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庚子七夕遣懷
熊盛元
耿耿銀河橫碧落,一天風露凝秋。星光欲向夢中流。片時心不繫,終古淚難收。 縹緲詩情來似鵲,緣何只繞枝頭。疊橋無分負牽牛。纖雲空弄巧,忍見月如鈎。
【注】李易安詩云:“詩情如夜鵲,三匝未能安。”錢默存亦有“書癖鑽窗蜂未出,詩情繞樹鵲難安”之句。
南吕·四块玉]七夕
曹克考
织女呼,牛郎聚。河汉迢迢变通途,鹊桥接续心灵路。不再孤,不再独,不再苦。
【正宫·醉太平】七夕故事
文/李敏.童心未泯
至高玉皇,凶残母王。簪划河汉疯狂,锁仙媛泪伤。热忱鹊忙,搭桥过江。天堂痛楚惨殇,万年神话扬。

【仙吕·一半儿】有感
文/李敏.童心未泯
金桥已架阔银河,织女牛郎喜泪沱。佳节双双欣约会,驶飞舵,一半儿轻风一半儿歌。
贺王剑秋老师寿辰
逢七夕乞巧节双喜
隔屏遥贺鹤仙八十三寿辰口占一律
谛听
萱寿八旬三,金风曾熟谙。
群仙尘界上,寿曲妙音涵。
乞巧传针节,晒书逢日参。
瑶池群鹤舞,不老品醇甘。

鹊桥仙-红尘陌上,为谁书一笺墨香?
一一七夕为维扬雅士常逢生题
词/周阳生 书画/常逢生 乔木
书法由来见情真,
古今如此读书人。
用陈独秀名句形容常逢生先生,恰到妙处。常公既是教育家又是书法家,其正草隶篆各见气象,他的书法融入了儒家的包容与坚毅。又蕴涵了老庄的虚淡与沉静。运笔中不求尘世的浮华,而是守一缕墨香的空灵清欢。
清代筠樵有首诗云:"诗苑书林觅古情,山阴道上踏歌声。兰亭虽远终须到,莫向行人问路程。"常逢生先生习书亦是如此心境。他曾以四体书写《诗经》、《心经》、《陋室铭》、《爱莲说》、《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其书法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观其草书"龙",一笔而下,如蛟龙飞天,来自空无,绝尘而去。
观其隶书,起笔逆,收笔蓄,有万壑千岩浮于腕下之气象。
常公心正笔正,每日守一缕墨香,写一纸清欢。吾细品常公诸体书法曰:工夫深,书体自稳;天姿好,毫端有韵;悟性高,落笔便超。宋代苏东坡曾有诗云:"兴来一挥百纸尽"、"势从天落银河倾"。今日七夕又逢雨,开卷惝恍银河倾。闲叙于此,填词以谢常公于红尘陌上,送我一缕香笺:"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低头竹叶,
梅花俯面,
郑燮妙联成谱。
清欢入纸识迷津,
笔作橹,兰池鹅渡。
心书循法,
神玄诗境,
骏马蛟龙共舞。
墨香缕缕见情真,
风出袖,月明怀古。
注:本词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各两仄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