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散文)
文/筱菸梓
“嘟嘟嘟......”“车停在这个位置就好了啊!”
货车沉重且刺耳的声音和男人的喊叫声彻底划破了这个原本寂静地夜晚,让这个村落在一瞬间苏醒过来......
农村的夜,很安静,家家户户的灯早早地便熄灭了,仅剩路灯微弱的光,黑的有些诡异,像狼深邃的眼眸。而我也早早地换好了睡衣,躺在了床上,不久便沉睡了过去。仲夏的闷热着实让人身子沉重,昏昏欲睡。田间彻夜传来的蛙声,白天夏蝉也在用尽生命嘶吼着,无论是白天黑夜,总给人一种聒噪之感,若是遇上心情烦闷之时,那更加让人躁动不安。还好,这个夏天,是平静的......
只是,原本美美的一觉,就这样被打破了。屋外男人女人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凌晨3-4点的夜。乡下的夜,还是能感觉一丝凉意,继续睡去已然不可能,索性披了一件微薄的外套,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的月,静静地冥想一番。

为什么半夜会有货车进入村子,是否让人觉得奇怪。金色七月,是百姓丰收之时,一想到这,也不至于那么大惊小怪。我来自于被人称为“世外桃李之乡”的地方,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果农们最忙碌之时。七月流火,热,是属于夏季的标签。也许你睡不着,会早早地醒来,推开门窗,感受清晨凉爽的微风,带着一种慵懒地姿态。但在这个季节,当你往村庄走一走的时候,会发现每家每户也基本是关锁着门窗,因为他们早已劳作在田间,采摘了一筐又一筐地果实。如果你不觉间走到了果林里,会看见男人女人,还有一些同龄的孩子,亦或者是更小的无人照看的孩子,孩子就那样被放置在树底下,任意地哭闹着,或者是自顾自地玩耍着,没有玩具,只有坏落在地上的果实,而大人们则在梯上,或在树上,一刻不停的采摘着。他们不能哄那些孩子,他们来不及进食早餐,来不及整理好姿态,梳理凌乱地头发......你会看见,什么是“不修边幅”,是的,那些起码的整洁与最简单的追求,都不会是属于他们的。他们的皮肤因为常年在太阳底下劳作而变得黝黑,那双手甚至皲裂粗糙的像用美工刀雕刻过,一道道清晰明显的口子已经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老茧,穿着最破旧的用他们的话说是“用来干农活穿”的衣服,岁月也渐渐磨去了他们本来的面孔,好像一切都是陈旧的,当看见地上堆满的一筐筐饱满地果子,看过去那么的可口,那么地硕大圆润,回望他们的身影,看起来是那么地沧桑,是岁月和劳作,在流年中无声无息地改变了他们的模样。农民,是一个人外表最原始的投影,我一直这么认为,为了生存,他们便已经是竭尽全力;吃饱穿暖,为了给孩子他们能给的最好的生活,为了让孩子走出农村,那就是他们终其一生追求地“事业”。而在农村,你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光明与黑暗,看得见和谐也看得见为利益而表露出的嘴脸,没有那么多的复杂,因为在这里,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同样一件事,也是最基本的一件事——努力的生存。在这里,没有人会去想,看电影是一种很放松的娱乐方式;点几杯奶茶一碟小吃,是一种和朋友聊天的享受方式;甚至你很难想象,餐馆里再普通不过的一顿饭的花费,这样超透支的预算会让他们望而却步......每天吃上家里准备的饭菜,坐在屋子里那一刻,就是他们觉得最放松的时刻。当太阳升起之时,那些收购果实的货车便来了,他们必须采摘够已经预报给收购人的数量,换取他们辛苦一年的成果,用丰收换来收入。他们会忘记饥饿,会忘记擦拭额头眉眼间的汗水,会忽略已经湿透的衣衫,等收购人员把果子称重包装,等他们把金钱切切实实地交接在了手上......他们还是紧锁着眉头,随便坐在一旁,细心地对账,核对确认无误,才会舒展眉头,看见他们的笑容。因为这是他们付出的每一滴血汗换来的,年复一年,不是为了让自己吃穿的更好,这是给孩子们争取来的机会,让孩子求学,把孩子们推向更好的远方的机会,容不得出一丁点儿差错,有一丝儿意外。

很快地,货车走后,他们各自谈笑几句后又很快地散去。你是否会想,这样赶早地一天结束了?如果你这样想,确实错了。因为这只是一天的忙碌中告了一小个段落。当第一轮的收购走后,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我晾晒衣服之时,瞥一眼货车停留过的地方,一片“狼藉”,那里留下了很多很多被筛选出来的果实,还有一台称重计,以及一个个空箩筐,摆放在烈日之下,格外的刺眼。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地表的温度已经很高很高,甚至还散发着一股热气,让我觉着有些眩晕难受,晾晒完衣服,我便很快躲进屋子里,不敢再踏出一步。爷爷奶奶感慨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农民就是这样地辛苦而伟大。”可当我还是忍不住往屋外看的时候,村子里那些男人女人的身影又再次出现了,这期间的歇息竟不足1小时!他们走向放置货物的亭子,拿着自家的箩筐,又往果林去了。是的,他们接着还是要不停地采摘,等待午时的第二轮收购。烈日正当最热之时,他们需要重新让果子填满那一个个空了的筐子,完成第二次售卖。这日的午间,我没有休息,戴上一个草帽,去田间看摘果子的人们。不足几分钟,我的额间便冒出了汗水,这些年丰收的时节,在外求学几乎没有时间在家,而今年因疫情,一直不曾离家。当我走着走着竟觉得有些揪心,尽管出生农村,一直都知道生活的不易,但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慢慢地真切地走在路上去感受人们的不易。
“阿妹(客家人称呼女孩方言),这么大太阳出来走,不怕晒黑吗?”一位正在树上摘果子的伯伯对我喊着。
“我走一走,你们也是呢,这么热也需要摘果子吗?”我回道。
“没办法呀,车来了要收呢。天气太热,果子熟得快,不采摘也会坏哦。”伯伯的妻子应和着。
“这样子嘛,但我听说今年的果子不好售卖呢!太辛苦啦!”我很无奈地对他们说。
“所以呀,你们年轻人要努力走出去呢。今年果子产量高,我们也开心呢,可以多卖点嘛。”他们是带着丰收的喜悦的,我很确定他们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真实。

