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火炎 信江韵微诗社
鹰潭 · 中国微诗城
为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发展早稻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赞美贵溪“三农”,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贵溪市早稻生产的良好社会氛围,贵溪市农业农村粮食局决定举办首届贵溪市“芗溪老家杯”现代诗歌大赛。贵溪市农业农村粮食局党组成员、市农技中心主任董太福受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寿兵委托到会宣读获奖名单并讲话。鹰潭市农业农村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鹰潭市微诗协会(信江韵微诗社)总策划张火炎,信江韵微诗社、芗溪文化社总顾问夏维纪,鹰潭日报副刊部主任、鹰潭市作协主席、信江韵微诗社社长艾建新,贵溪市农业农村粮食局市场信息股股长、芗溪文化社社长吴涛参加颁奖并讲话,有关部门、诗社负责人、诗友50余人到会并做交流。
诗赛由鹰潭市微诗协会(信江韵微诗社)、贵溪市芗溪老家文化社共同承办。2020.4.15—5月8日,共收到参赛稿件113件278首诗歌。经过“临时抽评委、隐匿作者名、评委不参赛”等严格措施,共评选出24首获奖作品。今天,鹰潭市微诗协会(信江韵微诗社)、贵溪市农业农村粮食局、贵溪市芗溪老家文化社联合举办颁奖仪式。希望广大诗友创作更多贴近生活、贴近乡土、贴近“三农”、贴近新时代的好作品。本期特发表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微诗获奖名单
一等奖(2名)
吴月波:《芗溪情丝(微诗三首)》
吉国伟:《新农村(微诗二首)》
二等奖(4名)
邓文波:《走进芗溪老家(微诗五首)》
吕继斌:《做一粒幸福的种子(微诗四首)》
杨文亲:《春耕路上(微诗五首)》
屠真知:《插秧(微诗三首)》
三等奖(6名)
周飞辉:《春耕(微诗三首)》
朱 霞:《农民(微诗三首)》
李 通:《春耕(微诗三首)》
孔民民:《健康农业(微诗三首)》
朱 霖:《梦里老家(微诗三首)》
冯九林:《芗溪老家(微诗四首)》
短诗获奖名单
一等奖(2名)
伍晓芳:《春天与土地(短诗四首)》
王 梅:《品味故乡(短诗三首)》
二等奖(4名)
吕继斌:《我体内长着一束水稻(短诗三首)》
吴月波:《芗溪四月(短诗二首)》
周飞辉:《春耕(短诗四首)》
邓文波:《我在芗溪等春天(短诗二首)》
三等奖(6名)
方仁龙:《阳光从天空飘落以后(短诗三首)》
张晓凤:《春,推动着春》
韦 丽:《春天的秧苗》
席妙荷:《在旷野,我听见叔父的吆喝》
丁晓玲:《那一片田野(短诗三首)》
朱 霞:《农民 父亲 乡村》
微诗一等奖作品(2名)
25号作品:芗溪情丝(微诗组)
文/吴月波
<渔>
四月把阳光作钓线
稻苗撒了窝子
笑眼是一尾尾游弋的鱼
