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包" 局 长(中篇小说)
作者:王安德
(一)
自从当上局长以后,他的应酬多了起来,媳妇也跟着沾光。
作了十几年老好人,中规中炬的他,这些天,好像有点变味了。
难怪媳妇埋怨说“老王、你怎么变的不老实了”。
他苦笑一声,皮笑肉不笑,对媳妇说“哈漠揶在了鳖腿上,我有啥办法”。
人活在世上,做人、做事就很难,走上了领导岗位,做人、做事更难了。
他真的很后悔,“我咋上了这贼船”。
我对他说“上船容易,下船难”,这是条贼船啊。
因为,做官有做官的套路,为民有良心的存在,这些套路很深,又有很多奥妙,需要在成长中磨炼。
咳,你不做官,就不了解官场,也就不知做官的难易。
(二)
老王没当局长以前,人们对他的评论和印象没啥说的,一切都是好中有好。
自从坐上局长的保座后,人们说他得了大病,是什么病哩,不用看医生,是人都知道“腰椎病”。
人们说他走路腰挺的直,头抬的很高,眼中看不见人,牛气的很。
胆大的人问“你这是咋啦”,他不知问话的其意,还打着官腔“办公室坐的,累的”。
问话的人转了个身,一口痰吐在地上“累个球”。
老王偶而与好友聊天,说几句知心的话,动情之处,还掉了几滴眼泪。
没当局长时,他周围围了很好人,有同志、有同学、有战友、甚至还有乡里乡当的,办事、说话、不拐弯、直来直去、干净利落。
自从当上局长以后,那来的这么多的规则。说事不敢大声,办事先绕圈子,看着臉色说事。
他,真的牛起来了。
接触来往的人变了,都是些有权有势的人,企业名流、名人、里面夹杂着“黑道”上的几个人。
媳妇有些不放心,就提醒他“咱少和这些人来往”。
老王一听,肺都气炸了“女人家,懂个屁”。
一天,局长前脚刚进家门,手机就吱吱地响个不停,他有些累,很想美美地睡上一觉,他有些烦燥,很想在“静音”中度过时光,他不情愿地接过电话,内边传来一个老同学“宏亮”的声音“当官了,把我们这些老同学都忘了”,出于礼藐,更出于无奈,他谦虚地作了一繁解释。
谁知,那位同志不依不绕,骂了个狗血琳头。
“饭局一安排好了,大家都在等你,你爱来不来”。
手机挂断了,留给他的是一股恶气。
(三)
按时按点参加了同学聚会,大家七嘴八舌的指责和花言巧语,像是给他上了一堂课。
他一身酒气回到家,媳妇有些怨气,嘴里不停地滴沽着“酒是人家的,命是自己的,一邦穷同学你也那么上心”,他端着泡好的龙井茶,漫漫地品了起耒。
“身不由己呀”,他长叹一声,斜躺在沙发上。
自从当上局长后,他己不知醉了多少次,更不知酒后出了多少洋像。
记得一次醉后回家,他敲错了人家寡妇家的门,引来了满楼人的潮笑,还差点挨了闷棍。
这件事,在小区弄的沸沸杨杨。
寡妇门前事非多,有人劝他,那个燥货你千万别惹,有人说“别借酒发疯,”他记住了朋友的相劝,从此与寡妇断绝了关系。
这次老同学宴请“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同学的女儿大学毕业了,是个二不龙中专生,听说在校期间,表现有些“出格”,是个不省油的灯。
得知父亲的同学是个局长,他就有了想法,天天和他爸闹事,让给他“活动活动”,安排个工作。他爸对娃说“你照照镜子看一看,自已是个啥货,还想的倒美”。
几句严辞的话,伤了娃的自尊心,娃娃就生气地说“等你老了看谁养活你”。
父子间绝情的几句话,让他爸几天几夜失眠了。
(四)
局长按时处宴,知道了事情的原由,就推脫说“眼下局势很紧,安排个人比登天还难”,老同学不领情,就讽刺挖苦说“官做大了,架子有了,但没有同学情了”。
他有些冤枉,招工招干的事,事非太多,程序复杂,又不是他一个人办得了的。
这次同学约会,大家不欢而散,白白让他浪费了几瓶好酒,还落下个龟子熊。
“约会事件”虽后在同学之间不断发酵,真的还有几个胆大不知耻的同学三反五次地打电话,发微信,指责他的不三不四。
他有些伤心,又觉得好笑。
这些人太愚纯了,想的也太天真了。
“不吃官场饭,不觉当官难”。你觉得这是自由市场呀。
对于他,还有啥好说的。随他去吧!
