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 云 之 南 纪 游
文/王雁枝

(一)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占25个。我们此行从昆明往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然后原路返回。这些地方居住着白族、纳西族、彝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几天来的游览观光,让我们感受到那里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独特。

四月九日傍晚,我们到达大理首府下关。有歌唱到“大理三月好风光”,在阳春三月零距离审视大理,感觉非常良好。白族人以白色为生活的基调,服饰和建筑的颜色均以白色为主。在我们团队入往的军分区新长城宾馆背后山坡上,依山而建的一排排整齐的白族民居与整个周边环境给人以非常融合,恬适的感觉。白族人称姑娘为“赛金花”,她们的头饰也以白色为主色调,大理的四大景观“风、花、雪、月”(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也都在“赛金花”的头饰中展示出来了。在大理我们到“五朵金花”的故乡喜洲参观白族最有名的古民居建筑的代表作——严家大院。它是当地旧时望族的祖屋,建筑非常漂亮,有特色。比较典型的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者结构较为简单,主楼正前筑有一面白壁飞檐的墙,墙中央镶嵌着圆月形,色彩斑斓的大理石照壁,起折射光线的作用,既美观又实用。后者结构相对复杂,布局象北京的四合院,中间一个大天井,在屋外的四个角还有四个小天井(在院内是看不到的)这五天井起到很好的通风、采光的作用。大院有里外三层院落,二楼四面回廊相通设有观景窗,站在走廊上,视野非常好,连最里层的院落也可以一眼望穿。透过这建筑风格能感受到白族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了。在这样的居所生活,非常的舒适、宽松和悠闲。
(二)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海拔2400米,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以“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以及建筑风格特色,荣膺中国最具特色的古城镇。四月十二日下午,笔者与几个同伴相约到古城游玩。走着走着,到了著名的“木府”前。木府是旧时纳西土司(首领)的居所。据说纳西人先前没姓氏,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不久,纳西土司便千里迢迢到京都拜见他了。朱元璋对当上皇帝后第一个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到来十分感激和赞赏,故将自己朱姓去掉“人”字,赐给纳西土司“木”姓,因此,就有了“木府”。纳西百姓习惯在田间劳作时头戴斗笠,身背背篓,为区别贵族和平民,在木字上加一撇一口变成“和”,“和”就成了纳西平民的姓氏,现今这两种姓氏在当地都还保留着。“木府”门前立着一排壮观的石牌坊,还有一造型别致的小型石拱桥,正对面墙上留下徐霞客游“木府”时的题字“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丽江是全国所有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这是因为纳西的贵族忌讳在“木”字外加上“口”意味着“困”在城中了,不吉利。

我们沿着古城西面的的道路拾阶登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狮子山公园。丽江古城标志性建筑——万古楼就座落在狮子山顶,楼高33米,主柱16根,皆通天22米,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全木结构斗拱建筑第一楼。登上楼顶丽江美景一览无遗,北望玉龙雪山(由于气侯原因在丽江一年大概只有两三个月能看玉龙雪山,我们有幸赶上了),东俯丽江古城,西瞰西城新貌,南眺纳西村落。在狮子山上鸟瞰古城和木府,对徐霞客所描述的“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景象,就有了深刻的领悟。如果仅在城中,那就“不识庐山真面目。”在万古楼可全景式感受丽江古城的气势,震憾不已。“木府”是那样壮观,就象一座小故宫。而整座古城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审视都颇有韵味,百看不厌。“古城一大片栉次鳞比的民居瓦房,呈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宛如细浪绵绵的一片苍青色深湖又如铺开的一幅巨大水墨画,苍苍茫茫,如梦如烟”。这一段描绘丽江城的解说词让古城风貌跃然纸上。我们团队的三十人中,仅笔者和几位锲而不舍者到了山顶,将古城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其余的人都只能留下些许的遗憾了。

夜幕降临时分,我们回到古城著名的四方街,走进“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酒吧去泡吧,感受古城夜晚喧闹而多彩的氛围,十分惬意。丽江之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纳西人特别崇尚自然,注重环保。城内著名的“三眼井”(上方一眼饮用,中间一眼洗菜,下方一眼洗衣)历经几百年,仍然保护完好,至今仍在当地人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在丽江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为了保护尚未被污染的丽江,请您爱护我们的环境”象这样的环保广告让人感到亲切和乐于接受。

“香格里拉”凭这动听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你了。1933年英国伦敦的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出版了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书中描写了在青藏高原的某处隐藏着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幻,飘荡着田野牧歌,由神人统治的,主宰全球的地底理想王国——香格里拉,这就是过去叫中甸的地方。香格里拉属典型的高原景色: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牧场)以及遍地的野花。我们从蓝月山谷景区乘揽车上石卡雪山,途中看到一处奇异的风光,让我触景生情,兴奋不已。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一大片宽阔、平坦的牧场覆盖着厚厚的积雪,白茫茫的雪地上迷雾缭绕,就像是海,藏牧民的草房散落其间,形成色调的反差,从远处眺望疑是晨曦中站在咱们闽东的嵛山岛山上观海景呢!那星星点点的草房恰似海上渔民的一叶帆船,仿佛自己就在海边而并非身处雪域高原。石卡雪山上的风光很诱人,银装素裹的云杉树,一棵棵都那么伟岸挺拔;而站在海拔4500米的顶峰眺望四周的雪山,体验天地之初的美和自然的博大情怀,会使你忘却一切的杂念与私欲。