<关于风>
山水都是你的平川
高傲的头颅,在田野
一遍遍俯下绿色的腰身
<谷酒>
走或来,聊聊水般的日子
一个庄稼地里的话语
句句烫喉
67号作品:微诗二首
文/吉国伟
<新农村>
重磅抛出诱饵
一尾尾鱼 游向山水画里
大口啜饮 荷韵稻香
<抢购土特产>
忙趁东风 种下田园梦
粜米 沽酒 售瓜果
酩酊客沦陷 挤爆直播间
微诗二等奖作品(4名)
34号作品:“走进芗溪老家”微诗五首
文/邓文波
<高标准农田>
看这方棋盘。楚河依依
只是模糊了汉界
锦绣绵延,何止是芗溪老家
<蓑衣佬农大米>
戒不掉躬身,就一颗颗衔起谷粒
且别提香糯
看这口饭,如何走出老屋的灶台
<新型农业机械>
蓑衣,早已倒挂在墙上
沾过泥的手轻轻一摁
科技,就会奔跑出八百里画卷
<农用无人机>
阴霾过后,钻进故乡的云层
这勤劳的小蜻蜓
一会儿洒春雨,一会儿洒中国梦
<芗溪金沙柚>
月影微苦,总爱雾化隔岸眼眸
剖开几个念想吧
每一瓣,都会润透你蒙尘的肺
61号作品:做一粒幸福的种子(微诗组)
文/吕继斌
<春耕>
一场惠风 犁开板结的日子
汗水是上好的家肥
你看 幸福已从农谚中破土
<稻花>
以宋词的姿势起伏
蛙声 蝉鸣浓于修辞
丰年的图腾 寄给秋风剪裁
<乡村四月>
田野铺开清新的宣纸
春风握紧笔杆 涂抹吧
芗溪全是希望的色彩
<早熟梨>
从“庐山会议”退回到芗溪
再退 退到塔桥泥土中
做一粒幸福的种子
注:"早熟梨"是贵溪市塔桥著名土特产,栽培历史悠久,外型美观、口感香脆甜、营养丰富,上市较早等特点。早在1959年,"塔桥梨"曾奉命送往"庐山会议"的中央领导品尝,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野生茶>
丛丛绿色的火苗
被阳际峰举过头顶
呷一口 心中漾起清香的光芒
46号作品:微诗五首
文/杨文亲
<塘湾谷酒>
青石板的古巷
唤醒吆喝声
浓烈 饮醉清明上河图
<春耕路上>
举力攀动来年希望的弦
开播 沿途自由的鸟鸣和农机声
从心肺底穿行
<紫云英>
牛羊裹着青草咀嚼
缠着地表燃烧的火把
用美丽与能量耕来稻花香
<农技师>
草帽 种桃种李种春风
山野丛林点兵
大先生引领时代潮
<布谷声中>
字正腔圆 飞掠大地的歌谣
节气刨开泥土的诗情
良田溪流桑竹人家
74号作品:微诗三首
文/屠真知
<插秧>
父亲的抛物线 挥洒得圆润
希望落地生根
期待 镰刀里饱满的幸福
<耕读四月>
拽不住 落英的碎片
绿意在指尖滋长
扶一张犁 聆听土地细语
<柿子>
剪一段落暮寒霞
洇红枝头
风霜里 沉酿甜美生活
微诗三等奖作品(6名)
30号作品:微诗三首
文/周飞辉
<春耕>
是谁开启这千年的约定?
农人 土地 节气 正从——
盛唐诗歌中踏浪而来
<茄子干>
收集了 一夏的阳光
黝黑的你 仍在回望
那一轮山月
<清明果>
翠色的皮子里
包裹着 烟火人间的心思
难缠的小鬼啊 请慢慢享用...
40号作品:微诗三首
文/朱霞
<农民>
常在山中地头 写生
和不修边幅的草木 为伍
田园画 被城里月光高价收藏
<农村>
惠风 一度爱抚
早稻 上了双保险
鸭仔翘起二郎腿 倚荷听曲
<宝藏>
岁月深处的山水 花草 乡亲
脑海里 风化成矿
待你抡斧 一笔笔开采
60号作品:微诗三首
