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写了一首歌,写到了盛喜开茶馆,只是尹盛喜的戏曲入驻了全民K歌,为了把尹文化发扬光大,向歌友们推荐尹盛喜的京味戏曲。今天才网上重新认识了一下老乡尹盛喜。
搭建民族艺术舞台 20世纪80年代,民族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许多戏曲失去了艺术市场。许多老艺人、老演员多年无处演出。,不练功,开始抽烟、喝酒,精神处于低迷状态。戏曲界知名艺人魏喜奎、孙书筠、马增蕙等人,也感到前途渺茫,感到“中国文化完了”。尹盛喜和他们闲谈,鼓励他们,保护好嗓子,不要灰心。于是尹盛喜萌生了一个念头,要为这些艺术家建立起一个自己的舞台。他想出来一个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的办法,想把自己的茶馆搭建成一个民族艺术的舞台。
尹盛喜的打算,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 的肯定和支持,市 来茶馆视察时,提议叫做“老舍茶馆”。因为老舍的<茶馆>就描写了老北京的市井风情,也体现了茶文化与戏曲文化的结合。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老舍夫人的赞同,老舍当年就说过:“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浓缩了大社会的风情世态。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能撑得住,也是令人担心的一件大事。刚成立“老舍茶馆”就有人吹风说:“看着吧,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老舍茶馆肯定关门”。开始时,确实困难重重,台上是名角演出,台下大厅里冷冷清清,尹盛喜亲自去压阵,有时让员工来捧场。当时除了日常开支,还要给演员报酬。许多演员提出不要演出费。就这样,硬扛了3年,老舍茶馆和演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民族文化处于低谷的形势下,能提供一个戏曲演出的舞台,许多演员主动提出,就是只有一个观众我也会演下去。靠大家捧场,演出了许多优秀的节目,像关学增的北京琴书、孙书筠的京韵大鼓、马增蕙的单弦、马玉萍的河南坠子等精彩节目,还选择搭配了京剧、大鼓、双簧、民乐、时调、相声。又添加了杂技、魔术、快板、滚灯,整场演出京味浓郁,一些几近失传的民间艺术,不断在老舍茶馆亮相,逐渐引起媒体的关注。
尹盛喜197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担任过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大碗茶商贸公司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是北京老舍茶馆的创始人。他以“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为企业精神,以“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为经营宗旨,先后打造出了“大碗茶”和“老舍茶馆”两块知名品牌。
社会贡献
1992调入北京市大碗茶商贸公司北京老舍茶馆。她从基层工作做起,逐渐摸索出了经营茶馆的方法,带领企业不断走向发展壮大。她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严格管理的同时不忘“以人为本”;她勇于创新,挖掘开发出多样化的综合性节目,创建了“前门四合茶院”和“新京调茶餐坊”,增设皮影戏、新民乐、茶艺表演、评书等节目。她将热心于各种公益文化活动,时刻不忘“振兴古国茶文化”的宗旨,建立了稳定的茶叶原产地供货渠道和自己的生产基地,开发了造型茶和“五环茶”,同时开展各种活动传播中国茶文化。在尹智君的努力下,老舍茶馆的营业面积已经发展到3300多平方米,成为了集野茶摊、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酒茶馆、清音桌茶馆等六大茶馆于一身的综合性大茶楼。
个人成就
2006年2月,在2005年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评选中被评为“2005中国经济女性年度突出成就人物”;3月被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和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授予“2005年度优秀创业女性”称号;3月在“和谐宣武时代女性”第六届巾帼女杰表彰大会中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6月被宣武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宣武区精神文明委员会评为“2005年度宣武区文明标兵”;11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06年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11月获得“第三届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银奖。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配乐尹盛喜原唱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