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火炎 信江韵微诗社
鹰潭 · 中国微诗城
信江韵微诗社诗评诗论
(2篇:信江韵同题微诗《莲心》尚溪总评;
“芗溪老家杯”微诗获奖作品尚溪欣赏)
一场惠风 剪彩芗溪
——贵溪市首届“芗溪老家杯”微诗获奖作品尚溪欣赏
柳树嫩叶,枯草新芽,2020年的春天注定与众不同,春天的脚步没有因为疫情显得迟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中华大地到处呈现“犁铧一曲情深处,忙里春耕绿韵稠”喜人局面。当你《走进芗溪老家》,你会深深地感受到“春耕”不仅仅是一项农事概念,更是一枚文化符号。因为微诗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地《做一粒幸福的种子》,为推进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赞美贵溪“三农”而以“生存美学”的象征繁衍着一种希望与喜悦,酝酿着勃发的灵感而等待着更多热爱生活的心前却唤醒、耕耘那一幅田园风光的素描。
一场惠风 犁开板结的日子
春耕,是缄默寡言的农家人对土地的一次盛大的抒情。首届贵溪市“芗溪老家杯”现代诗歌大赛中获得微诗组二等奖的四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示着寄托农民殷切希望与丰收渴望的种种美好。
“一场惠风 犁开板结的日子/汗水是上好的家肥/你看 幸福已从农谚中破土”(吕继斌《春耕》),“板结的日子”语带双关,既指现实中经冬而“板结”的土层,又暗指疫情肆虐冬春时节,人们焦虑的心情。“一场惠风”,是催开春语呢喃的自然春风,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汗水”“幸福”诗意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多个场合强调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的“奋斗幸福观”。“家肥”“农谚”散发出浓浓的乡村气息,“上好”“奋斗幸福观”在本就有着透过劳动去爱生命的芗溪老家人心中“破土”,进而茁壮成长为他们参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最大的力量源泉。
紫云英是春耕的信使。“牛羊裹着青草咀嚼/缠着地表燃烧的火把/用美丽与能量耕来稻花香”(杨文亲《紫云英》),带花的紫云英苗,嫩嫩的,牛最爱吃,“裹”字生动地描绘了牛贪恋紫云草肥嫩的情形;“缠”是舌卷青草的情态,又顺延紫云英花形如灯笼、花色如火而设喻“燃烧的火把”;“美丽”是紫云英的形体花色,更是勇于在春天奉献自己一切的精神,因为它给予牛拉犁的能量,更给予土地以“能量”,它将自己的血液融入泥土,又化为稻花的清香弥散在我们这个美好的新时代。
布谷声声催人勤,米饭好吃秧难栽。“字正腔圆 飞掠大地的歌谣/节气刨开泥土的诗情/良田溪流桑竹人家”(杨文亲《布谷声中》),布谷鸟千遍不变的咕咕声,执着恪守着既有的节奏和韵律,而在作者听来却是“字正腔圆”的大地飞歌,泛滥着春耕时节的浪漫诗情。依节气而律的美丽动人的春耕图景,泛起“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想象。在传统的农业文明中,插秧是农活中最为繁重而艰辛的。农谚云:“栽秧农忙,官家小姐出绣房”,古人也说:“水田自犂地而浸种,而插秧,而薅草,而车戽,从夏讫秋,无一息得暇逸,而其收获亦倍。”而如今的插秧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请看屠真知《插秧》:“父亲的抛物线 挥洒得圆润/希望落地生根/期待 镰刀里饱满的幸福”。科技带来的进步,减轻了多少农人的负重。原来那种“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情形一去不复还了。“抛秧”替代了“插秧”:人立田埂,绕田抛洒。农业技术由原来的“深插”变成了“均抛”。作者以“父亲”“抛秧”的生动细节切入,活画了新时代农人春插的生动情形。“抛物线”是秧苗飞入水田的运动轨迹,“圆润”是父亲动作娴熟,“落地生根”既是抛秧技术一锤定音的赞赏,又是秧苗入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希冀。“饱满的幸福”虚实相叠,“饱满”是谷粒的形态,是幸福生活的质感显现。
三月微雨众卉新,人间四月好耕田。“田野铺开清新的宣纸/春风握紧笔杆 涂抹吧/芗溪全是希望的色彩”(吕继斌《乡村四月》),全诗设喻新奇,春风握笔描画芗溪老家的风情,创设了一种清新自然、生机勃发的意境。“拽不住 落英的碎片/绿意在指尖滋长/扶一张犁 聆听土地细语”(屠真知《耕读四月》),中国人素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农民在春天里,爬犁种地。读书人在春意中,打开书本,写下文字。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耕耘着各自的生活。“拽不住”言说的是光阴无情,自然界的凋落,可以在文字里重生。“扶一张犁”就是持一份执着的信念,每一场收获,都离不开春日的殷勤耕种。
