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学德
秋之感怀
秋如约而至。叶子不再葱郁,不经意间隐隐透出浅黄。偶尔,一片叶子飘落,随清风飘摇漫舞。这片经历了长夏狂风暴雨洗礼的叶子,孤零零躺倒大地上,不情愿的,但又是必然的。于是宣告了夏天的落幕。“一叶落知天下秋”,秋真的来了。
对于秋,总是喜爱的。无论是清凉的金风,抑或斑斓的树叶,更不用说竹篱边淡雅的菊花,皆蕴蓄着诗的境界,禅的意味。这时,最想去野外远足。慢慢地行走,细细地品味,让清秋的味道蔓延进内心,体会身心与自然完全交融的愉悦。累了,就坐下,望一望晴空一碧间缓缓的流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确实是红尘中难得的况味。或者,在庭院,听寒蛩浅吟,观自在内心。这都是秋之恩赐。
只是在这样的时刻,有遗落在记忆深处的一些人或事,会时不时冒出来,袭上心头,牵惹出无限的悸动。
父亲,总会在秋的沉静中向我走来。
二十年前那个初秋的清晨。下着很大的雨,父亲送我和弟弟去上大学。没有车,没有柏油路,我们三人徒步穿行在泥泞难行的路上。尽管披着雨衣,但还是浑身湿透。天地间只有最亲近的对将来生活充满憧憬的父子三人。父亲对我和弟弟反复告诫提醒,上了大学应该怎样去做等人生道理。谈话间,也会时不时给我和弟弟拉一拉松动的雨衣拉链。雨衣里面衣服夹层,是母亲缝着的我和弟弟一年的学费生活费,直到确信没有丢失,父亲才放心地大踏步前行。到了车站,我和弟弟登上了远去的汽车,去开启一段新的人生。透过窗子,和父亲挥手告别。汽车渐行渐远,父亲的孤独的身影站在风雨中。这时,广阔的天地间,满天的风雨中,只有父亲一人,在不停挥手,直到身影消失。
逝者如斯,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生命旅途中很多的人或事已经淡忘,但是那年初秋父亲送我和弟弟上学的一幕却一直珍藏在心灵的深处,会在初秋的某一个时刻,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也是秋天。跟着父亲去田里收玉米,没有机械,一切都得人力。父亲用镐一棵棵铲下玉米,我则掰棒子。很快,父亲就放倒一大片,而我已经筋疲力尽。中午不回家,在田里吃点,母亲送来了简陋但可口的午餐。生活是艰难的,与我而言,感受到的却是乐趣,休憩于陌上,偶尔还会逮到一只蜻蜓,我知道,再多的困难,有父亲,就会克服,而我尽管享受时光就可以了。
在我眼中,父亲就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父亲的一生是很不容易的。祖父去世的早,只有父亲一个男孩,于是,学习成绩优异的父亲过早辍学,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父亲有过很多传奇的经历。寒冬,去遥远的地方推树枝苇草,用来当作做饭的燃料。他和伙伴们在凌晨三四点启程,路上结冰,寒风刺骨,为了驱走寒冷,这些拾荒者就唱着歌,为自己为伙伴加油鼓劲。回到家,手上脚上脸上都起了冻疮。这样悲壮艰辛的实例,数不胜数。父亲为家庭付出了所有的一切,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贫乏的年代,父亲以一己之力供我们姊妹四个考上大学,结婚生子,这样的神迹在当时没有几人能够做到。他的身份是卑微的,但却演绎了不平凡的人生。
生活中所谓的诗和远方往往只是理想,更多的是难以承受之重和遗憾。
父亲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他五十五岁的那个秋天。父亲突发脑溢血,由于村子距离县城医院太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父亲就这样突然离开了我们,没有只言片语留下,留下的是无法接受现实而又不能不接受的悲怆的我们,他的亲人们。
父亲的猝然离世,使我久久地处在悲痛之中。多少年过去了,时间并没有淡化消抹悲痛,因为就像是用刀子刻在了心上,成为挥之不去的永远的创痛和遗憾。
现在生活好了,父亲却无法享用。父亲生前爱酒,劳作过后或者高兴的时候,会喝上一杯。即使廉价的酒,他也不舍得喝。每当自己有了好酒,总会想到父亲,如果父亲还活着,那该多好,与他老人家对酌一杯,应该是最高兴的事情了吧!但这只是美好的理想罢了,现实中怎能实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父亲短暂的一生诠释了这两句诗的含义。活着,就要奋斗,就要担当,像夏花那样绚烂。离开,就像一片飘落的秋叶,顺其自然,安然飘落。父亲没有痛苦地离开,于他而言,算是一种福分吧。
这个秋天,带孩子回故乡去看看父亲。
作者简介:
李学德,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教师。崇尚真性情,喜简单生活,不事雕饰繁复。工作之余创作诗文,以抒写怀抱、陶冶性灵。现为东营市作家协会会员,东营市诗词学会会员,利津县诗词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