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这样炼成
张涵(韵娘·吉妮)
谨以此书
纪念自己用力拼搏的青春。
感谢那些慷慨助我冲上桥去的善良而伟大的人们。

前 言
网上看到很多高考口号和标语: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
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
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大楼。
一笑之余,感慨万千。
这些口号字字霸气,但无关学习;这些标语句句煽情,但未及方法。
我也喊过口号,而且比这大胆。坐在郭店机场伞队宿舍的水泥门台上,翻开初中班主任老师从老家给我寄来的我的第一本和唯一一本高中教材——《世界历史(上册)》,我就斩钉截铁、义正辞严地对怀疑我能考上大学的队友公开宣称:“我肯定能考上!我肯定考重点!我肯定不在山东上!你就等着,明年夏天,我肯定给你拿录取通知书来!”
果然,小学文革、初中戴帽、高中肄业、跳伞三年、没有老师、没有教材、白天上班、晚上没电。。。。。。的我,仅仅五个半月之后就成了中国人口大省和全国高考大省省会的外语类高考状元,并在一年之后再次成为山东省外语类高考榜眼和省会状元,并以第三志愿进入中国最高分的外语类大学的最高分专业。
但是,我成为榜眼和状元,不是因为我喊出了大胆的口号,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学习的秘笈。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学习是翻开书本就读,广义的学习是看到题目先想。狭义的学习是学内容学知识,广义的学习是学方法学文化。狭义的学习不能促进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必能提升狭义的学习。
学习有肯学和会学两种。肯学习是能吃苦,会学习是能学会。肯学习是讲态度重过程,会学习是讲方法重效果。所谓很聪明,就是很会学;所谓很会学,就是会整理。常规聪明的人靠别人整理,特别聪明的人给自己整理。整理的目的,就是找出规律、掌握方法、理解消化、死记活用。
真正的教育,不是盖楼造册照本宣科,而是揭示规律传授方法。真正的教育其实非常具体,就是捅破那张窗户纸,画出那张关系图,找到那条阳关道,打开那把密码锁。正因如此,只是殚精竭虑语重心长而不能揭示学科规律、传授学习方法的老师不但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老师,还可能混淆问题,造成学生认知误区。
真正的学习,不是狠学苦练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消化死记活用。真正的学习就像吃饭喝水,要咀嚼吞咽,更要消化吸收。不能消化吸收的不是营养而是损伤内脏、影响健康、缩短寿命的毒素,不能死记活用的知识不是知识而是损伤脑力、打击兴趣、阻碍成功的障碍。正因如此,只知嘘寒问暖端茶倒水的家长不但不是真正合格的家长,还可能颠倒主次,影响学生学业进步。

我的高考故事充分说明:从本质上说,学习是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是心无旁骛的自我修炼,是无悔无怨的日夜兼程,是可歌可泣的上下求索。
我的职业经历充分说明:从根本上说,人生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我们不想无所规划一下输在起跑线上,我们更不想盲目起跑透支体力虎头蛇尾最后输在终点线前。
最近几年,中国教育备受诟病,但说中问题者多,提出办法的少。实际上,基础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在保持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赋予学生的听说读写和加减乘除的基本功,高等教育的主要使命才是在运用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辨力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原是我国世界级的优势项目之一,而高等教育才是我国教育的真正短板。然而数年当中,在各种奇葩口号的喧闹声中,我们以及几乎自废了我们优秀的基础教育的武功。
写下我的高考故事,不为全面论述中国教育,而为让那些还在拥挤的赛道上和巨大的压力下每天努力到怀疑自己的校园学子们真正明白:任何学科,真的“会学习”了,我们学什么都简单,考什么都能过。

写下我的高考故事,也不只为论述课堂学习,而是也为那些将在动态的环境里和陡峭的阶梯上一直拼搏到无能无力的职场学子们能够理解:任何事业,真的“得要领”了,我们做什么都容易,梦什么都能成。
学会教育,正是人类社会首先应该解决的那个问题!
学会学习,正是莘莘学子首先需要学会的那件事情!


🌹✍张涵,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三家顶级中国大学全职教师/兼职教授,CPC、NP、UDI、JDC、JDC-SOUTHERN等五家特大跨国外企职业高管/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工商管理及英语培训首席专家/首席讲授,专职写作者(《全球通用【张涵英语】速成宝典》、张涵自传《痴情地活过这个残酷的世界》《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奥帆赛主题曲《我们航行》(词曲唱)获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优秀歌曲大奖、《中华在崛起》(词曲唱)一月网转超过千万并被各大音乐网站收录,《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张涵老师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