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春泥 怀鹰
木鱼声是清晨山谷溪水
穿过黄昏暮霭
众僧悲穆的唱神
无可逃避的灵魂的涅盘
我已涉江而去隔世而来
轮回中的曲曲折折起起伏伏
该向谁诉说忏悔
我是那一尾逆流而上的鱼
受伤的鳞片在青灯前展示
一个关于梦的幻灭
若还有普渡众生的愿
请将我铸成那面鼓
痛快地擂响 或
雕成薄薄扁扁的木 鱼
鱼魂期待被敲击的痛
方知红尘滚滚
不过是一滩春泥
怀鹰老师《春泥》,写得很具备诗性,人性和佛性。
通过木鱼声声,掀开清晨穿过黄昏的山谷溪水,用众僧的唱经,塑造灵魂的涅槃。接下来承接的涉江、隔世到轮回,完全借用佛学的轮回说,阐释生命的真相,也点出了诗眼: “该向谁诉说忏悔”!佛学中,忏悔是一种境界。诗人成为一尾“鱼”后,用受伤的鳞片与青灯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展示出现了, “梦的幻灭”,诗歌穿透灵魂的功力力透纸背。诗 歌造转变章节中,依据慈悲和普渡,诗人即铸成一面鼓,雕成一件木鱼;借助于“鱼魂”感悟到滚滚红尘,“不过是”“ 一滩春泥”,在诗歌的结尾才出现了客体意象,诗歌的中心所在。即成为“合”的诗歌高潮。
诗歌《春泥》的整体构思;意象的集约化利用;诗刊个起承转合过程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节节皆有。这首诗歌可贵之处,就是嵌入式写作,直接将诗人自己融入到大布局的核心,即成为一尾鱼;铸成的鼓;雕刻的木鱼。唯有如此,才可用受伤的鳞片展示;痛快地敲响鼓,才在鱼魂敲击的痛中,方可体味出人间红尘,是“ 一滩春泥”的艺术判断。
诗歌《春泥》构思精巧,诗歌张力很大,亮点凸显,层层递进。高度艺术性地装帧和解析了春泥的人文与生命内涵,诗歌行进中体现了一项应用的灵活精准,表现功力臻厚高洁,充分体现了怀鹰老师诗风中彰显的传统国学的审美境界和艺术表现的高度渲染力!
于嘉峪关 2020年8月29日

怀鹰,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公民。曾担任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出版25部包括诗、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得过25项海内外文学奖项。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目前为专业作家。

向阳,原名白向洋,男,汉族, 籍贯甘肃省秦安县,建设工程监理职务。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嘉峪关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短诗原创联盟副会长,驭风者诗社副秘书长,诗评易渡间主咖。香港诗人向雲特约诗评人。获得过多次国家级和省地级大赛奖项。2019年《向阳的诗5首》获得全国兰亭杯诗词书画大赛一等奖;2019年《远方,澳洲有诗》获得第四届诗与远方走进澳洲诗歌大赛三等奖。
曾有多篇散文、诗歌和小说先后发表于《飞天》、《参花》、《甘肃日报》、《大观,东京文学》、《中国铁路文艺》、《中国诗影响》、、《中华文学》、《兰州日报》、《西安日报》、《嘉峪关日报》、《嘉峪关文艺》、《山东诗歌》、《大西北诗人》、《零度诗刊》、《中国诗歌报》、菲律宾《菲律宾联合报》等省地市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