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西门—纱女
提起纱西门,就会提到纱女。纱西门街道不长,界于西机厂东门和陕九厂西门之间,街道北边是西机厂区的生活区,加之陕九西机厂男女职工通婚,陕九纱女和西机工人上下班都要经过这条街道,因此这条街上时常川流不熙,热闹非凡。
记得二十多年前,纱厂效益好,纱女们昂头高,一个个带个圆形白色布帽,嘴里撇着不纯的河南话,夹杂不纯正的普通话。早上六七点钟,纱女们便会涌满这条街,有的走着,有的骑着自行车,叮铃铃的铃铛响着。此时,街道两旁已摆满了各种摊摊,有附近的农民卖各种菜,卖水果的,卖鱼的,卖面皮的,卖烧饼的,卖稀饭的,卖混沌的,卖米皮的,卖锅盔的,卖鸡蛋的,卖豆花的,卖各种日杂用品的,小商贩们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自行车铃声,喇叭声,走路时的脚步声,各种声音夹杂着在一起,各种小吃的香味,夹杂其他的各种气息,交织在一起,扑鼻而来,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天天如此,好不热闹。那时,工人的地位相当高,吃的是商品粮,每月能挣几百元的工资,对农村人来说,是十分羡慕的,有时天热得厉害,眼巴巴地看着一角钱的一根冰棍,都舍不得吃,陕九厂自己造冰棍,有豆沙、奶油、白糖几种风味,有时馋得涎水都几乎淌下来,但苦于手中没钱,也只好作罢。
二十多年前,自己还是一个少年,目睹了纱西门的兴盛与繁华,暗暗下了决心,自己一定要努力,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也能过上一个小康丰衣足食的生活。
虽然,改革开放,日新月异,变化巨大,纱西门沒有了昔日的繁华,但也人来人往,在记忆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挥之不去。
纱西门,永远繁华的纱西门,纱女,摊贩,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