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志刚与巴州富硒产业
作者:冯忠文
看了这个标题,不免有人会疑惑。曹志刚何须人也,怎么会与巴州富硒产业关联在一起呢?
曹志刚系新疆硒域硒都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巴州富硒产业协会会长。看他的“头衔”,就不难看出他与硒产业的关联了。
笔直的身段,俊俏的脸盘,眼睛散发出自信的光芒,全身充满活力,说话办事干练果断,隐隐有王者之风。这就是曹志刚。

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不少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或许是“穷则思变”,从巴州沙依东园艺场走出的曹志刚也不例外。
2014年,曹志刚在巴州沙依东园艺场种红枣,爱学习的他偶然间看到了一篇关于无癌村的新闻报道,专家说主要原因就是当地土壤含有富硒。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从不愿因循守旧,过“安稳日子”的曹志刚对富硒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说生命之源是水,那么生命之火就是硒元素了。硒是人和动物体内不能缺少的营养成分,硒和人的长寿以及心脏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它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保护视力以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也从那时起,“富硒”在曹志刚的心头“根深蒂固”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以“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的锲而不舍精神,想方设法联系上了北京、西安、自治区的专家,把他的所想及打算一五一十地陈述给专家,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经过专家指导,曹志刚种的红枣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进行硒元素检测,硒含量达到了国家制定的富硒标准。这一震撼人心的消息,涌进了曹志刚的心中,他的心乐得像含有富硒的红枣一样甜蜜。他决定在当地大力开发富硒产品。

一个产品要让消费者所了解、熟知,需要一个过程,做好一定的宣传推广是必不可少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举目四望,那万家灯火背后,却又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挑灯夜战,那个为了富硒产业发展,总是“很忙”的人,就是曹志刚。在2015年、2016年的两年时间里,曹志刚忙于参加全国、全疆各种交易展会,推广富硒红枣,宣传富硒产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起初,曹志刚在一次次推广失败的背后,思忖的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法子;从一次次的“不认可中”,探索如何让“消费者青睐”的路子,他把阻止成功的障碍用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个“移开”,永不言弃,永不放弃。凭着一种执着和热爱,他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获得了成功,并且很优秀的完成了挑战。诸葛亮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曹志刚身上,我读懂了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内涵。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曹志刚的红枣园成为由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北京)提供技术支持的全疆首个富硒红枣种植基地。当年在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广州交易会上,曹志刚获得了金奖。
人一旦有了梦想,怎么可以选择在地上爬?2017年,自治区地矿局新疆地质调查院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有了结论性成果,在全疆已发现富硒土壤达985万亩,分布在南北疆五大区域,其中,新疆焉耆盆地采集的农作物样本富硒率高达90%以上。这让在富硒红枣种植路上摸索的曹志刚信心十足,为他后来发展富硒产品提供了动力。2017年,曹志刚在种植红枣的基础上,又新增试验了6个单品的蔬菜,鸡蛋,乌鸡,红嘴雁,鸭蛋,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检测,硒含量都达到了国家标准。

2018年,曹志刚被巴州科技局聘请为科技特派员,到焉耆县北大渠乡太平渠村进行富硒马齿苋酵素的科技试验,将富硒马齿苋酵素喷洒在西红柿、辣椒等作物的叶面上……二百多个日日夜夜,曹志刚认认真真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论刮风下雨,不管烈日炎炎。当年9月,试验成功,西红柿和辣椒的硒含量达到了国家标准。2018年,曹志刚获得巴州年度优秀科技特派员。当年9月,新疆硒域硒都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在焉耆挂牌成立,曹志刚担任总经理,并成立了新疆巴州富硒产业协会,曹志刚担任首任会长。巴州富硒产业协会的成立,让更多的人从事富硒农产品的种植,让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富硒含量高的农产品,形成富硒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让老百姓都吃上富硒食品、蔬菜、肉类等,成为了打造新疆硒域硒都焉耆的地标名片。
当年12月,巴州富硒产业协会委托检测的大米,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检测,硒含量达到国家富硒大米硒含量标准,标志着巴州正式产出首批富硒大米。

2019年1月,巴州富硒产业协会委托检测的小油馕、乌鸡和面粉,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检测,硒含量均符合国家富硒产品硒含量标准。之所以要打造“富硒小油馕”,曹志刚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馕是新疆的一张旅游文化名片,馕也是一种新疆人的生活艺术。而富硒小油馕,从健康的角度,延伸了这张旅游名片的含义和生活艺术的高雅。”2019年6月,富硒小油馕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富硒馕生产加工基地”和河北省科技厅“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专项富硒产品研发与推广”。
巴州富硒产业协会在巴州科技局和焉耆县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太平渠村的438户农民,养殖了15000只富硒乌鸡。富硒乌鸡的价格每公斤比土鸡要高10元,按每只平均两公斤计算,每只鸡多卖20元,全村仅养鸡这一项要比养普通土鸡增加收入30万元。
2019年,曹志刚带领其团队在巴州焉耆县进行了关于富硒蔬菜(辣椒、西红柿、莲花白、小麦、南瓜、卡玛菇)一万余亩地的实验,并取得了成功,成功率高达90%。
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对于曹志刚,说他功成名,为时尚早;说他名利双收,也不是时机。但从他发展巴州富硒产业上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艰辛付出里,就看到了他精神财富的富有和对自己事业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所以,他收获了更多精彩。
永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这就是曹志刚。一个在打造“硒域硒都”焉耆地标品牌,把富硒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和富民事业之路上不管多远,也能坚持走下去的不气馁、不妥协的“新疆儿子娃娃”。
【作者简介】冯忠文(笔名:逢时;中文),男,汉族,作家、诗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作家协会副主席。系中国当代文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在线》《诗词世界》《文学月报》《诗中国》《中国西部散文选刊》《诗意人生》《齐鲁文学》《山东散文》《山东诗歌》《市场监管论坛》《绿洲》《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兵团日报》等报刊。著有文化读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诗集《诗以咏志》、散文集《奶茶》、中篇小说《胡杨情》等著作。散文集《奶茶》荣获首届全国“浩然文学奖”,被“浩然文学馆”永久收藏。有散文作品被选编为高考热点作文美文选粹。参与编撰了《清荷》等数部文学作品集。现为数家杂志社签约作家、签约诗人。个人传略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等辞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