楚河依依 只是模糊了汉界
城乡的界限在逐渐模糊。城是乡的CBD,乡是城的后花园。点点滴滴,汇聚起来的正是芗溪老家的“绿富美”。
“看这方棋盘。楚河依依/只是模糊了汉界/锦绣绵延,何止是芗溪老家”(邓文波《高标准农田》),方田如棋盘,设喻形象,既是“棋”就有“下”的智慧,就有“楚汉相争”的谋略。“模糊”一词用得奇崛,既有芗溪老家田野展轴壮阔的画面感,又有农家各展才略,农作品种交错,多元发展的暗示。“何止”一词开阔心境,热情讴歌了芗溪老家的富饶春景,讴歌了新时代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以及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模糊”还有人们对农业文明的记忆与现实展望。“举力攀动来年希望的弦/开播 沿途自由的鸟鸣和农机声/从心肺底穿行”(杨文亲《春耕路上》),与传统的牛耕文明相比,尽管“农机声”代替了“牛哞”,但“沿途自由的鸟鸣”依旧,“希望的弦”搭上的是一代代华夏子孙的“中国梦”。“从心肺底穿行”的牛耕文明中,蓑衣曾是农人的礼服,斗笠上有一年年春天留下的吻痕,而如今“蓑衣,早已倒挂在墙上/沾过泥的手轻轻一摁/科技,就会奔跑出八百里画卷”(邓文波《新型农业机械》)。“轻轻一摁”泥腿子玩起了高科技:“阴霾过后,钻进故乡的云层/这勤劳的小蜻蜓/一会儿洒春雨,一会儿洒中国梦”(邓文波《农用无人机》),视线所及,四季仿佛换了容颜,祖祖辈辈从未有过的梦想,终在一团迷雾里陶醉,镜头推过,竟是“八百里画卷”。新时代,新动能,新农人,新农业,在作者的笔下书写着辉煌。“草帽 种桃种李种春风/山野丛林点兵/大先生引领时代潮”(杨文亲《农技师》),草帽依旧,气度非凡。万事民为先,真心为三农,我们雕刻着丰收,定格着理想,我们锻造着品牌,演绎着深情……
衔起谷粒 走出老屋的灶台
生活是一本隽永的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芗溪老家”农产品成了伴手礼,“芗溪老家”生活成了新风尚,到处迸发着勃勃生机。
“戒不掉躬身,就一颗颗衔起谷粒/且别提香糯/看这口饭,如何走出老屋的灶台”(邓文波《蓑衣佬农大米》)。“躬身”是传统农业劳作的典型姿态,是中国文化词典中“勤劳”的形象。“衔起”饱含“粒粒皆辛苦”的珍视。“香糯”诠释诗题,“如何走出老屋的灶台”,让人想起“芗溪老家”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借助文化的力量,走出“芗溪”,走向世界的新理念,新做法。
“月影微苦,总爱雾化隔岸眼眸/剖开几个念想吧/每一瓣,都会润透你蒙尘的肺”(邓文波《芗溪金沙柚》),微诗三行,作者借“题”发挥,“雾化”一词用得绝妙,它承诗题“芗溪”而描画一溪两岸特定区域笼罩在一股烟雾弥漫的仙境,又借医疗“雾化”来暗示“芗溪老家”蹚出了一条新路。“微苦”是金沙柚的味道,“瓣”是柚的内形。从“雾化”到“剖开”再到“润透”,是从种植芗溪金沙柚到享用佳果的过程。整首诗采用虚实相叠的手法,为我们创设了淡雅悠远而又清新明丽的意境。“月影”与“念想”同构,“眼眸”与“心肺”相通。
“剪一段落暮寒霞/洇红枝头/风霜里 沉酿甜美生活”(屠真知《柿子》),“落暮寒霞”既点明“柿子”成熟的时令,又以“霞”着色,“洇”艺术地描画其成熟的过程,“甜美”将柿子的味道与生活的感受合二为一。“剪”得有匠心,“酿”得有情味。
“青石板的古巷/唤醒吆喝声/浓烈 饮醉清明上河图”(杨文亲《塘湾谷酒》),好山好水酿好酒,千年古镇塘湾曾商贾云集,聪明的塘湾人酿造出口味纯正的塘湾谷酒,让南来北往的客商带出大山。塘湾谷酒成了远近驰名的地方特产。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让塘湾在2003年成为江西省首批八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修复的古镇青石路面,浓郁的谷酒芳香,成了作者笔下隽永的文字。“清明上河图”是对古镇新貌的高度赞美。
在芗溪老家区域公共品牌中还有贵溪塔桥的“早熟梨”,阳际峰的“野生茶”。“丛丛绿色的火苗/被阳际峰举过头顶/呷一口 心中漾起清香的光芒”(吕继斌《野生茶》)“绿色”是茶色,是“芗溪老家”区域公共品牌的属性。“举过头顶”是野生茶生长云端的地理环境,更是“芗溪老家”区域公共品牌力求产品质量,服务“三农”的虔诚之心。“从‘庐山会议’退回到芗溪/再退 退到塔桥泥土中/做一粒幸福的种子”(吕继斌《早熟梨》),在“庐山会议”获得褒扬的水果品种,落户塔桥,成为这片土地上成长芗溪老家幸福的种子。
