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为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七律 致敬文化领潮人尹玉峰教授
作者 杨凡(北京)
一曲秦箫绕九州,鸾飞凤舞逐清流。
长卿风雅千金赋,屈子离骚万古留。
四海贤名承礼乐,五车才气醉王侯。
参天秀木环峰翠,百鸟归巢蝶梦幽。

大爱诗人尹玉峰教授诗词中的爱情故事
文/红太阳
爱情,永远都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多少赞美爱情的诗词佳句,又有多少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倘若没有爱情,人不过一具简单的躯壳。人类因为爱情而美丽。
读大爱诗人尹玉峰教授的爱情题材的古诗词,可以看出,诗人非常善于讲故事,借助一个个鲜活的爱情故事抒发情感,亮明立场,表达志向。如,写孟姜女的,“哭倒长城卫,人已去难相会”《元曲 双调 步步娇 寻夫》,牛郎织女的,“一道银光泪两行,不止是悲伤”《花想容 牛郎织女》,许仙和白娘子的,“相思断桥边,往梦依稀现”《元曲 中吕 朝天子 中榜》,李清照赵明诚的,“奈一死,剜心痛楚”《凤凰阁 纪念李清照赵明诚的爱情》,陆游和唐婉的,“锦瑟年华谁与伴”《青玉案 锦瑟年华谁与伴》,江东二乔的,“古井胭脂把泪抛,思念雨潇潇”《武陵春 二乔》等等。
这些诗词大都以女性的身份说出了自己的心事,诗人把她们的苦闷、辛酸、泪水用他饱蘸心血的诗句表达出来,为那些感情世界一片片伤痕的女子写下了一曲曲的赞歌,深刻揭示出了她们凄清孤孑的生活和寂寞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女性是打心眼里尊重的。他不是用男性的视觉审视女性,而是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态度,站在平等、纯真、关怀的角度写爱情、写女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大爱诗人尹玉峰教授的大爱品质在爱情世界的生动诠释。进一步激励新时代的女性大胆追求真知真爱,忠贞专一,重精神享受的爱情,“深问情,萦绕佳人,春梦伴天明”《元曲 双调 春闺》,“一曲衷肠,人间新梦园”《元曲 双调 对玉环 玉貌》”,努力奔向“愿世间女子所爱皆可得”的美好愿景,从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人类爱情的永恒、美好与高贵!
相比上文主人公的爱情诗词,大爱诗人尹玉峰教授以杨开慧和杨开慧的爱情为抒情对象的古诗词用墨是最重的,用情也是最深的。有《念奴娇 霞姑》,《旷世绝恋赋 柒壶芳茗煮》,《虞美人 思念常生雨》,《虞美人 苦恋》等。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对杨开慧“情有独钟”呢?解铃还需系铃人。
我们知道,大爱诗人尹玉峰教授素有大志。他忠实信仰马克思主义,笃定襟抱人民,奉行“人活着的意义就是给他人带来温暖”,“君子有德福广众,五湖四海任作为”(尹玉峰教授诗句)是他的真实写照!同时,他也有常人的情感,从上文中有关爱情诗句可以看出他的情感非常的丰富细腻,只是这种情是大情、大理、大爱。
杨开慧是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也是主席最挚爱的女性,为了中国人民,也为了人民领袖毛主席,年仅30岁就英勇牺牲。“在漫长而繁忙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时常怀念杨开慧,曾深情无限地填词《虞美人》和《蝶恋花》表达对妻子铭心刻骨的眷恋。毛主席1927年告别妻子之后,由于书信不通,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杨开慧,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成文字,记下和丈夫相识相爱的过程,藏在了长沙板仓镇杨家老屋的砖缝里。1982年,杨家老屋重新翻修时,偶然发现了杨开慧的书稿。此时距离杨开慧牺牲已经过去了52年,距离毛泽东逝世已经6个春秋。而谁知,杨开慧、一个楚楚可敌湘水的女人,她的爱情,藏在砖缝里,独自燃烧了半个多世纪,从此奏响了旷世绝恋的序曲……”(尹玉峰教授《虞美人 思念常生雨》注解)对此,诗人填词《念奴娇 霞姑》进行热情赞颂。“少年壮志,恰湘江潭水,欲现天初……兰心丹若,丽丽楚楚霞姑……虽是聚少离多,轰轰烈烈,甘愿赴征途……生命灵魂相许若,信仰真理功殊……推倒三山,救民水火,殉志可抛颅……恨春迟矣,爱情隔世传书”。可见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阶级情感使诗人对忠魂杨开慧的舍小爱为大爱、舍小我为大我的爱情在灵魂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这种共鸣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志向之上,换言之,是建立在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的基础上的。
在《旷世绝恋赋 七壶芳茗煮》中,诗人一口气,七壶茶,叙述了杨开慧和毛主席相识相知,相恋相爱,梦绕魂牵,苦思苦盼,缘于爱情,而又超越爱情,人间有正气,天地也歌泣的旷世绝恋经过,酣畅淋漓的把自己的美丽情绪倾洒纸上。“书香第,人中凤,众芳万里挑”,“少年壮志无闲赋,满心里、谁主沉浮”,“爱就共赴自由路”,“灵魂生命相期许”,“月宫嫦娥舞清风,丈夫昨夜披衣数寒星”,“寒星有泪砖缝里,藏著心相许”,“蝶恋花情深,玉影轻飏广寒宫”,“奉以兰心蕙若,生离死别,人去百身莫赎”,“独自长吟半百年,从此一别隔世抚心弦”(第壹至陆壶)。感情真挚、热情澎湃、意境宏阔的赞美了她们为了革命事业,毅然割断愁丝恨缕、忍住欲零热泪,离别恋人,投入革命、共赴革命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首《旷世绝恋赋 七壶芳茗煮》升华为一曲忠魂颂。诗人从砖缝里的书稿和毛主席的《虞美人》、《蝶恋花》词处获取灵感,以无限丰富的美好想象,让这对生死恋人、同志、忠魂飘然至神仙境界,给忧伤蒙上一层神幻的布纱!再约嫦娥献舞,吴刚献酒,足见天上神仙也被这对恋人所感动,对她们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崇敬至极,这是对她们的极度赞美。反映了诗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忠魂幻想了一个美好世界。《第柒壶》,诗人以一个廖廓的梦,一个“神聚”,及与之相伴的“见了伊人,盈盈净无尘,一笑相迎毛泽东”的神奇乐章终结全赋。“一笑相迎毛泽东”,诗人是在告慰杨开慧,这种隔世传书的真挚爱情终有所得,这种情感属于她们共同的生命灵魂许诺,共同的真理信仰,共同的气象万千的事业,并再度缅怀忠魂,激励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再织锦绣,再创黎明般的辉煌。

尹玉峰,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相继任职《中国商界焦点》《三希堂石渠宝笈集萃》(中国文史出版社)《艺术与收藏》等书刊杂志主编,中国艺术馆首席策展人,慈善中国书画院和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现任职于都市头条全媒体平台理事会要职、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编辑、世界文学艺苑总编辑。

作者 红太阳(张明康)
张明康,男,网名,红太阳 ,1979年12月生,2001年在广州参加工作,平时对古诗词,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马列哲学有兴趣,请各位老师多指导。

杨凡 :内蒙古奈曼旗人。自幼喜爱诗词自学格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都市头条格律诗词文苑社社长。现居住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