也就从这次事件后,他渐渐地“改造”自己,“重新”做人。
几天后,他主动出击,约几个同学“撮”一顿,有几个同学吃着、喝着、享受着,就是不领情“不吃白不吃”,几个难说话的,不给面子,出口伤人、伤心“花公家钱,办自己事”,本该一次欢欢喜喜的聚会,又让他感到心寒。
这个多事的世界,好人真的无法生存。
(五)
一个偶然的饭局,一位领导的“经验”与体会,让他彻底地改变了自己。
从外表看,他衣冠楚楚,一米八几的个头,挺帅气的脸蛋,看似一位“正人君子”,一副“大将”风度,但在灵魂深处已积存着一桩桩肮脏的交易。
单位小陈找到他,要求积极进步,他满口答应。
小陈的三场饭局和几条中华烟,就像糖衣炮弹一样,一次次将他击的昏头转向。
不久,小陈的目的达到,他们完成了改变人生的第一笔交易。
当他将获得的“战利品”上缴“国库”的时候,媳妇的双手都在发抖。
“我说老王,这样的事咱以后别干了”。
这是他主政局长后,媳妇的第一次奉告和劝说。但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几天后,晚上十点多钟,一阵轻轻的敲门声,让她有了疑心。
这么晚了,又会有谁呢?
她、打开家门,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女人。由于局长去开会,还没有回来,那位不速之客就打开窗户说亮话,直接向她摊牌。
“嫂子”,一句甜甜的嫂子让她心里爽极了。
女人三言两语,说明来由,最后丢下一句话“让局长看着办吧,我还会找他的”,说完,又丢下一个小袋袋而传身走了。

(六)
午夜时分,局长回来了,看到茶桌上的塑料袋袋,也没多想,随手提起就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第二天,局长刚走进办公室,女科员就跟着走了进来
“局长,昨晚干啥去了,我可在你家等了几个小时”,她一边说,又一边将身子往局长身上靠。
此时的他,不由得脸微微发红、发烧。
这位女科员是局里的一名大学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很强,她早已是局里培养的一名年轻后备干部。
闲聊几句后,女科员神密地对局长说“茶几上的袋袋可千万别扔了”。
一句话让他惊出一身冷汗,下班时间还没到,他就急忙回到家,在垃圾桶里抱来抱去,寻找那个“纸袋袋”,此时的纸袋子早己躺在垃圾场“休息”去了。
几个月过去,在与女科员的频繁交往中,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也第一次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大“红包”。

(七)
女大学生上任后,理所当然地成为局长手上的一位“战将”。
为了继续讨好局长,她每日上班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局长“请安”,问寒问暖,甚至扑下身子打扫卫生,抹桌子,拖地坂,将办公桌上的各类材料、文件分类摆放,并及时地为局长泡上一杯“龙井”茶,放在办公桌的正中间。
她成为局长身边一位编外的“勤务员”。
她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奋斗,就要有牺牲,要进步,就要有付出”。
她成为这个局长的“两面人”,“多面手”。
做为一局之长,最大的“工作”就是应酬。
为了显摆,他将女科长调入办公室,名义上是办公室主任,实际中,在同志们的眼中,她成为局长的贴身“秘书”。
局长上任初期,是一个县级市的正科级领导,可以说是一个多如牛毛的小官。随着城市品位的升级和深化体制改革,他的官位一夜间上升为副处级领导干部。由于工作的特殊牲,又一次升格为正县级领导干部。
地位变了,人的一切也都在改变。