“以宋词的姿势起伏/蛙声 蝉鸣浓于修辞/丰年的图腾 寄给秋风剪裁”(吕继斌《稻花》),“芗溪老家”在蛙声蝉鸣里以宋词的婉约风姿,寄寓着新时代芗溪老家人丰收的希望。
一份清廉 笑傲秋风
——信江韵同题微诗《莲心》尚溪总评
一切可以素面朝天的美,必是历经了磨砺的自然之韵。“轻倚洁净时光/掬一缕季节风韵/修炼苦尽甘来品性”(东方欲晓),“掬”得虔诚,“一缕”状写“莲心”,这“季节风韵”是莲花蕊初绽的几多清新,是莲盛开之时的清香出尘,是莲芳华不再也要留下傲立人间的那份瘦骨;“苦尽甘来的修炼”是一路清香前行,留下一份清白在天地之间的生命历程。
红香世界清凉国,藕花落尽见莲心。风翻过日历,月掀过岁月,秋已然降临。信江韵微诗社推出《莲心》同题微诗创作。一时间,微诗人用文字的墨香,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氤氲美好的情愫,抒发着心底的感动,诉说着脉脉深情。
人如莲子,洁身自好,才能干净做事;心如莲心,良药苦口,才能强心正气。“甘守清贫/修炼一颗清廉/安神祛火 笑傲秋风”(东方虹雨),方志敏的《清贫》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甘守清贫”,能够涵养革命者的气节。“一颗”修饰“清廉”,化虚为实,“廉”“莲”谐音,“安神祛火”语带双关,既是“莲子心”中药功效,更是让党员干部受到温馨教育与善意提醒,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信仰,永远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笑傲秋风”既点明时令,又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身出贫苦/守一份清廉/枝叶间 悉听风雨”(火火),“身出贫苦”既是“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又是“莲心”味苦实写。“守一份清廉”则是要求谨记党和人民的信任,如莲般清正,如茶般无私;末句化用“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点明题旨。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准绳,以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明镜,时时刻刻树立作为一名共产党耿直伟岸的形象。
“一支艳丽 盖碧波荡漾/几缕秋色 掩涟漪花开/幸福 艰苦而来”(阳光),莲花艳丽,清净无瑕,人心如莲,欢乐福绵。“一支”“几缕”化虚为实,“艰苦”既点“莲心”味苦,更诗意地表达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另外诗中“艳”“碧”“秋”“花”静中着色,“荡漾”“涟漪”动中绘形。整首诗,诗味浓郁而又富含哲理。“扛起最美祝福/纯净与高雅并存/甜蜜在苦涩中萌动”(酒使一生),首句“扛起”巧点题,“莲心”即“连心”,心与心的默契,是一份浑然天成的美丽。掬一眉临水风情,与云白天蓝执手相看,那份纯净的情义与高雅的气质婉约成清浅的诗词。一颗心笔,在苦涩中萌动甜蜜。
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如此,时光可人,生活可心,而这份懂得,更是生命里最美的情意。
“犹疑中,有隐忍的/冲动。圆润的激情里/多想做一株独立的花朵”(夏维纪),“圆润”是莲子白玉般的外形描述,而“莲心”则是莲子里那“一株独立的花朵”。全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既摹写“莲心”的藏与露的哲学,又劝慰世人要有隐忍之心,无争无求,静静守在轮回的渡口,婉约细致,从容绽放。“残荷听了冬雨 老藕出了春芽/芽成荷又开了夏花/秋籽藏了一生苦悟 不信你品”(朱国平),残荷听雨,老藕新芽,既创设了一种优秀迷人而又宁静淡雅的意境,又寓意新生势力锐不可当的哲思。“苦悟”是苦味,更是苦思。“夹缝中深藏 不露声色/凉苦治愈人世的火痛/一次坠落 今生向上”(涛),“夹缝中”实指莲心所处的位置,又虚指人生囧境;“深藏不露声色”实写“心”藏“莲子中”,又暗示做人要低调;“凉苦”是莲心之味,亦暗指劝世良言;“治愈”有治疗之效,又有劝慰之功,从而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莲心不染尘,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莲。“那些苦过来的日子/不染一丝纤尘/把生命滋养得葱郁”(萍儿),“苦”带双关,“滋养”是莲心的药用价值,又是修炼性情所得,“葱郁”是莲心之色,更是生命之活力。“穿越一段泥泞路/抬头享受人间雨露/光鲜包裹的无猜 葱绿如初”(雨青),“一段泥泞路”即为“出於泥”之旅程;“抬头享受”则是“清水出芙蓉”之盛状;“包裹”“葱绿”是“莲心”所处场景与莲心之绿色。“光鲜”是色泽,也含保鲜之意,与后面的“如初”,即表达“牢记初心”的意思。
