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话乘凉
文/丁继坤
进入七月份入伏以来,火球一样的太阳像发了疯似的,日甚一日,晒的气温不断升高,从早到晚到处笼罩着抖动的热浪。每当我在家里享受空调、电扇带来的凉爽时,不由人回亿起孩童时的酷暑盛夏,那种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盛夏的太阳无情地喷吐着热气,直烧的大地冒着无形的火焰,树叶被烈日晒的卷了起来,庄稼被晒的耷拉着脑袋,就连地上的黄土都是烧的直烫脚。大家见面,互相问候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天气真的好热呀,如果能下一场透雨就好了。 当时农村没有通电,防暑降温根本谈不上什么电扇、空调之类的家用电器。那时也没有人关心天气预报,也不知道气温到底有多少度,总感觉天气非常地炎热。曾记得老人们经常给我们说:“冬天冻的是穷人,夏天热的是大家。”,意思是说,冬天有钱人能在火炉旁取暖,热天就没有办法降温了。每当到了三伏天里,小孩子们经常是赤膊裸体,就连大人有的也不穿上衣。夏日的午后,热浪逼人,人们都躲在村中那颗老槐树底歇凉谝闲传,午休时只能睡在屋里有点凉气的脚底下。 夜幕降临,火烧云把天边燃的红红的,意味着明天又是一个炎热的艳阳天。吃过晚饭,人们三五成群的来到黄河崖边,唠家常、谝闲传,手拿蒲扇,借风纳凉。只有那些调皮捣蛋、不知疲倦的小孩子,有的泡到涝池的水里游泳、打水仗;有的捉迷藏,取笑打闹玩游戏,直至大人回家呼叫时才作罢。可回到家后还是热浪滚滚,难以入睡。我们只好到院子里铺一张竹席,躺在上面,眼观满天繁星,耳听神话故事,在露天乘凉中慢慢进入梦乡。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大人们把从黄河滩里割回的艾草晒干扭成火燿,点燃后用烟雾去熏蚊子。 由于露天睡觉受外界凉气影响,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后,我们好似半睡半醒,全身像散了架一样难受。有时睡到半夜,天气突变,大雨来临,急忙抱起被单往屋里奔跑。有时跑的慢了,身上经常会被雨水淋的全身湿透。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今冬。”这首打游诗写在大人的扇子上,诙谐幽默,非常有趣。记得我父亲从地里劳动回来,就让我给他扇风纳凉。我站在他满头大汗的前面,用力去扇。结果是父亲感觉凉快了,我却累的气喘吁吁,汗水直流。当时父亲深有感慨的说:如果让扇子自动扇风,那该多好呀?顿时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出自动扇风的幻想。 每年到了三伏天,正是秋田农作物管理的关健季节。玉米地需要锄草、施肥;棉花地需要打卡、治虫;果园需要喷洒农药,谷子需要间苗……农民整天忙的不亦乐乎。特别是玉米作物长到半人高时,人们顶着烈日,头戴草帽,去到地里锄草、施肥,脸上豆大的汗水流淌而下,浑身湿透。有的人肩上撘一条毛巾,随时擦去脸上冒出的汗水。这时才能深切体验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实滋味。劳作中裸露出的胳臂被玉米叶子划了一道又一道血印,出汗后生疼生疼地十分难受。为了赶在气温升高前把农活干完,我们每天稍早摸黑,上午五时左右就赶到地里干活,早十时至午后四时在家休息。下午四时后下地劳动,九时多回家吃饭。那时候根本没有现在的啤酒、冷饮等防暑降温食品,下地劳动时人们提上水罐,渴了喝一口凉开水,心慌了口含几粒仁丹药丸,就是吃西瓜的机会也不多,感觉那酷暑盛夏的日子真是难熬。如今在酷暑盛夏期间,虽然天气炎热,但不管外面气温有多高,天气有多热,空调、电扇、换气扇等家电一应俱全。国家对上班族关心爱护,发放了降温补助。 现在不论你走到那个工作单位还是普通家庭,一进房间,全身凉爽,与过去相比真是天地之差。这真是往昔:酷暑盛夏三伏天,高温袭来湿衣衫;天气炎热发熬煎。如今:任它烈日似火烧,空调电扇乐逍遥;党的富民政策好,四季如春活神仙。
作者简介:丁继坤,陕西韩城市新城办河渎村四组人,退休干部,喜欢散文写作。 电话:18992356909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