文/李通
<春耕>
老父老牛老地方
年复一年
犁出满腔希望
<助农新政>
接过送来的种肥
手感温热
融化了观望的心
<直播>
脸疏远了黄土
丰收的梦
更近了
70号作品:微诗三首
文/孔民民
<健康农业>
提及你 就想到炊烟
想到用一锅清水熬出原汁原味
让香 飘得更远
<有机农产品>
谈及一日三餐 不提营养
就说昨夜那场疾雨
今晨 迎来争先恐后的竞价声
<观光农业>
搭上竹篱笆 秀几株恩爱
山门刚亮个嗓子
鸟献唱 嫩滴滴撑开一朵朵口风
75号作品:微诗三首
文/朱霖
<岁月深处>
木风车缓缓灵动
稻谷脱下了外衣
糠尘扑面 掩不住父亲的笑
<梦里老家>
蜻蜓舞动裙裾时
彩蝶姑娘的花的确良 携带母亲的体香
萤火虫打着灯笼 牵我回故乡
<回味>
柴火饭香 根植梦里
世间美味 只恋
老屋墙根处 一缸酸爽
54号作品:微诗四首
文/冯九林
<芗溪老家>
故乡的月 泻下一截芳名
流淌在“三农”的琴键上
奏响 时代强音
<早稻>
头胎谷种 争抢第一缕暖阳
吮吸春露 葱葱出嫁
民生的跑道上 让二茬接力
<备耕图>
铁牛 犁开垄垄早春
布谷点种 簇簇新绿
蛙声堆起的农谚 拔节中更新
<种粮大户>
农家书屋里 充电
驾驶农机 播下希望
在鼠标上 点击春天
短诗一等奖作品(2名)
13号作品:春天与土地(组诗)
文/伍晓芳
1.红花草
问乡村的女人
春天是什么颜色
她们回答:是红花草的颜色
那铺天盖地的紫
描绘了她们一生的田园
红花草开花的时候
就是做梦的时候
就是把爱和希望种进土壤的时候
她们一生为之耕耘
有红花草的土壤
总会回馈饱满与金黄
2.最后一头牛
许多事都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一声吆喝,一副犁铧
还有那开疆拓土的盖世功绩
是啊,一个将军总有退役的时候
一些更年轻更能干的鉄将军
会接替它的指挥棒
驰骋疆场,所向披靡
最后一头牛
乐意站在老樟树下
咀嚼悠闲的春光
直到成为古老的图腾
永远守护村庄的安宁
3.白鹭
四月的水田
被庄稼人精细地磨成一面镜子
镜子里映着白云
一只白鹭立在水中
就像一朵云
立在另一朵云上
这么默契而美妙的相遇
多像春天遇见了雨水
农民遇见了土地
4.插秧的男子
排兵布阵,大抵如此
要横平竖直,队列分明
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
它都整齐划一
插秧的男子
懂得以退为进,才能占领整个稻田
懂得把根系扎深扎稳,才能风雨不惧
当抬起泥腿上岸
看着手下绿色的士兵
他知道,一年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48号作品:品味故乡(组诗)
文/王梅
1. 母亲的一截春天
母亲的人生 没有完整的春天
没有闲暇仰起脸 看看院角的桃花如何绽放
或驻足听过一只鸟的呼唤
她的一截春天和一截身体 通常俯身在田野
或在一片芥菜地
当畦畦碧绿的芥菜
匍匐在母亲脚下
她也开始了创作
洗、择、焯、晒、切、搓、拌、腌
母亲熟稔地操作着
她独一无二的韵味
当芥菜被母亲点化成美味
香辣 是孩子们味蕾的依赖
火红 是小屋的主调
是零嘴 餐桌上的佳肴
馈赠的礼品
甚至作祈福的物事