从那天开始,局长的座驾换了,就连开车的司机也换成了“小白脸”。手提包换了,过去的包包有些笨大、这次换成了小巧玲龙的,出门时胳膊窝一夹,喝水杯手上一提,神奇、牛。
(八)
“当官若要富,就得多动小干部”,人称,这是玩政治。
局长掌管的单位是全县干部最多,基层最为庞大的单位,光机关大楼里大小业务科室就分了十几个,中层以上小领导就有四十五个,基层的所、队、院,少说也有二三十个,进入名单的大小领导也有百人以上。
局里召开一次中层干部会议,让一名副局长负责鉴名,点名,足足用去一个多小时。
这么多的干部,要管得住,同局党委保持一致,官场上的作法不一,手段不同,各有各的拿法。
要说王局长管干部,原则相对简单,那就是“你听我的话,就给你位子”。
后来,大家将此演绎为局长的“位子”。
站对位子的干部很多,因为,他们己习惯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站在屋谵下,那有不低头”。
为了讨好局长,这些“中层”干部,姣尽脑汁,采取了多种“措施”,让局长上“船”。
这条船,成为后来的“贼船”。
(九)
饭局是第一位的,自从入局以后,局长最大的爱好就是“撮一顿”“搓一局”。
“撮一顿”与美酒有关,“搓一局”与票子有关,有醉酒和金钱相伴,给谁都会笑脸相迎。
为了“撮一顿”,他有请必应,有应必醉,为了“搓一局”,他随叫随到,不分上下班,每局必盈,从末输过。
局长的第二爱好,叫“见物本价”,不在多少,而在乎常有。
局长有个不成文的约定,适遇假日、节日、总喜欢有人来串门子,陪他聊天谝闲传,喝喝龙井,打打牌,奉称奉称。
当然,去局长说,得有个讲究,手不能空着,总得随心意提点“烟、酒、茶”,这是常规,古人云“烟酒不分家”。
穷则思变,要变就需摊点血本。一个老实本份,为人正直的女人,自从做了局长太太,在“大好”形势的影响下,她也渐渐入了“财门”。

局长的下属来家串门,她笑脸相应,双手欢迎,喜欢的是大包进、小包出,她说这是礼性,有收礼就有回礼。
她喜欢光彩照人,前呼后拥,嫂子长嫂子短,超市购物,茶楼品茶,当然,她有个毛病,那就是“一毛不拨”。
虽说她是个家庭主妇,但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她的爱好很多,虽说对字画、山水不懂、一巧不通,但也偶然爱于收藏,从电视中,她知道那都是宝,是宝就是金钱。
对文物古董她不喜欢,觉得都是死人幕中挖出的,有些悔气,不干不净,遇到这些,她会打入“死牢”,让它沉睡不醒。
有谁知道,等到它醒来的那一天,它已经是法律上的证据。
(十)
局长和媳妇的共同爱好,就是喜欢收取“红包”。“红包”的概念本来是干净、正常的一种人间往来,但在她们心里将此“演变”的有些“臭味”和肮脏。
红包的出现为腐败官员提供了“招财进宝”的机会,使他们有了“大斗进、小斗出”的合法外衣,你送我二千,我回你二百,红包互有来往走动,谁能说的清。
难怪局长夫人一次和他人在家里聚集打牌,无意间从衣袋中掏出了一堆红包。
在场的人傻了眼。
从此,红包局长,红包夫人的“美名”传遍小城。更有人讽速其为“红色家庭”。
“红包”的含金量有轻有重,送红包者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决定。一般往来也就一、二千,稍有“事”味,便加码至三千、五千,甚至更高一些。
作为送礼者,他有自己的选择,作为收礼者,这叫无可耐合,反正是来者不拒。
“拾到蓝子都是菜”。
局长的手下人太多,媳妇结交的”贤内助”也很多,一年下来,几个节假日,红包的进帐可达二三十万,他有些吃惊,她有些不敢相信,但这毕竞是铁板钉钉子,实打实。
如此推算,十年下来,竞“小额、多次、长期”的利益躯动下,“红包”局长和、夫人进帐达到了二三百万元。
有人说,估计的数字只是冰山一角,绝对亏不了她们。
