎换骨,克服眼前的困难,战胜敌人!他的学生,武者,英勇杀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文者,初心可鉴,一枝秀笔,抵得三千毛瑟!
要做先生,先做学生。他学以致用的姿态一一永远面向普天下劳苦大众这一边,固初心、共理想、同释怀,从此一个民族同舟共济挺直腰杆儿,远比跪下吃肉有着无与伦比的强大实力和气派一一他的脸孔上方立刻变成世界上最宽阔的广场,承载起民族奋起的姿态;激荡他的脸孔微微侧扬,共产党人的忠贞信仰理想,福祉四方!人们不会忘怀红色的中国,火红的年代,到处青山绿水,没有黄赌毒黑; 没有人口贩卖,没有商业欺诈,没有伪劣冒牌。
那时衣服你可以放心穿,不用担心致癌物质危害;那时食品你可以放心吃,不用担心毒粮、地沟油、转基因、假酒水假牛奶。在那个伟大纯真的幸福年代,毛主席的好学生——雷锋精神大放光彩,路不拾遗,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形成风尚,夫妻和睦,夜不闭户,幸福花开。上学、看病、住房都是社会福利,劳动人民,雀跃开怀!若有贪污犯,当官意欲做老爷,毛主席就建议人民把他们统统揪出来;用正气正义的子弹崩裂他们的脑袋!
11
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永垂不朽的话,那便是人类的正确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主席曾经一问一答:“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 不是"。毛主席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思想、教育这个东西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几百年、几千年后人的批判认可;那便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师之范,他对国学的评说、批注和古为今用,是留给后代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整理和挖掘这笔精神宝藏,对今日的“国学热”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对于国学的全面复兴和走向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而"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领导下,永远不会过时。

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尹玉峰
纪念教师节著文丨孔子前后无数孔子丨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发布
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尹玉峰 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