当踏上远去的高铁
被都市的的冷暖揉搓 暴晒
多少次工地的快餐
佐着疲倦 汗珠和酸辣
多少次伤感在黑暗里发酵
在深坛蜷缩腌制
我思念故乡的捺菜 和春天里的母亲
当我以母亲和芥菜的柔韧
在水泥丛林的阳光里
寻见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支撑起春天的蓬勃和一片森林
母亲,请你直起腰
让我给你一个完整的春天
2. 思念私人定制
每年总有一群撑着绿伞的植物
在门前的小溪顾影自怜
红芽芋 父亲视为粮食
而母亲视为蔬菜的作物
父亲把圆滑埋进泥里
把朴实和勤劳作为底肥
因为这日子和土地 来不得半点虚假呀
秋后 红芽芋是母亲烹调的主角
它是一碟佐粥小菜 待客盛宴
除夕餐桌上虔诚的祈福
在母亲的晾晒 腌制 蒸煮中
变换风情
当丝滑的香甜
在长满乳牙的小嘴里一遍遍滑过
孩子们也在时光中也圆润成
一颗颗剥了皮的芋籽
为黯然岁月涂抹粉红亮色的你
如今已华丽转身为
故乡特产 绿色食品
而我 仍思念
母亲私人订制的 家乡滋味
3. 山下那片云
后山脚下是母亲的菜园
像一支万花筒
随着季节
总能转出不同色彩
除了辣椒红、南瓜黄和茄子紫
还有那串串白色的花朵
是炎夏里的春色
土地上的母亲是卑微的
如同晒黑的 一只爬蚁
秋后瓦罐里 一粒静默的芝麻
整日佝偻腰身劳作
努力让那片芝麻地 欲加挺拔葱茏
当碗碟里的浓香飘过屋角 弥漫村庄
丰腴的日子也节节拔高 接近天空
老屋渐渐矮了下去 母亲的白发随风飘了起来
模糊了花朵的走向
多少年后还经常梦见
山脚那片白云飘过
总有一场雨
猝不及防 落下
短诗二等奖作品(4名)
32号作品:我体内长着一束水稻(组诗)
文/吕继斌
1.芗溪的红花草
每年春天,我都会被紫色的翅膀
带进一首诗的漩涡里
透过图片,或一场梦境
我看见年少的自己,像一棵稚嫩的红花草
被牛绳一般的田埂,牵着
往返田间,和大人一起忙于耕种
我不曾知道红花草
有一个浪漫诗意的名字——紫云英
你多么像故乡的子民
只需沾一点春风,只需一场丰腴的雨水
你就填补了一个季节的缺陷
苦苦酿出的几瓣清甜
你全部留给春天的舌头
繁茂的茎叶,全部留给苦寒的泥土
你还不忘举着酒杯
盛着从空中飘落下来咸涩的水滴
2.稻子
那时,我常常能与你相遇
在绿得化不开的田野
有时,在牛蹄踩过的脚窝里
鲜嫩的芽苗
倾情于一场春风的追逐
几场春雨过后,灌浆的身体
开始储存一些甜蜜的话语
我空旷如原野
体内生长着一束水稻
芗溪的方言,停留在我的额头
忘了什么时候开始
不再愿意闻你身上的气息
提防彼此身上长出的芒刺
直到我被一阵风带走
像一颗迷路的种子落在远方
我极力伪装,极力掩盖与你身上同样的胎记
即便有人问及,也羞于承认
我和你来自同一块泥土
在异乡,走丢了我的河流
走丢了我的秋天
只有芗溪的水稻原谅我的浅薄
捧出的每粒词都饱含金光
3.春风令
我也想像杜鹃花
听从春风的号令,亲手叩开春天的门扉
想像它一样,不仅用红火的花瓣
也用让人又爱又恨的阵势
转动一个季节的锁孔
我也想像杜鹃花
照顾着一座空山的寂静
想像它一样,取出眼里的沙子
看着脚下的故土,不黯世事的石头
为它们,每个眼神都斟满晨光
我也想像杜鹃花
替百多年前的一群人,点亮火把
烧穿旧的秩序,春雷滚动
把黑暗撕开一条缝