从丽江前往虎跳峡途中要经过长江第一湾,据说从空中俯瞰,也很有气势。虎跳峡是世界上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拐湾的著名峡谷,号称长江第一峡。它长约20公里,落差213米,江面最窄处仅30米,与两岸的玉龙、哈巴两座雪山海拔落差3900米。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人洛克就曾经三次驾机跨越这条峡谷,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从此让虎跳峡闻名世界,成为国内外探险旅游者心目中寻胜探险的地方。搭载我们的中巴车驶进景区狭窄的道路上,司机并没有减速慢行的意思,我探出头往车窗外一望,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寒气,哇!真险,车子好象悬挂在峡谷的半山腰间,下面悬崖峭壁,万丈深渊。车辆停稳了,我们大约仅用十多分钟便下到虎跳峡第一峡的谷底,这次可与虎跳峡近距离“对话”了。尽管现在还是枯水季节,但依然能从江水拍击“虎跳石”溅起的浪花和巨大的轰鸣声中,感受到它磅礴的气势。听说到了八、九月,江水流量大了,虎跳峡的景观蔚为壮观,离规定集中的时间到点了,怀着依恋的心情匆匆拍几张照片便往回赶了。

美不胜收的要数路南的石林。路南石林距昆明80公里,四月十四日上午,我们来到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石林。路南石林是世界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它以其“天下第一奇观”、“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盛誉,吸引八方游客,走进石林,不论你仰天俯地,还是转身移步,都会看到不同的景物。景区内树木郁郁葱葱,花草姹紫嫣红,还有湖中成群的鲤鱼争食游人投放的鱼食也都是一道不错的风景。可惜凭自己的拙笔无论如何都难以尽情地表达内心对石林绚丽风光的赞美。“群峰壁立,千嶂叠翠”。这是诗人革命家朱德对石林秀丽景色的高度概括。“石峰石柱如剑削过一般,气势挺拔,直刺青天。游览区内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美不胜收。”有一首歌唱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我想所指的大概就是这个地方吧!
(三)

昆明世博吉鑫园的《吉鑫宴舞》引入歌舞伴餐,与夜总会式的法国巴黎红磨坊艳舞,剧场式的泰国芭堤雅燕舞,并称世界三大“YAN”舞。“宴舞”,即筵席上的歌舞,是由筵席与歌舞相组成。据说,宴舞就其历史渊源而论,在云南可追溯到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时代,我们可以想象一群狩猎归来的先民,围着一堆熊熊烈火烤食猎物,欢歌起舞的情景,那就是云南最早的“宴舞”吧!在中国古代,宴与舞相结合的宴舞,一般是宫廷宴舞,为历代统治者所拥有。看《吉鑫宴舞》,尝云南民族大餐,已经成为云南民族风情之旅的特色内容。《吉鑫宴舞》于1999年被江泽民主席、2005年被温家宝总理分别作为国宴招待出席“99”世界园艺博览会和“GMS”会议的元首和政要。我们一行人在将要结束此次旅行的前一晚,来到了世博吉鑫园内,在全国最大的多方位立体舞台上,享受一次古代宫廷式的盛宴。在一个半小时内,随着《南诏盛宴》、《秀色可餐》、《花腰风情》、《圣洁祝福》、《七彩云霞》五个篇章的宴舞表演,展示了宏大壮观场面,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充当一回古代的使臣,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品尝到云南地道的“过桥米线”等佳肴,正是既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
再见了,美丽的“彩云之南”。我将把对你的深情眷恋,珍藏到永远,永远!


【编者按】
欣赏王老师美文《彩云之南纪游》,作者在云南旅行中,对所到之处的名胜古迹,观察细致深刻,对当地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研究透彻,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为游记的整体篇章结构组成作了铺垫,把一幅美丽"彩云之南"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首先,介绍进入首府的壮美建筑物,大气美观,象征民族特色。其次,去“木府",当地土司府,详细介绍木府的由来及和氏的由来。“香格里拉"名称是怎么得来,香格里拉,是人们羡慕的地方,她是高原特有的景图,如蓝天,白云,雪山,牧场,花卉。来到长江第一飞峽一一虎跳峽,那壮现,峭壁,使人心惊动魄的天然奇观,群峰壁立,千嶂叠翠,层层峥嵘。云南是个少数民族最多省份,当然少不了民族"舞宴"。在舞宴上,东道主们展示各种罕见舞姿,如《南绍盛宴》舞,《花腰风情舞》,《七彩云霞》等五个舞宴表演,宏伟壮观的场面,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王雁枝先生是位散文高手,作品文笔流利,层次分明,语言朴实,构思新颖,引人入胜,把一幅幅美丽的″彩云之南"的画面,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有身如其境之感,领略到一份畅游异乡风情的快乐,品尝了一场有滋有味的地域历史文化大餐,让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该作品是属于上乘旅游文化产品,须大力推荐给全国广大读者。【点评:兰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