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我一直忙着盖房子,成天奔波不止,在繁琐的日子里,一向与文字相交甚好的我,感觉文学抛弃了我,有种失落落的空洞。在日子的急流中,身不由己地动荡,用脚印数落着内心的迷茫。
噪杂声里响起了电话玲声,银萍通知参加县文化馆的散文研讨会,在无法预知空闲的情况下,我竟然爽快地应了下来,挂了电话我开始为自己的欠考虑纠结。幸亏老天爷成全,开研讨会的这天,天依旧烟雨锁眉梢,沥沥雨水不依不饶地一趟又一趟地浇来,匠工们没来干活,我暗暗窃喜不会错过邀约了。
文友偶尔调侃我,在庄稼地里种文字。其实,正如文友所言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在苍白的黄土地,我将尘封的心埋进了故乡的土壤,意外的惊喜她发芽了。一颗重生的心,憧憬着不一样的天空,用文字诉说喜怒哀乐,用文字慰籍着内心的贫瘠,一种蠢蠢欲动如雨后春笋,在逆境中开始寻找生存的乐趣。我知道那是文学的魅力,我开始跟着感觉上路了,到底能走多远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从心中有了爱,我的世界开始有了色彩。
在夏雨滂沱中我奋力赶路,雨帘那边一场文学盛会开始了倒计时。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久违的味道有点甜,站在我面前的有文学义工,有文学撑灯人,有文学先锋,更有文学阵地的守护者,还有不同方向而来的良师益友,走近的瞬间有种回归的喜悦,今天我又一次走近了文学,走近一个自己珍爱的群体中。
散文研讨会的序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给文学赋予了一种神圣使命感。在场的资深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感受到了灯塔的光芒,和文学积极向上的力量。他们中有从政干部,成功商人,网络平台台主,离退休人员,以及半读半耕的农民作者,聊起文学个个眉飞色舞,谈心得、谈体会、谈创作,每个人视角不同,谈论的主题也因人而异,围绕着文字,探索着走向文学殿堂的路。
文学的语言携带了还魂术,操控者敲打着白天与黑夜,召唤着所有的生灵,听他们抗争,听她们哀怨,听它们私语……此刻的风月、恩怨,只是一个看客眼前恍然如梦的掠影。我在雨水之外的书屋,嗅着浓郁的墨香,被文学故事包围了起来,浏览了学苑书城井然有序的陈列,落座后,聆听者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对文学独树一帜的认识,和推心置腹的引荐。他们是文学队伍里的火炬手,在奔跑中传递着讯息,用激情燃烧着每一天。高高举起的火种,给文学阵地带来希望和欢呼声。
与文友相聚的日子,犹如一杯清茶,慢慢地品,细细地咀嚼,那份愉悦不言而喻。年长的老师满腹经纶侃侃而谈,成名作家不忘薪火相传,对于热爱文学的我们,有幸以文学的名义相聚,那津津乐道的说词,太像一桌文化大餐,填充着如饥似渴的空腹。
雨水似乎也受了感染,也是滔滔不绝。站在雨中的我们,在相聚中诉说别离,在别离中期待相聚。今天,我们以文学的名义相聚,拾起不曾远离的情谊,拥着同一个梦想,并肩漫步风雨长街。今天,我们用诗煮酒,对饮成一幅画,寄放在文学框架里,体会那份柔软的道白。细雨扬手弹唱,清风搭上了你我肩头,将相聚的日子拉长了,将美好再度放远。
作者简历:
李亚红 ,笔名秦岭雅。陕西宝鸡作家协会会员,眉县作家协会会员、副秘书长,眉县楹联协会理事,眉县朗诵艺术学会理事,江山文学网绿野社团社长助理及编辑,中国散文网会员,作品多见各大文学网站,与纸媒刊物,并在省市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