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苜蓿花开满了田间,淡淡的青草味和浓浓的花香把我带回到童年的时光 —— 那个一去不复返的幸福岁月。
斑驳却还清晰,记忆的画卷中有一幅偷苜蓿的场景历历在目。
月光隐约,与几个小伙伴悄悄潜伏在南岸苜蓿地里,蹑手蹑脚的撅苜蓿尖、掐苜蓿花。最怕的是突然间一束刺眼的手电光柱从天而降,紧接而来的是“干什么!抓贼……抓贼……”的叱喝声,由远而近,直逼跟前。在旷野里回荡,在沉寂中张扬,让年少的我们在心跳中现眼,在贫穷中丢人!
偷苜蓿是为了吃苜蓿,吃苜蓿是为了饱腹饥、解口馋。
苜蓿地,是一片人畜皆宜的天赐美物,是一道特殊年代的田野风景,一种农耕文明的写意象征。
几十年过去了,只要我闭上眼睛,脑海里便会映现出枣园地里那片生产队的苜蓿,嗅到那带着泥土味的醉人的芳香。甚至还能看见一片绿海中倏地闪出的黄灰色的禾鼠的影子,神情警觉,两只小眼睛亮亮的。
彼时的日子、咋说?是在为口腹之欲而苦的生活中幸福!
怀念儿时,怀念儿时的一切,包括遭受的点点伤害和屈辱。
莫谈儿时,谈儿时我会在神往中泪目……
作者黄志峰,编辑职称。擅长新闻报道、公文写作,爱好诗歌、散文创作,现为稷山文联委员、作协常务理事,《当代美文杂志》星空诗社会员 。更多内容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汾河家园”,精品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