有人说,局长和夫人也很可怜,一二千元的红包也要收。可不是吗?有的官员收贿,己经“巨大”到连现金都不要了,只要房产、股权、但更多的墨史,却“莫以贪小而不纳”,还在那里锱铢必较,“积少成多”,甚至在某种场伙,500元的红包也是红包。
一分价钱,一分货。咱这个局长也就这个熊样。
还是夫人提醒他“小心驶得万年船”“千万别大意失荆卅”。
(十一)
一天,夫人去商场买些家庭日用品,说好的,那位科长的妻子陪她去,可是,二人正准备携手共进时,科长夫人临时有事,不能奉陪。
她到也不在呼这些,就一个人在商场逛了一个多小时,当框满、装袋正需结帐时,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冷笑一声,走过去打招呼“他阿姨,你也采购哩”,一转身,见是局长太太,忙赔个不是“对不起,嫂子,我有眼无珠,咋没瞅见您”,说归说,笑归笑,女人吆,手一拉,亲密地像亲姐妹一般,
结帐处,她塞给嫂子一张卡,叮咛着卡号。
虽然这只是一次巧遇,虽然卡里的钱不是很多,她,己经满足了。
局长手下有几名副职,又有几个大的业务科室,杂七杂八的业务往来,关呼着这个城市的治安秩序和经济发展,制约着几个大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他深知这里面的奥秘和学文。
“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名人的帮助,我就不会有后来的进步和发展”。
为了可持续发展,他与企业和名人邦在了一块。
局长始终信守着自己的格言“小事各负其责,大事必有我审”,这是原则,更是底线。
有人说局长多情,爱管事,局长夫人听后哈哈一笑“这个爱管事的局长咱也是花了血本”。
说起那次“花钱”她至今都觉得有些冤枉。

(十二)
局长没进步前,是局里一位大科长,属于局里的核心岗位,多数副局长都是从这个位子转入“正规军”的。
现在的县长就是从那儿过度来的。
机构改革时,他显得有些心急,听风声,有几个“人物”都在和他争这个位子,有的还放出话来“就是拚个鱼死网破,头破血流,我也得冲锋上阵”。
“有困难找夫人”,晚上回到家,他、饭吃着不香,水喝着塞牙,媳妇猜到八九十离十,知道他的心结在那儿,也没有过多责怪,就出门去了。
一个多小时后,媳妇凯旋而归,享着那哥呀妹呀的情歌,他稍有没留意,她给他深深的一个“吻”。
一个月后,他竞顺利上岗,实现了局长梦。
他不解其意,去问媳妇,谁知媳妇高兴地说“谁让我是你的贤内助”。
这个秘密,也是东窗事发后,他才知道内情的。

晋级副局长后,他如鱼得水,在老“领导”的重点“培养”下,一路仕途很顺,他深信,只要有“红包”开道,只要有“贤内助”努力,一切将畅通无阻。
副科、正科都在预料的时间里顺利过关,看似符合干部任免“程序”。
随着县级城市品位的升级,他抢抓机遇,完成了副县、正县的先后晋级。
有人说他如鱼得水,他说,鱼儿离不开水,我就是大江里的一滴水。
媳妇说,一切得来全不费功夫。
然而,有人说,手摸伸、伸手必捉。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后记
短篇小说《红包局长》终于落笔了。
这篇文稿写的有些纠结,有些时断时续的感觉,写过一半后,很想扔到一边,不去再写,但一觉醒来,脑子里还是《红包局长》和他的家庭,我只得坚持下来,草草完成了文稿。
这篇文稿来源于网上的一篇文章《收红包记不清谁送的,送钱的人在包厢外排队》给我的启示,读过这些文章后,我就编写了这部短篇小说,我沒有恶意,读者看后切勿对号入座,我们痛批和揭露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希望这些“现象”能为“伸手“的人起到警示教育。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