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那片海(叙事诗)
文/萧流
合诵/庄重阳 梦锁清秋

男:
记得那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
我和一群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来到那片海
领导告诉我们
要像农民种地一样
在海上种菜
也就是养殖海带
女:
那片海位于大连南部海岸
东面是山
北面是盐滩
西面是公园
名字叫星海
这里水质肥沃
适宜藻类繁衍
传宗接代
更重要的是
海带是战备物资
易于保藏
其它蔬菜无可替代
于是
我们就在临建的破木板房里
安营扎寨
时不我待

男:
一条舢板船是我们两人作业的平台
一张橹是我们往返海陆的纽带
一支槁挽子则是我们进出口门.逾越险滩的支撑和依赖
女:
冬季育苗
我们在冰冷的海水里
洗涮一串串竹板
出苗后再一棵棵刮下来
而在竹板上刮苗
经常用的是指甲盖
到陆地夹上苗后
再到海上挂完苗
这才开始叫养殖海带
如果苗绳装筐
天气突变
赶上大风大浪
也要出海挂苗
无一例外

男:
夏天收割
我们面对的是几千台筏.上万吨的海带
有时
要把每绳上百斤的海带
一绳一绳地拖到船上来
有时
要把每棵两.三米长的海带
一棵一棵地割下
捆成捆抱上来
直到船帮贴近水面
才算满载
每天起码两.三趟
从未更改
女:
期间
晕船呕吐在所难免
有时连苦胆水都吐了出来
顶风冒雪已习以为常
满脸霜花
双手冻伤
也要忍耐
烈日暴晒
汗水和海水把浑身湿透
更是家常便饭
脊背和手臂“暴皮"
都能一层层扒下来

男:
养殖海带每天都是超负荷,
这是常态
打橛子
下筏子
架浮漂
提水层
倒置和平置
(注解:以上几项均为专业术语)
没有一样活轻快
也不能有丝毫懈怠
尤其是切菜梢
那样的繁重劳动
更非常人所能担待
因此我们的工种粮票之高
颇受别人青睐
女:
就这样
一年四季
周而复始
直至把海带晒干
打包入库
才能确定是成是败
那时的大连
东起棒槌岛
西至小平岛
几乎都在养殖海带
曾有万人场,万吨海带干品的记载。

男
在那片海
我们吃过苦
出过力
也受过伤害
有的甚至付出生命
令人痛心悲哀
我们有过动摇
有过徘徊
但大都坚持下来
不愿离开
因为
我们对她有深沉的爱
女:
是那片海
给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威武不屈的气概
是那片海
给了我们健壮的体魄
无穷的力量
还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豪迈

男:
如今那片海
当年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蔚蓝的海面沒有浮筏和海带,
只有海鸥鸣叫
游船穿梭
沙滩上人流你走我来
犹如一幅洁净的画面
一目了然
再加上新建的海上大桥
显得格外壮观气派
女:
每到傍晚
海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海面横贯东西的跨海大桥
灯火通明
流光溢彩
就连远近闻名的大连烟花节
也在这里盛开
特别引以为豪的是
那片海所在的星海广场
已是大连的标志
中国的名片
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广场
当惊世界殊
享誉海内外

男:
时过境迁
不胜感慨
当年我们这些小青年
大都七十开外
再无昔日风采
但过去的岁月
曾经的奋斗
却历历在目
难以忘怀
女:
那片海
与我们的青春紧紧相连

男:
那片海
使我们的心潮汹涌澎湃
女:
那片海
把我们的使命牢牢承载
合:
那片海
是我们这群人永远的爱
(该作品是作者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没有任何虚构和臆造)
2020年8月22日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萧流,本名刘武。原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宣传部长兼《养殖工人》报总编。曾在市新闻处.市报社进修和工作过,先后有多篇文字稿件和影视作品被上级新闻机关采用。后任大连煌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后便搁筆。退休后,出于热衷,偶有小作。

朗诵者简历: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主编,《都市头条》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两千余首;配音秀达人;温婉清冽的御姐音,句句戳心,声声入耳。

【主播】庄重阳,本名庄重。八零后,喜爱音乐艺术,热爱诵读。曾在军队担任摄影采编,放映工作,在部队军乐队是一名独唱歌手,转业到地方代表大庆市民政局参加过多次省文艺汇演。音色纯美,声音充满磁性,有非常好的音乐天赋。座右铭:爱己所爱,行己所能,虽为寸草,也能绿意葱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