我也想像杜鹃花
等待远走芗溪的一中年书生
找到回家的路,举着目光
把辽阔的风景收进一幅画中
这些最动情的杜鹃花,应该还记得我
应该会有几朵从我心里盛开
也为我描一场锦绣
25号作品:芗溪四月(外一首)
文/吴月波
芗溪的水被四月叫醒
脱去雾的口罩,劳作的人
让黎明脸上泛起了红晕
六乡十四镇有河,窈窕婀娜
沿青花瓷坯的曲线,勾勒
天空湛碧。白鹭是图画的
一行落款,行书古朴
双眼皮的太阳,目光温柔
在四月留下清新的红印章
我想,那些忙着农事的人
应该是四月的诗人
他们从土地获取了灵感
然后,和天说白了
和大地谈开了
雾霾驱散了
和庄稼说好了
在芗溪的土地
把所有名词让微风用作
动词,秧苗一样
透着疯长的劲
我相信芗溪是坦荡的睿智的
从不吝啬笔墨,在四月
写满绿色的问候
这是托风送给七月的邀请函
风太莽撞,常常被稻子绊倒
打着滚就一直落到天边
故乡是三分水的月亮
提及三分水的月亮
我想说的却是河流
宽广乡野和生锈的石头
我所说的月光和流水
是一株稻子的参照物
时间的经度和纬度
清晰可见
云是一朵心事压着另一朵
心事
故乡是三分水的月亮
月亮满了一轮乡愁的时候
故乡是万水千山
30号作品:
文/周飞辉
1.微醺的祖父
风把黄昏悄悄带来了
柔和的蛙鸣声
草木的芬芳气息
都轻轻地来了
祖父微眯了眼
呡一口碗里的酒
说 妙的 妙极了
我们都知道 得他这样赞叹的
必是那浓醇的塘湾谷酒
而微醺的祖父
就象灶膛里噼里啪啦的柴火
讲述着少年时走江过湖的古话
我们仿佛依稀
听见古道中得得的马蹄声
看见往来商贾千帆竞流
那些提着酒葫芦的粗犷汉子
请那标致的老板娘 恰恰舀满一葫芦
清透醉人的塘湾谷酒
于是 不单是祖父将醉了
风吹过山竹 发出沙沙的声音
我们便在醉里 采摘了一大把
塘湾谷酒的悠悠古香…
2.那一声吆喝
总觉得 有个声音
就长在青石板缝隙里
那是儿时 糕点铺伙计
若出金石般的一嗓子—-
来两包乾隆爷钦点的灯芯糕嘞
那声吆喝轻易地
打捞起舌尖香甜的记忆
而日子 一如它的名字
一年年 傍着云彩拾级而高
一年年 新崭崭地晃着眉眼
往事的青苔 渐次
布满古老的青石板路
遗落在光阴里的 是
那一声吆喝——
来两包乾隆爷钦点的灯芯糕嘞
3.醒来的村庄
看啊 山峦醒过来了
溪水 也醒过来了
布谷鸟 一声声
唱醒了露水的眼睛
唱醒了老农的犁耙
东家唤儿 西家抛秧
俊俏的小媳妇 也
绾起了乌云般的秀发
灶前的阿婆 升起了
暖暖的炊烟
等到歌声里的炊烟
飞过 季节的葱茏
十里稻花香 千里红霞映
请到农家小院来 把那
醇香的谷酒 尽情痛饮!
34号作品:
文/邓文波
1.我在芗溪等春天
二月,春天还困在一栋蛰居的小屋
一群鸭子,划开隔离的薄冰
率先试了试水温
一道温暖的指令
让两手空空的人,心生希望
三月,泥土被新型农机重新挖开
以棋盘的形式
它们每挖一次,芗溪就笑醒一次
此时,一年的农事变得深入浅出
开满野花的田头,飘落一地春耕的粪香
芗溪,经过三月的沉淀
四月,所有的热情都在疯长
时间拉开一场谷雨
在碧波翻动的田地里插秧、冥想
此时,庄稼所期盼的
不只是一日三餐
还有大庇天下寒士的欢颜
从一场灾难中跨越
我们更懂拼搏的意义与乐趣
五月,来吧!
让我们把希望种进芗溪的农田
让我们用劳动的号子
和蛙鸣松涛,和万家烟火
一起舞蹈!
