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的介绍】
千年前的盛唐会提起诗佛王维的不多,也许这是因为,一个以禅为名的人,在那样华丽的时代中,本就是格格不入的吧。
他是那个与佛教中的维摩诘同名的人,那个即使身在仕途却心在田园的人,那个真正做到了大隐于朝的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春秋代序,秋去冬来。王维在书香世家渐渐长大,父亲脸上的皱纹是岁月划过的痕迹,时光安静地追赶着王维的脚步,
茶杯和绒毯祥和地躺在它们该有位置上,可少年却不再是当年懵懂无知的孩童。
王维的童年在太原祁也就是现在的太原祁县度过,王府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深宅大院,在当地很有名望。

王氏算是当地的世家大族。虽然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已经被废弃,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门阀制度也渐渐消弭,
可是,一种文化和制度一旦形成,就会有深厚的土壤,所以即便是制度被废除了,可是在人们的心中,像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还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
门第之观念还是很重要,跟世家大族结为连理的女子自然也是书香门第,王维的母亲崔氏就是来自这样一个家族。

生于这样的家庭,王维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名士,这对他早年的学习以及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桌边,一个儒雅的少年,煮茶中举手投足间满是文人雅士的风度。这可是王维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得来的几两贡茶,定要好好品尝。
他架好煮茶用的鍑,用炭挝将木炭一一敲碎,投入风炉中点燃,把之前准备好的山泉水注入鍑中。

水初沸微微有声之时,他捻起少许盐放入水中。当其二度翻滚起来时,他将之前准备好的研膏茶放进去
当水第三次沸腾时,他拿起勺子珍惜地盛出三碗,用自己视如至宝的青瓷荷叶盏盛放。
唐代饮茶,鍑三沸后盛出的三碗茶在《茶经》中称之为“珍鲜馥烈”,而这饮茶用具也有讲究,

莲是洁身自好的象征,更是佛性的象征,这套茶具端庄灵秀。仿荷作盏,用茶怡性,反映了王维的追求。
饮茶之时,馥郁之香最易冥思。王维有时也不明白,为何父亲教自己谈禅礼佛,又要求自己学习儒家的经史子集,还为自己请了一位严厉的师傅,来教自己和弟弟。
当他的才气崭露头角之时,儒家的治世理想成为他生活的全部目标。

他也像盛唐意气风发的少年们一样,开始欣羡指点江山的将军,期待入朝为官、建立丰功伟业。
那是一个残冬的白日,在边塞咸阳,故国旧都的古城边,一场声势浩大的狩猎正在进行。
这场狩猎让王维热血澎湃,所见所闻更激起了他实践理想的决心和勇气。
狩猎本是人类最原始时期获得食物和皮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进入农耕文明后,狩猎活动依然受到贵族的追捧。

到了唐代,特别是盛世安稳繁华的前期,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无不热衷于游猎活动。
因在和平的盛世中,战争不再被需要,狩猎成了人们展示自己武艺的途径,也因此催生了很多文人骚客的狩猎诗。
看到这样的景致,王维的心中升起豪情万丈,他决定,自己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

王维的母亲崔氏喜爱参禅礼佛,对佛学无限推崇,王维自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佛家思想深深地埋在他的脑海中。
但不能忽略的是,王维更是从小受到正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
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为官,可以说王维也是出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自然会受到家族的影响。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