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一)哈拉巴山的故事
文‖刘连成
哈拉巴山是我一生中的最爱,因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位于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东北十二公里处的大哈拉巴山,海拔254.4米,山形酷似馒头,与相隔十二公里的小哈拉巴山(双山镇西)遥遥相望,恰是一对孪生兄弟。
很久以前,大哈拉巴山与同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领土内的小哈拉巴山、勃勃吐山、玻璃山、敖宝山、小吐各尔察山、大吐各尔察山等七座火山称为内蒙古七星山。当时蒙古王把这些火山当做圣山,非常尊崇。曾在这些山上建筑神庙,进行祭祀。后来由于行政区的演变,大哈拉巴山、小哈拉巴山、勃勃吐山、敖宝山划归吉林省双辽境内。
据说,最早发现这两座大山的是一个叫哈拉巴的蒙古族牧民。有一天这个蒙古人带着他的部落人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放牧来到这里,发现这个地方有山有水,土地肥沃,草原丰美,于是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把两座大山占为己有,称王称霸,百八十里的人们都不敢到这里来。于是这两座大山就逐渐的被称为哈拉巴山。“哈拉巴“三个字汉语的意思是黑虎,1966年改名叫黑虎山。不过,很少有人叫这个名字。
说起这大山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一马平川,无人开垦。有一天,天上的二郎神从很远的地方挑着担子路过此地,眼望一块块平整的黑土地,一片片绿油油的大草原,一滩滩清清的池水,心旷神怡,便不由自主的停留下来歇脚。二郎神放下担子四处游玩了起来,不知道走了多远多久,玉皇大帝急事宣召,他来不及回来取担子就把这担子放在这里,便成为双辽境地相距三四十里唯一的大小两座哈拉巴山了。
有人说这是一座金山:古时候的一天晚上,人们突然听到大山传来隆隆的响声,一连就是数月,吓得人们不敢出门。日子久了有个大胆的男青年实在忍不住了,半夜时分跑到大山跟前去看个究竟。这一看不要紧,立刻把他吓得惊呆了,眼前通亮通亮的,金光闪闪……只见一匹金色的马驹子围着大山一圈一圈的跑,不知跑了多久大山突然从中间开了一条大缝儿,像一扇大门,里边一堆堆金灿灿的金子光芒四射。当东方的天空露出鱼肚白的时候金马驹跑了进去,大山慢慢的关上了,又恢复了平静。第二天这个年轻人向人们述说了这个奇闻,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晚上一听到大山传来隆隆的响声人们立刻跑到大山来,当金马驹子把大山打开后人们经不住大山里金子的诱惑,纷纷的跑进大山往外拿金子。跑得快的拿出了不少金子,跑得慢的被永远的封在大山里。从此以后大山的响声没有了,金马驹子不见了,大山里有金子这一传说一直到今天。据说日本人侵略东北时为了夺取大山里的金子,用大炮对着这大山轰了许多天也没有轰开,后来在大山南面留下了立陡立陡的象刀削似的平面山峰,成为人们登山攀峰的好去处。更荒唐的是,双辽县的某些人为了证实这座大山是否有黄金,提出了“一脚踢倒哈拉巴山、一口吸干辽河水”的响亮口号;调动一万余民工用担子一挑一挑的往离大山几十米的南面搬山,企图再建一座大山。但万名民工干了大半个月只动了大山南坡的一点山皮土,组织者动摇了,不得不撤掉民工。
有人说这是一座神山:山的北坡中央有一个狐仙洞,洞中的狐仙在这里修行了几百年。古时候,有一个农家妇女的丈夫得了病,看了很多郎中都说病是没治了,赶快准备后世吧。农妇哭得死去活来,哭着哭着便睡着了。睡觉中梦见一个长满白色胡须的长者对他说:“妇人,不要悲伤了,你的丈夫有救了。”妇人问怎么个救法?长者说“你家附近不是有座大山吗,山的北坡有个洞,洞里有个狐仙显灵了,你带着大公鸡一只,白酒一坛,白面馒头十个,空碗一只,摆在狐仙洞口,跪着磕三个响头祈求狐仙救你的丈夫,然后闭着眼睛等着,三分钟狐仙一定会显灵,你的丈夫就得救了。”长者说完之后不见了。妇人一觉醒来按着长者的话带着大公鸡、白酒、馒头来到大山的狐仙洞跟前,照着长者的话去做,然后闭上眼睛祈求狐仙显灵,睁开眼睛一看:公鸡、白酒、馒头不见了,碗上多了一块红布,掀去了红布一看碗里装着一些纸灰,妇人拿起碗对着狐仙洞又磕了三个响头,急忙回到家里用白开水就着纸灰给丈夫喝了下去。仅一天的功夫,丈夫的脸上露出了红光,病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没有几天的功夫就能上山打柴了。据说,这个农妇的丈夫活了一百来岁。人们听说了之后纷纷的前来求神拜佛,有治好病的也有没治好的,反正哈拉巴山有狐仙,狐仙能治病这个传说,让这座大山风光了好多好多年。
实实在在的说这座大山是个“聚宝盆”:这山的石头是天然的青石,是建筑的好材料。开始人们只是搬来几块作为压酸菜缸用。后来人们盖房子时把石头搬来做柱角石。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开采。这山成为了真正的宝山,碎石用来铺路,大石用来建筑、修水利工程。八十年代人们又发现这大块的青石可用来加工大理石,晶莹透明的墨色大理石曾飘洋过海到国外占了一席之地。但好景不长,终因管理者经营不善,没几年的功夫大理石成为了历史。大量的开采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财富,使这里的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也使有的人借大山发了大财。二十世纪末大山早已伤痕累累失去了旧日的威风,夷为平地,与其说是山还不如说是个大土堆,大量的开采使大山寿终正寝。面对这座不堪入目的大山,人们会想些什么呢?或许有的人深深的向大山鞠躬,感谢大山给他带来了无限的财富;或许有的人无颜面对大山,认为自己对大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或许有的人根本无所谓,管它有其无。我属于第二种人,毕竟在我步入社会的第一天就随着人们进山采过碎石,虽然我只是一个为生产队里搞副业的随从者,但客观上也是破坏大山的一分子。我祈盼明天、后天、若干年后上帝有灵一夜之间让这个大山恢复原貌,再现雄姿,以安慰我们这些受伤了的心灵。为了怀念这座山,我写了一首十六字令:怀念家乡那座山:
其一
山,
塞北平原景壮观。
民谣颂,
天将二郎搬。
其二
山,
草木青石伴万年。
春天到,
苍翠满峰巅。
其三
山,
祸起贪婪体破残。
狂开采,
容貌已非然。
作者简介:
刘连成,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公务员,长春市作家;喜欢旅游、摄影和微型影视制作;热爱文学,散文、诗词歌赋及游记散见于当地报刊杂志和国内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