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诗词,感悟生命(一)
文/清悟子
常翻看旧日里读过的诗词,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趣味之下,意境其中,颇有相映之感。今天复读到晏殊的浪淘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和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父子俩的词,读之赏心悦目,思之情犹未尽,总能生出些许感悟来。遂将此记录下来,与朋友们分享。现将两词附录于下: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北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两词都是在怀念去年的过往经历,但意境却有所不同。
晏殊为我们描绘的意境是:新词填罢,美酒一杯,得意之余,不免回想去年这个季节,在亭台上,把酒临风,正值夕阳西下的美景。可惜往日的景致犹在,却难温旧情。无可奈何地面对满园的落花,这时有几只燕子在园中飞翔,似曾相识,撩拨起些许感伤、又平添了几分慰籍和憧憬,独自在花园落满鲜花的小径上徘徊,香气萦绕,如那般气息让人留恋,难以忘怀,且充满对未来的渴望。
晏几道词中的意境更是令人充满想象,在梦中出现了熟悉的楼台,却是荒芜而高锁着。酒醒来已是第二天,帘幕低垂,仿佛隔断了与旧日的联系,偏偏这梦又唤醒了对往日(去年)的相思。在庭院里,任微雨丝丝,独自站在落花前,是默默无语的感伤,此时只有雨中双飞的燕子,似乎能体味作者的孤独心境。回忆起与歌女小苹初见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小苹身穿绣着一双心字重叠的罗衣(象征着彼此心心相印),小苹弹着琵琶,述说着爱慕之情,春宵一夜,欢情尽渡。第二天清晨,明月还悬在西边的天空中,东方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在日月交晖相映中,作者依依不舍的与小苹分别,在彩云的映照下踏上归途,爱情的感觉如彩云斑斓华美。

每每读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两联词,都有一种别样情感油然而生。婉转低回,魂牵梦萦,意蕴深长。仿佛又回到童年,在姥姥家,每到春季,院中雪白的槐花开满枝头,燕子就飞回堂屋檩条间的旧巢,燕子是益鸟,农家都喜欢燕子来自家做窝。燕子夫妻从田间、水塘衔着泥和草筑巢,产卵、孵化,然后雏燕破壳而出,夫妻俩开始觅食喂养小燕子。到秋季,小燕子长大已经可以翱翔蓝天独自觅食了,也到了向南迁徙的时候。第二年春天,当年的小燕子又组成了新的家庭随着父母飞回来,筑巢,产卵、孵化,养育下一代,就这样繁衍生息,绵绵不绝。燕子以昆虫为食,每当阴天下雨之时,气压低,昆虫则集于低空飞行,故燕子常常在庭院中低飞觅食。儿时情景总是历历在目。这来自生活体验的场景,很容易被作者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而引发回忆与遐想。两联词均有落花和燕子为背景,但作者心境却有所不同。前者面对落花无可奈何,是一种因留恋而失落、因失落而感伤的情绪。见到燕子何以似曾相识呢?春天飞回来的燕子。有相识的老燕子,也有新组成家庭年轻的燕子,这就产生似曾的感觉。花虽无可奈何落了,燕子又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人生亦如此,总有伴随着旧的事物离去,和新事物的到来。面对自然的新旧交替,人生的悲欢离合,作者在小径徘徊中思考。后一联词作者将人面落花孤独的身影,与燕子双飞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花落人不在的孤独与哀婉,燕影依双飞的留恋与思念的情结。当我跳出作者设定的情境,又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人生总是有别离和团圆,有孤独的时候,也有相伴同行的时刻。无论如何,人都要按照各自的生命轨迹,独立成长。

记得春天,石榴树开满小红花,似火苗般绚烂。和小伙伴常常摘着花玩,一次被姥姥看见,就叫住我们,指着我们手里的花说,你看看把结石榴的花也摘了,于是在树上让我们辨别哪些是结果实的石榴花(授粉的),哪些是不结果实的石榴花(未授粉的),不结果实的可以摘,但结果实的就不能摘了。不结果实的石榴花,从花蒂处自然脱落。结果实的花,只是花瓣凋谢了,花蒂与孕育的果实紧密连接,承载着小果实一天一天地成长,所谓深根蒂固。由此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开辟出新的生命意境来。人面对落花,不是伤感,而是落花处孕育出小小果实的惊喜。这小小的果实,犹如破壳而出的雏燕,凋谢的花恰似废弃的蛋壳。双飞的燕子,正在为哺育幼燕幸福地觅食。微雨滋润着果实,也为燕子提供了低飞觅食的机会。虽然词的意境定格在这里,但我们的思想可以跟随季节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延伸。果实经历夏季炽热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逐渐长大成形,秋天来了,果实内部成熟了,所谓瓜熟蒂落,收敛精气回归泥土,成熟的种子潜藏在泥土之下,在严寒冰雪中孕育生命的能量,期待春天的破土发芽,归根复命。人的精神成长正像果实,繁华落尽,三十而立,内在成长,四十而不惑,说明内心已经足够的强大,具备了生命的定力,经历人生风风雨雨,可以不受外界干扰了、打击和诱惑了。随着人生精神成熟,走过青春的朝气蓬勃,壮年的风雨考验,中年阅历与沉淀,到了瓜熟蒂落的时节,便豁然顿悟出生命的轨迹及人生的意义,人生到五十,所谓知天命。尽性而至命,生命的精华归于仁心。落叶归根,便无挂碍,故能六十耳顺,通透明亮。草木种子落于土,归根复命,则自然畅茂。仁义礼智则于仁心生根发芽,则气象升华。向道而行,超越一切规则而随心所欲。

诗词为我们创造的美丽意境,让我们的思想触摸生命的空间,在自然与生命之间徜徉,体悟圣人的智慧和境界,追寻生命的奥秘。
庚子年六月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