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台中太行之旅
文/侯万福
主播/玉华
8月18日,乘车南下,赴邢台参加“邢台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刚入秋的燕赵沃野,暑热并没有散去。坐在车上,远远望去,满眼郁郁葱葱,绿色一统天下。
下了车,没顾上休息,就直奔会场。大会的开幕式是在鹊山湖阿尔卡迪亚广场举行的。恢宏的《邢台行》大型歌舞晚会,拉开了绿色旅游畅想的帷幕,精彩的歌与舞,吟诵着邢台遥远的历史足音和未来的光亮。
会议期间,举办的“京津冀太行乡村文化建设学术论坛”,从理论上探究着“中太行”的地理定义和不同地域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我提交给大会的《太行山古村落的文化断想》一文,被收入到本次学术论坛的文集中。整个大会隆重热烈,给人一种宏大、壮观、有序而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感觉。
人们现在越来越感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在农村,渗透在乡间僻壤中的传统文化是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保护和开发农村的文化资源,用心去呵护那沧桑的年轮,岁月才越发有活力。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培护,是最为至上的要素。这次会议,主要的考察地是在邢台、内丘两个县。
邢台县西依太行,东邻广袤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县域植被覆盖率达到87%,森林覆盖率达46.1%。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及“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提名奖。邢台县有著名的大峡谷,燕赵第一景九龙峡,太行香格里拉紫金山,北方九寨云梦山,中国爱情山天河山,还有红色经典和文化古村落,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冀南银行总部旧址,历史文化名村英谈等,是一个可阅可览的旅游胜地。
十年前,我带学生去邢台县路罗镇贺家坪村写生实习,到过大峡谷。峡谷的深幽狭长,险峻奇峰,潺潺的流水和那赤红岩石形成的皱褶,形成的奇特地貌异常壮美,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神奇。
英谈的石街、石桥、石屋,随山势形成高低错落的山居风貌,独有的建筑风格,山村里形成的民俗文化,令人叹慨。
那次去实习,就想到浆水镇前南峪村去看一看,因时间紧,未能前行。这次旅发大会正好专门有一站就是到前南峪村考察,看到日程安排,得以如愿,十分高兴。
浆水镇位于邢台西部深山区,春秋时在此曾建仪夷城为邢国都城,在清代、民国一直沿用“仪夷”之名。在仪夷城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河,河水似浆,后来有人在此建立村庄以浆水称之。抗日战争时期,邢台县抗日政府曾设在这里。来到这里仿佛又看到了遥远的古代曾屹立过一座都城,看到了遥远的古代和近代人群的如此汇聚,看到了浆水前南峪过去曾有过的辉煌。
浆水镇前南峪村,是国家4A级旅游观光区。车开到山前大门,就看到了原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伟提名的“前南峪生态旅游区”八个大字。前南峪因其自然生态优美和红色经典旧址所在地,吸引着众多游人来揽胜。
邢台县的“绿”和“红”这两张旅游名片,在昭示着人们,大山的呼唤引起了人们的心灵律动。绿色的大山夹裹着红色的历史记忆。
 1940年10月至1943年1月,在这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迁到了太行山深处的前南峪村办学。在这几年间,从前南峪走出了8700多名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开赴抗日前线,成为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曾担任抗大副校长的何长工讲到:“抗大是伟大时代的产物,也是陶冶锻炼伟大时代英雄的熔炉,在我党建军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浆水的人民对抗大帮助最大,在五一反‘扫荡’中帮助了我们坚壁清野,打麻雀战,处处迷糊敌人,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如今前南峪的“抗大陈列馆”记录着这段光荣的历史和难忘的峥嵘岁月。次日,乘车又来到了内丘。
我靠着车窗望着那远处的青山,望着路上两旁的向日葵,黄黄的花,圆圆的盘,向日葵迎着太阳的光线,露出了笑脸。树上挂着的苹果已经泛出了红,大地色彩浓郁,粗旷犹存。来内丘,我看到了鹊山,鹊山是神医扁鹊的封地。以“摩天莲花、太子山庄、鹊山玉带”等盛景著称。
扁鹊庙,在神头村。神头村是扁鹊的第二故乡,它依山而建,村子南、西、北三面环山,村子呈山字形,现仍保留着冀南风格的山乡风貌和建筑格局。村子最大的建筑群是扁鹊庙,庙院古柏参天,建筑为砖石木结构,斗拱飞檐,描梁画栋,样式古朴壮观。
扁鹊庙旁,古柏岁有千年,古老苍郁,粗可合抱,形如巨龙,根须裸露于石,犹如龙爪,人称九龙柏。相传扁鹊死后,其九个弟子十分悲痛,相守其墓,时久成柏。神头村扁鹊庙是全国最大的祭祀扁鹊的庙群,扁鹊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扁鹊庙吸引着很多天南地北的游客,人们来参观古建筑、古柏树,更是来敬仰和领略古代神医扁鹊为民行医的人生风采。
到内丘,还要看邢窑,邢白瓷的。中国陶瓷史有这样的说法:南青北白。内丘,是白瓷的发源地。新建的“邢窑遗址博物馆”,展现了邢窑陶瓷文化的魅力。
站在邢窑的旧址,看着那古老的窑口,走近他们,就好似走进了我们文明古国活的历史,历史的童年。古瓷窑,有着灿烂的文化,站在窑口边,一时间,厚重感、沧桑感、自豪感一起涌来。
那展柜里精美的白瓷壶、盘口壶、鸡首壶、扁壶、龙首壶等等,丰富多彩,每件制品都有一种简洁的美。工匠们的创造性,包含着的审美观念的彩绘纹样,从古传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上的非凡,一种陶瓷艺术史上的非凡。
中太行的山石、山村、古屋、古庙、古树,新居、新风,走一路看一路,看到的是古代和现代的文明,看到的是山前另僻的新路和一路上满绿的灌木和乔木。回首再看,还是风景这边独好。
2017年写于霜降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