2.芗溪,那一片柚香
谁也说不清,村前村后
这一排排柚子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
只知道柚花,香了一茬又一茬
柚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树下的童谣不断变换模样
而柚子树的使命,从来沒有变过
只待殷实的意象,压弯枝头
它们就被一朵朵笑意,小心地取下
再沿着墙根,一家家送达
润过唇后,剖开的蜜意
又开始融进万家烟火
腌、炒、蒸、煮……
芗溪人从不浪费大自然的半点馈赠
就像他们的日子,勤俭仔细
有滋有味
听说这些柚子树现在成了一片果园
并取名叫“满意思果金沙柚”
短诗三等奖作品(6名)
19号作品
文/方仁龙
1.春殇
在立夏的前一秒
她撒手而去
别说她无情无义
看她用欣欣向荣的创可贴
愈合了冬天的伤口
温暖的胸怀
能唤醒冬眠的蛇
农夫把她的宽容播种
只求善良开花结果
她吹响一年之计的号角
让我们能看见
勤快与懒惰也会携手前行
她伸出菩萨一样的手
抚摸田原山川
留下一片万紫千红
等待人们分辩美与丑的颜色
2.吹唱手
能吹会唱,是它们遗传的技艺
但是,一切都归功
能把春天装下的肺活量
勿须张嘴,制造此起彼伏涛声
让蒙古的呼麦,望其项背
稻田沉睡的谷子,探头
望着能跳出很远的乐器
绿色斑驳的装饰
谁的工艺品,多了这种神奇
声响阡陌纵横
交织田野温暖的摇篮
夜宇的眼睛
以及所有种子的梦
一夜之间,被它们吹醒
3.阳光从天空飘落以后
不像空气无色无味
阳光落地后的颜色
属于绿的系列
鸟儿能读懂阳光的声音
百转千回地告诉人们
一个春天的故事
积雪与坚冰乖巧
最能倾听阳光的心声
把离别的戏演绎的酣畅淋漓
阳光的细胞千姿百态
说不尽的可爱
是秧苗婴儿般的笑脸
35号作品:春,推动着春
文/张晓凤
说到春天,说到绿
绿的禾苗,绿的笑容,绿的话语
绿的希望,在水田播种,在夏天蓬勃、分蘖、沉淀、收割
我放弃了文字的想象,只面对着泥土的清香,和布谷鸟的歌唱
四月的草木让出绿色
布谷鸟也将让出蛙声
一场春天推动着另一场春天
关于年轻的技术员与种田的老把式,高空中的雨水,一切都及时而来
又恰到好处
在应天山。在白庙村
白鹭并不守着自己的影子。它们静立的样子
见证了早稻田孕育的美好
36号作品:春天的秧苗
文/韦丽
1
野菊花首先按捺不住心情
这一天,万里江山都因你而生
走过至暗时刻,才能了解风的话语
有多温柔
一颗露珠,洒落你的恩情
手掌中孕育出彩虹
溪水流过
当阳光普照
笑容
从皱纹里
长出
2
绿,是唯一的出口
它们在田野上聚集
比去年,又多了一层温度
谁在细细讲述谷雨时节的天气
听着……听着
便多了几亩
盘算
3
雷声,因你的舞姿而心动
牵扯的不只是四月
还有回家的脚步
或许四十万亩均匀的呼吸
才能打开一瓶沉年的老酒
醉了
数一数
今年的收成
44号作品:在旷野,我听见叔父的吆喝
文/席妙荷
每年春天
我总习惯在一场绿中打坐
无须想象
那些熟悉的场景
便栩栩如生
无论南北
无论西东
从犁耙的锋芒到稻穗的金黄
从一座山头到另一座山头
从一条河流到另一条河流
我总不由地收起内敛
倾听万物在风中拔节的声音
一个庄稼人
有着土一样的黝黑
有着草一样的质朴
有着皓月一样的胸怀
他总是先于春天的一粒种子
匍匐大地
仿佛只有跌入三寸泥土
才能宿根于世
而我
一个热爱故乡山水的人
内心总怀揣着一团烈烈的火焰
一条奔腾的河流
在芗溪
在逍遥峰的山顶
总有云朵飘过
我或行或走
或安静地眺望
在绿油油的旷野
又仿佛看见老牛明亮的双眸
和我叔父的吆喝
42号作品
文/丁晓玲
1.那一片田野
――那一片田野
毫不掩饰地袒露她的慵懒,连同
她的肥熟。春风最解风情
唤醒每一寸肌肤
欲望萌生处,激情荡漾
――扶犁的老农鞭子高扬
仿佛为即将到来的盛典
致开幕词
2.插秧
躬下身时
就知道春天的距离有多么近
禾苗在手里
脚下的泥水也有了温度
身后的空白,每缩小一些
眼前的经纬,就绿意葱茏一些
它们,会在你的身体里流动
起身时,胸前的党徽闪亮
远处插秧机轰鸣
仿佛传来禾苗拔节的声音
蓬勃势不可挡
3.春天的回响
看呐,党旗在芗溪飘扬
现场督促,挂图作战
几十台机械抢工抢时
高标准农田闪耀诗行
网格化管理,惠农举措落实到位
协调农资调配
兴修水利和机耕路
一股股春风潜入,春心荡漾
