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事求是——
沁在一个老红军的骨髓里
作者:俞荣斌
序:今天这两篇回忆短文,是写我老岳父,一个老红军为人处事坚持实事求是的两个真实小故事。这两件事,对我印象特别深刻。写时,也特别谨慎,不敢有丝毫含糊。

不同寻常的申请
这个故事,是我们刚结婚时,岳母亲口告诉我的。她讲的风轻云淡,但我听了心潮起伏。
我岳父黄仁廷将军,一九二九年参加红军,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仅在大别山坚持三年游击战中就四次负重伤,次次致命又一次次死里逃生。艰难困苦中,革命信仰不变,革命信心不动摇,把一支十几个人伤病员队伍发展成红二十八军一支游击队。抗日战争中,他打响了新四军敌后抗战第一枪,名震江淮。解放战争,他率部参加了许多著名战役。一九五五年被授于少将军衔。任山东省军区领导。一九六四年,他才五十一岁,却向上级打了书面报告,因身体原因要求提前离职休养。这让许多人都想不通,尤其是他夫人,埋怨这么大事也不与家里商量一下。他却认为,虽未到退休年龄,但身体只能勉强坚持工作。应该腾出岗位让身强力壮的人干,对事业对干部培养都有好处。组织上曾劝留他,让他边工作边养病。他婉言谢绝了。于是,当年就硬生生从领导岗位裸退下来,进了干休所,从军区领导变成离休老干部。退休前后,现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落差与变化,很多人都觉得他有些儍。但他说,在职与不在职的反差我何尝不知道。但自己身体也只有自己最清楚,我们做人要实事求是!
关键时间点分秒无误
这是我亲自经历的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我和妻子结婚后,我岳父住105医院高干病房。岳父家里有一个老干部登门拜访,还带了一筐国光苹果。他告诉岳母,他是黄司令的老部下,他原是国民党部队的士兵,一九三七年七月六号晚上,他们部队与黄司令部交火时,被打败了,在阵地上投诚过来的。想请老首长证明一下当时情况。因为,划分老红军与老八路有一个时间界限。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参加革命的享受红军待遇;而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参加革命的则享受老八路待遇。来者拿出已经写好的证明材料,只要老首长签个字就行了。
可当岳母把这个材料交给岳父时,岳父没有签上字。而是请他来病房当面聊。于是两人在病房相见,格外激动。战友之情,十分感人。
相见后,岳父平静了一下心情说,时隔多年,有些细节记不情楚了,你能不能再讲详细一点。
" 那次两部交火,发生在夜里,我们国军最怕夜战,没对峙多久,国军就顶不住了。士兵后退、长官骂娘。我也是穷苦人出身,早就想投奔红军,有了夜色掩护,我就乘机扛着机枪逃到了你们阵地。你命令我调转抢口打国军,战后你还为我记功了呐"。

经来者这一番叙述,我岳父顿时也想起来了。说:
“对,对,对!有这事。那一仗,你的机枪可发挥作用了。你是有功之臣。"
可当来者要我岳父签字时,岳父还是犹豫了一下。边回忆边对来者说:
"老战友,我对不起你这位功臣,这个字,我可能还真不能签。"
“为什么?"
陪在一旁的我岳母显然着急了,来者也一脸茫然。
“莫急嘛,听我说。这一战是发生在夜里不假。但战斗打响在子夜,是夜里十二点开打的。你是在仗打了一阵子,国民党军溃退时,扛着枪投诚过来,己经过了当夜十二点了吧。你说,过了十二点算六号呢还是算七号?"
听我岳父这一番回忆与说道,几个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点。我岳母说,含糊说一下六号夜晚,不也说得过去吗?我当时也认同岳母的看法。一时出现了一屋子的尴尬。
最后,我岳父说:
"我可以大概说你是六号夜晚参加我们队伍的。这也是实情。但你因此,享受了红军待遇。你这个老革命如能安心,这个字我就签。如觉得不安,就重新写一份,把时间交待清楚准确,关键时间点分秒都不能有误。行吗?"
来者,缓缓站起来说,"证明材料,老首长不要签了。我带回去,好好保存,警示自己。来时没带什么好东西,带了老首长也不会收。但请你收下我老部下给您一个军礼,这也是我这次送给首长最崇高、最昂贵的礼物!"说着,来者,整了整衣着,挺直腰,昂着头,给首长敬了一个久违的正规的军礼。我岳父在病床上也缓缓举起手,回了一个军礼。
尔后,两双布满沧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此时,一缕阳光照进了病房,照在了两个革命老人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