我突然也笑了笑自己,也许自己不该觉着忧心。生而为人。也许你是一位坐在写字楼里工作的高薪职业者,说不定也在面对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压力,因为公司需要你的运筹帷幄,可你看看楼下,看看穿梭在城市间的外卖小哥,他们不辛苦吗;也许你是刚步入职场的毕业大学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里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而陷入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可你看看身旁平凡的人,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他们也许没有令人艳羡的学历,甚至肩负着车贷房贷的压力,但脚踏实地的始终努力着,你觉得他们的追求太无趣吗;也许你是一位还不经世事的小孩,因为弄丢了玩具而觉得内心烈火煎熬,就像大人被人偷走了手机一样,遭遇了一件对你而言很严重的事,你还会觉得置身事外吗......没有人需要把自己的辛苦说与别人听,因为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很辛苦。成长与追求,不就是要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去蜕变吗?无关年纪,无关职业,所以你也就无须向任何人诉说你的艰辛。
没有蝉歌的夏,是寂寞的。但有了蝉,也有人嫌它聒噪。总有一只蝉先声夺人的歌唱,引来万句相和,大热天里,蝉声如沸,不休不停,你越困,它便越闹。这个丰收的季节,夏日的炎热让人觉得很漫长,但人们的忙碌,又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货车到来之前,亭子里已经重新排放好了一筐又一筐的果实。男人女人们,就那样坐在凳子上或靠在墙上,在蝉声的闹腾中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他们在等待着,很显然也已经没有了力气再谈话。这时已经烈日当头,进入了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可相对于在树上,我想在亭子里待着的他们会觉得无比的凉快。蝉声依旧吵闹着,也不知道它们是为了庆祝人们的丰收而歌唱还是为了渲染这夏天的炎热也嘶叫。我站在屋子里,依旧望着离家里不远的亭子,不停地望望天空,又望望那些浅睡的人,直到货车的声音再次惊扰了这片刻的安静,唤醒了他们,接着又进入了他们凌晨做过的工作,称重,计数,包装,对数......只是,真的气温已经太高了,他们的汗水流个不停,多少让他们都放慢了动作,需要偶尔停一停,歇息片刻再不停地重复。我打开冰箱,拿出早些时候熬好的绿豆汤,和奶奶说:“我给他们送些喝的过去好吗?这天太热了。”
“去吧,再给他们切两个西瓜端过去吧。”奶奶答道。
“叔叔阿姨,你们停一会吃点西瓜吧,天气真的太热啦。”
他们不客气地一人拿起一块,两三口便吃了,我突然忍不住笑了一下,他们或许真的太渴了。于是我又悄悄地回去,把另外一盘端过去。很快,盘子也只剩下了瓜皮。他们都冲我笑了一下,我把盘子收了回去。回到家静静地坐在了书桌前。每天重复的日子会无聊吗?每天每天。可我知道,在这丰收的季节里,采摘果子进行两轮的售卖,是那些人儿需要昼夜不停地劳作,一直坚持到果期结束的生活,他们会很累,但是他们不可以停下,而坚持到果期结束,又是否真的结束了呢?却不是,他们还是依旧不停地,为来年开始做准备,因为他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生命与这大地紧紧的连在了一起。我们的生命总是与不同的事物相连,不同的人相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倦怠,可是我们同他们一样,无法停下,也不能停下。因为我们就是要不停地前行、前行,永远在路上。
我突然想起一些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该是那么的和谐安宁,让人向往。不知你又是否一样,想拥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想感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风光;不知你又是否一样,对网红李子柒遗世独立般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无比的神往;不知你又是否一样,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兴致。可如今又有几人曾懂得“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曾切身经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最终也不得让人感叹出“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的悲哀。
老舍先生曾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中。”芸芸众生,人生百态,每个人总有自己该做的事要去完成;百样人生,百种滋味,每个人总有自己的酸甜苦辣要去品尝;大千世界,万千道路,每个人总有自己的人生要去选择。珍惜我们所拥有,也许是工作,也许是健康,也许是爱.....而我们也该深知,不管在任何时候,不管处境有多艰难,让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地、永不放弃地,一定是爱......
附诗:
《增广贤文》
未曾清贫难做人,不经世事永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醉生梦死谁成器,拓马长枪定乾坤。
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
【作家简介】筱菸梓,原名潘培燕,来自于广东韶关。2019年毕业于乐昌市第一中学,现就读于韩山师范学院。爱好长跑,阅读,诗文创作,只写内心的文字,一位90后写作爱好者。犹爱东坡先生那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