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几句》
一一致北京大学教授王泽先生
周阳生 罗培永
我俩本不想再与素不相识的"教授"较真,但见他7月29日发声不点名地骂诗歌爱好者是"痞子"、"胡说八道",是可忍,孰不可忍。堂堂北大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的师德竟然如此不堪,不能不说是北大的悲衰、教育的悲哀。
为人师者,理应首先立师德、明师道,真正的教师,应该极力防止将自己的坏习性、坏思维、坏牌气传染给学生,而是要象爱因斯坦所说的"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我俩想,这剂"秘方",是否能治治教授的"骂人之病"?
王泽先生含沙射影地说:"某些人已心虚至极,自知理亏,竟偷梁换柱,现在不敢再提枪体而直言汉诗了"。各位诗友看看,这象著名文艺评论家的风度吗?王泽先生本身就在"偷梁换柱",还"掩耳盗铃"。十三行诗刚问世就叫"松竹体十三行汉诗",只是教授不知其源罢了。但作为一个教授做学问,就不能抓住诗体的"昵称",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大做表面文章。尽管教授说他"未全盘否定枪体,更没有轻视民间诗歌。"但从教授的措辞中,流露的仍然是"学院派"的高傲,众所周知,《诗经》就是民间诗与歌的结晶,其"风雅颂"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并列为"五经"之一,谁敢斗胆轻视?匹夫都应"重视"。 中国的诗词歌赋都是首先起源于民间,而非学院。
我俩非常赞同王泽教授说的:"倡导正直做人,并尊重客观事实,严谨治学,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新诗发展,而非争强好胜,更非人身攻击!"
但愿王泽教授言行如一,也请诗友们不要与教授计较。毕竟松竹体十三行汉诗,今年才七周岁,与年逾千岁的唐诗、宋词无法相提并论。加之我们的学问肯定不如北大教授,所以诗友们更需要从理论上来支撑新诗体的成长与发展,同时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与扶持。诗友们不能象宠爱小孩一样,容不得对自家"小月亮"有半点责疑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快乐地玩诗吧,并遵循《论语》的教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此,则善莫大焉?
最后赠送两句名言给王泽教授与被王教授尊为"愚人"的诗友们:"不朽之名誉,独存于美德之中。"、"宽容为文明唯一之考验。"。愿紫藤山诗院的的诗友都能"大智若愚",学学梅无仰面花,学学竹有低头叶。
2020年7月29日追帖
[附王泽教授文]
致《中国教育科学》主编李莉
李莉主编:
您好!
我讲的是枪体诗的特征、本质、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治病救人,解决根本问题,推动新诗发展!枪体虽然从根子上存在不足,但我并没有全盘否定“枪体”,更没有轻视民间诗歌,只是仅指个别在诗坛滥竽充数,污染诗坛,并自封为王,以拙劣口水之作损害新诗及“枪体”者而已!而某些人不重事实,不明事理,唯恐天下不乱,无视客观事实,以点带面,混淆是非,混水摸鱼,文不对题,浮于表面,胡说八道!……同时,从您的助手张敏教授发来的上文而言,某些人已心虚至极,自知理亏,竟偷梁换柱,不敢再提枪体而现在直言汉诗了!……客观而言,上述某些人,都是一些没有知识、不学无术的痞子牛头不对马嘴的胡言乱语!……因为我们倡导正直做人并尊重客观事实,严谨治学,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新诗发展,而非争强好胜,更非人身攻击!故而,我们无需对一些不懂学术、心术不正,唯恐天下不乱、混淆事非之徒对牛弹琴!须知,有些人不正视事实,不知发挥优势根除骨子弊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展新体,而一味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种做法最终只能害了自己,实乃愚蠢荒唐至极,无可求药!故而,我们无需理会这一切,因为,对牛弹琴,终为徒劳!我们更无需把宝贵的时间花费于某些心术不正之徒!因为自古天道昭然,事实终归是事实,最后必然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贤人自持于道,愚人自毁于愚而汗青之见!……
——— 海之梦•希 岸
(王泽2020.7.29.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