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防洪记》
一一 8月2日,星期天,天气,晴
眨眼之间,来立新乡七里村防洪一个月…
… 村委新的办公楼还在建设中,一楼楼板早已完工(硬化拆模),我们一行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再次巡查大堤后来村委吃午饭,临时建筑工地地下室很自然的成了我们躲避毒辣阳光的好地方…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工地上那些铁器,被夏天的太阳一晒,就像一个个烤熟的红薯,让人不敢碰一下。看着这…我们脸上热,心里更热…。还好,今天刮着不小的东南风…夏天的风是很宝贵的…这样的伏暑天,能享受这样的东南风,已经很不错了…知了躲在树上深深的苦叫着夏天…,时不时从北边修河飞来十多只白色的鸥鹭,盘旋在稻田的上空,给这宁静的夏天增添了一丝丝生动…!
在骄阳似火的午后,一位老农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劳作…村委东南方向不远处,星星点点又见几个老农裸着双脚踩着烂泥,在刚退洪的稻田里补种…!他们这批老农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娶媳妇生娃儿…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死后入土为安…埋在自家的菜园子里、田埂上、修河的高地上…以祖宗的形式护佑在村子周边…
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村委安排专人为我们做饭,说实话,每顿饭菜都很爽口,菜的品种多样…做饭的大哥大姐每每汗流浃背…,上级安排我们来防洪,我们私下也许有过怨气…我吃着爽口的饭菜,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内心惭愧感由然而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上要“有求必应”在发动群众上要“一呼百应”…——各级领导干部带队驻堤防洪已成为常态和“惯例”。抗洪抢险,关键时候还是要靠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工作就好开展了。 老百姓积极性能否调动得起来,靠的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从纪委通报防洪违纪之事,可知遇事时要做到‘一呼百应’还有困难,老百姓参与度不高。马口等地防汛,女教师也上了防汛一线,政府驾驭体制内的人(包括女教师)之能力不弱,也急需提高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传统能力。
我虽然不是在毛泽东时代的人,但父辈们说那时政府能够动员千百万群众“战天斗地”。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脚下的柘林水电大坝,当年十几万工农大军雄纠纠,气昂昂奔赴柘林筑起可以蓄洪泄洪的亚洲第一大土筑坝——柘林水电大坝,这个伟大真正的壮举听起来很震撼人心…!
听说某地洪水淹没村庄,群众闹腾情绪…使抗洪一线人员更加辛苦… 诚然,基层抗洪工作很辛苦了,顶着烈日,斗着酷暑…,既劳心又劳力,千斤担子自己挑,所以抗洪者有点情绪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呢,老百姓也是有情绪的,不少人家里被洪水淹没…辛苦大半年,白忙活…无家可归…。最怕的就是这两种情绪怼在一起…“兄弟阋于墙”了。
老百姓有的确实很不理智,容易情绪化,跟着节奏走,但是这是百姓常态,这是他们环境所造就,是客观规律,这个时候就是党的先锋队存在的意义。干部如果不能理解百姓、争取人民、服务人民,就谈不上什么先锋队!毛主席说,没有不合格的人民,只有不合格的先锋队。越是这种关键时刻,群众路线就越不能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