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人,太阳底下最可爱的人
作者:张乐平
八月是流光溢彩的
因为有盛夏的似火骄阳
八月是振奋人心的
因为有军中奏响的铿锵凯歌
沿着岁月的长廊
回望人民军队建军的那个历史转折点
那时的中华大地处处血雨腥风
一个在饱受列强蹂躏欺凌中
奋勇抗争的古老民族
正翘首期待着东方破晓
江西南昌城墙上第一声枪响
华夏神州石破天惊
散去历史弥漫的硝烟
有着这样一支要救天下穷苦人出水火的队伍
三湾改编会师在井冈山上
打土豪分田地
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
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
吃的是红米饭,喝着南瓜粥
饥寒交迫却理想信念坚定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拉起天下劳苦大众自己的队伍
硬是取得敌军五次反围剿的胜利
让革命烽火在全国各地燎原起来
那隆隆的枪炮声在中华大地
开启了一幕波澜壮阔的史诗乐章;
那火种在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
点燃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希望
这支队伍是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子弟兵
这些子弟兵是烈烈战火中淬炼成钢的红军战士
是四渡赤水出奇兵,泸定桥上横飞渡
是雪山草地走泥丸,宝塔山下纺线线
是北上抗日驱倭寇,三大战役握胜算
是抗美援朝奏凯歌,对越自卫保安宁
是天安门前受检阅,保卫祖国戍边关
是能让一切剥削者、压迫者和侵略者
闻风丧胆而所向披靡的英雄战士

风烟滚滚岁月如歌
战火纷纷捷报频传
革命军人的伟大和壮烈
穿过枪炮硝烟的历史进程
在嘹亮的军号声里
化成了一串串赞美和一缕缕的怀念
红军长征、北上抗日
三大战役、百万雄师
我们老一辈革命军人
在炮火与血染的风采中
在迎风招展的八一军旗指引下
前赴后继、英勇顽强
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以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追求
用那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斗志
浓墨重彩地书写成了
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辉煌诗史

在这一空前绝后的革命史诗里
人民子弟兵,共和国的军人
这是一个热血铸就的响亮名字
每一次回望共和国军人的历史
澎湃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中国心
小时候记忆中的解放军
是教科书里马背上的小红军
是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是跳进冰窟窿中救出朝鲜小姑娘的罗盛教
是用身体堵住机枪口的黄继光
是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雷锋
是灰军装穿草鞋八角帽
是黄军装黄军帽红五星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共和国军人的光荣榜上
更有前赴后继英勇就义的
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
英勇惨烈的革命事迹
彪炳史册,是永远激励我们的军人
奋勇前行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共和国军人在革命战争年代
是赴汤蹈火的铮铮铁汉
共和国军人在和平建设时期
是忠诚担当的钢铁卫士
当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家园时
是军人远离家乡和亲人
怀着一颗对祖国和人民赤诚之心
紧握钢枪站岗放哨戍边疆
给了我们一方安宁和繁荣
当我们遭受洪涝地震灾害的时候
无论是九江决堤
还是汶川地震
是军人义无反顾的在洪水淤泥里搜救
是军人义不容辞的从断壁残垣里搜寻
正是有了军人大无畏的付出
才给了受灾群众生存的希望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雨雪搏激流
在祖国这块热土上
到处都有军人的足迹
到处都有军人的付出
无论是新疆荒漠军垦的丰收
还是青藏高原天路上长眠的军魂
无论是抗击疫情时迷彩服映衬出的一颗颗爱心
还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里军医的挺进与坚守
这都是军人的风采和形象
这就是军人用意志和信念
在中华大地淬炼成钢的人生光华

在共和国的军人中
还有着这样一群可爱的人
他们为军营曾奉献了火热的青春
他们在疆场也曾付出了滚烫的拼搏
在那年那月的那一天
他们中一批又一批
告别了军营,告别了战友
从天南海北返回了久别的故乡
用满腔热血去开拓新的天地
他们就是我们的退役军人
有的学技能筹资金
去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
有的凭着部队练就的硬朗身板
去从事当地的安防安保工作
有的挖掘红色经典文化
去做一名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
有的担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引领着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有的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把当地资源转化成为群众赖以发家的财富
有的投身于做社会公益的行列
他们不怕苦累,不畏严寒酷暑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自发自愿的捐款捐物
无怨无悔的守卫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暴雨洪灾来临时
又是他们自发自愿迅速集结
矫健的身影
始终闪现在救人送物的洪流与泥泞中
哪里需要就在哪里闪光
哪里需要就是他们的战场
总是在各自的岗位
凭着一股为国为民的担当
凭着一身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风骨
把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赤胆忠心
永远扛在肩上
坚守在奋进前行的路上
这就是退役军人矢志不渝的军魂

如今,伟大的祖国在繁荣富强
如今,人民的军队在日益强大
我们伟大的祖国
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人民军队是坚强后盾
我们的军人
在这个强大队伍中
是人民安危的维护者
是祖国疆土的捍卫者
是共和国的忠诚战士
更是太阳底下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张乐平,陕西洛南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洛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有作品在知名刊物、网站刊发。擅长书法,书画作品曾获2018年全国第十届书画艺术大赛优秀奖,剧本《情暖山村》荣获“协和置业杯”陕西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剧本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