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上)万章章句上
![]()
第五章
【原文】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1.,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2.,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3.,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日,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4.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 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
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王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5.,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毫6.。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日:“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注释】
①阳城:山名,在河南省登封县以北。②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阴山的北面。③启:禹的儿子。后世因避汉景帝刘启讳,也作“开”。④丹朱:尧的儿子,名叫朱,封于丹,所以叫丹朱。舜之子:舜的儿子名叫商均。⑤桐:地名,是今河南商丘以西,位处当时商朝国都的西南方。旧说桐是汤的葬地。6.亳(bo):ー名尸乡,在今河南偃师县西。
【译文】
万章问道:“人们说到了禹时道德就衰微了,天下不传给贤人而传给儿子。有这回事吗
玉子说:“不,并不是这样。上天把天下给贤人就给贤人,上天把天下给儿于就给儿子。从前,舜把禹推荐给天,过了十七年,舜去世了,守孝三年满了,禹到阳域去回避舜的儿子,天下的百姓跟随他,如同尧去世后不跟随尧的儿子而随舜一样。离向上天推荐益,过了七年,禹去世了,守孝三年满了,益到箕山之北回避禹的儿子。朝见天子和诉讼的人都不去见益而去见启,说:这是我们天子的儿子。歌颂的人都不歌颂益而歌颂启,说:'这是我们天子的儿子。尧的儿子丹朱品德不好,舜的儿子也品德不好。舜辅佐尧、禹辅佐舜,经历的岁月多给予百姓恩惠很久。禹的儿子启很贤明,能虔诚地继承禹的德行,益辅佐禹经历岁月少,给予百姓恩惠不久。舜、禹、益辅佐天子时间的长短,他们儿子的贤明或品行不好,这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凡事不是人力所能办到却自然办到了的,就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招致却自然来到了的,就是命运。一个平民却能拥有天下的,德行必定像舜和禹一样,而且还要有天子的推荐,所以孔子就没能拥有天下。继承祖先而拥有天下的,上天所废弃的必定是像桀、纣那样的人,所以益、伊尹、周公也没能拥有天下。伊尹辅佐成汤统一了天下,成汤去世了,太子太丁早死没有做天子,外丙在王位二年,仲壬在王位四年。太甲破坏了王制订的法度,辅相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桐邑。三年之后,太甲悔过自新,痛改前非,在桐邑的三年,他存心仁爱,按义行事,听从伊尹对自己的教导终于重新回到亳都。周公没能拥有天下,就和益在夏代、伊尹在殷代一样。孔子说:'唐尧虞舜让位给贤者,夏、商、周三代子孙继位相传,他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mmexport1590823181233.]()
郭社会又名郭克会,笔名森燚,山东省汶上县人,男,汉族,现居广州。只上过小学,自学法律专业,获山东大学毕业证书,干过律师。曾通过行政诉讼分别撤销过济宁市政府砍树有奖的文件,山东省政府收费不当的文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央视礼宾书特聘签约诗人,中国诗歌百年华语诗歌百位奠基人之一,世界圣火艺术妍究院理事,世界汉语文化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曾获2018年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当代百家经典》全国征稿大赛荣获十佳诗人第三名,世界华语文学精英争霸赛杰出诗人奖等大奖。作品分别在《中华诗词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