莲心若禅。“尝过,都说苦/熙熙红尘 云聚云飞/需要怎样打坐 才守住这盏青灯”(晓犁),熙熙红尘,人生苦旅,让我们在喧嚣浮躁的流年中,洗练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禅心。“枕一池疏影入梦/梵音袅绕中/岁月多了些回甘”(小毛),“一池疏影”就是那盛放如初的心莲,“梵音袅绕”创设的无量无边的禅境中,品味岁月的甘甜。“佛前许下的愿 纯洁如初/不信剥开看看/不染淤泥的那一丫绿”(李国华),那朵佛前的莲花,晨钟暮鼓,安之若素。看取莲花净,莲心不染尘。“纯洁如初”是莲子,“那一丫绿”就是莲心的形与色。全诗既有生动的生活细节描摹,又有形色之描画。“坐佛打禅独善其身/求一份清净/听鸣鸟 听风雨”(叶凡),人的品行高洁,常也能近朱者足赤,而近墨着不黑,那是因为已具有了一定的定力,不会在渺小的挫折面前,丧失明智的判断和犀利的辨别力。
“清苦悠香才真实/哪怕天堂与人间遥远/依旧藕断丝连”(朱爱英),在袅袅莲香中,去追逐生命急促的脚步,细品人生之韵味,静默一份淡然的守望,于情愫轻旎间,触摸悬挂在似水年华中的一帘幽梦。
“本性苦口 若体有虚火/来几枚引子/安神 算是一张上上签”(子乙明),“上上签”暗示身体健康。“烹调夏日回荡的热情/加入冷的月光/淡定清欲 渗进骨子里”(黄丽琳),“烹调”“加入”动作,“淡定”“渗进”的功效,言说的是夏日莲子羹给予生活的美好。全诗虚实相叠,诗意浓郁。
纵观本期创作,佳作甚多,不胜枚举。一首首微诗,如同那青青莲蓬,饱满的莲子一粒粒,嵌在圆圆的莲蓬之中,如密密麻麻的心事,散碎在微笑伫立的碧波荷池。一种素净,一股清新,一弯清婉,一份安妥,为你点墨飘香,诗洒成行。
作者简介:
尚溪,本名周波松,鹰潭市教研室高级教师,《鹰潭教育》主编,鹰潭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鹰潭市微诗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
《信江微诗韵》诗集由张火炎(火火)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每本58元(不含邮费)。全书300多页,有微诗、诗评等内容。对微诗创作、交流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欣赏、收藏价值。欲购买者可以微信或邮箱联系:本平台微信公众号:xinjiangyunweishiqun;邮箱:huoyanzh@163.com
信江韵微诗社微信公众平台
主编:张火炎
编审:唐萍、陈敏文
编辑助理:吴鲜玫、季萍、李紫怡、车静
编委:艾建新、夏维纪、杨厚成、叶厥武、朱国平、周波松、李国华、王萍、吴涛、张霞云、桂文芳、谭秀琴、郑玲芳、周婷
制作:火火
照片提供:周波松
刊头题词:桑恒昌
欢迎各界人士对我们编辑提出意见建议!
信江九十九道弯,弯弯出文思;二十一支流,处处皆诗意。信江韵微诗社成立于2015年10月14日,是江西信江流域的诗人、文化爱好者组成的微诗社。本社以互相学习交流微诗为主,也兼顾其他文学形式如朗诵、散文、诗歌、摄影、书法、故事、地方文化等。
欢迎关注:
请关注“信江韵微诗社”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鹰潭市委市政府机关客户端《鹰潭在线》同步刊发!
鹰潭在线鹰潭日报电子版网址
http://www.cnepaper.com/ytrb/html/2013-08/26/content_3_2.htm
投稿邮箱:wkxyjy@163.com
鹰潭市月湖区委宣传部书香月湖网址
http://www.yhqxcb.gov.cn/
信江韵微诗社童洁婷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m.lizhi.fm/20559146/
信江韵微诗社梅婉儿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s://m.lizhi.fm/1689921/
信江韵微诗社芳心如桂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m.lizhi.fm/181308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信江韵微诗社柳浪莺飞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s://www.lizhi.fm/130424314/2717546525309207
信江韵微诗社潘俊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s://m.lizhi.fm/9367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