党员先锋率先早稻种植
农民争先恐后扩种
上下拧成一股绳,全面完成早稻生产任务
唱响粮食丰收的赞歌
40号作品:农民 父亲 乡村
文/朱霞
1
农民是父亲的标签 也是衣钵
父亲种稻 种菜 种下成片的赞美
他播下两朵女儿花后 再也不栽花
只种 一切能糊口的农作物
木屋两榀 水牛一头
竹林半座 薄田三亩
就是父亲的全部家当 和终生厮守的风景
父亲从未想过挪窝
他用力气 掮起生活
用汗水 浇灌日子
父亲业余是乡厨 药师 秀才
《西游记》是他最喜欢的下酒菜
他满腹诗书 只用来改变农作物的命运
他曾有的忧患
也是中国所有农民的忧患
没有医保 看不起病
只有在劳作中 强体健身
2
当青壮年农民被打工浪潮卷走时
田地部分荒废 村子阒静
父亲心慌 空落 叹气
像是门第凋敝的士子 枕着繁华入旧梦
取消农业税后 农村的春天开始回暖
父亲殷勤侍弄的田地
稻花香里 白鹭衔着诗歌翩飞
3
惠风再度抚慰
大量血液注入新农村建设的动脉
扶贫的百合花恣意怒放
农耕机械化 秧苗签保险
新农合成了护身符
芗溪老家农产品 人气扶摇直上
农村 被城里的蜂蝶一次次彩描
在城市世俗了多年
我想卸下风尘和虚伪
被父亲 重新栽回池塘
以一节藕的潜伏 抓牢我曾逃离的故土
再 步步莲花
饕餮 这辽阔的幸福
光光谜语:一心一意真心待人(猜一节气)
(谜底:立春)
《信江微诗韵》诗集由张火炎(火火)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每本58元(不含邮费)。全书300多页,有微诗、诗评等内容。对微诗创作、交流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欣赏、收藏价值。欲购买者可以微信或邮箱联系:本平台微信公众号:xinjiangyunweishiqun;邮箱:huoyanzh@163.com
信江韵微诗社微信公众平台
顾问:贺喜灿
徐双文
主编:张火炎
编审:唐萍、陈敏文
编辑助理:吴鲜玫、季萍、李紫怡、车静
编委:艾建新、夏维纪、杨厚成、叶厥武、朱国平、周波松、李国华、王萍、吴涛、张霞云、桂文芳、谭秀琴、郑玲芳、周婷
制作:火火
谜语:光光
欢迎各界人士对我们编辑提出意见建议!
信江九十九道弯,弯弯出文思;二十一支流,处处皆诗意。信江韵微诗社成立于2015年10月14日,是江西信江流域的诗人、文化爱好者组成的微诗社。本社以互相学习交流微诗为主,也兼顾其他文学形式如朗诵、散文、诗歌、摄影、书法、故事、地方文化等。
欢迎关注:
请关注“信江韵微诗社”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鹰潭市委市政府机关客户端《鹰潭在线》同步刊发!
鹰潭在线鹰潭日报电子版网址
http://www.cnepaper.com/ytrb/html/2013-08/26/content_3_2.htm
投稿邮箱:wkxyjy@163.com
鹰潭市月湖区委宣传部书香月湖网址
http://www.yhqxcb.gov.cn/
信江韵微诗社童洁婷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m.lizhi.fm/20559146/
信江韵微诗社梅婉儿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s://m.lizhi.fm/1689921/
信江韵微诗社芳心如桂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m.lizhi.fm/181308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信江韵微诗社柳浪莺飞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s://www.lizhi.fm/130424314/2717546525309207558?u=2691750722871571500
信江韵微诗社潘俊的诗歌朗诵网址
https://m.lizhi.fm/9367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