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与高徒》
老师:写诗要用眼看、用鼻子闻、要用耳朵听,三分事实,七分想象,要动脑筋。
学生:老师,知道了,俺就是这样做的。
老师:请说来听听。
学生:老师头发白,应该是肾虚;背寒,应该是缺钙;老上厕所,应该是前列腺有问题。老师从身边过,常有一股老人味,应该是身体系统出问题了。
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俺通过眼睛观察,鼻子嗅,耳朵听,然后百度得出来的结论。俺是做足了功夫的,不然老师会骂俺木头木脑木心木肺。
老师:真有你的!
学生:老师,俺说出来您可别生气。您常教俺们要敢看、敢说、敢想、敢写,不怕得罪上下、左右、老少,不怕逆潮流等等,俺就照做了。那天俺路过湖边,看到园林工人在一棵古树上抹石灰,树头树枝都抹得白白的,俺仔细一看,怎么这棵老树那么像俺们的老师的:白白的头发,弯弯的身躯,寒风吹着空心的树干,发出苍凉的声音……。俺就问:“叔叔,干嘛给树上抹石灰?”那工人说,因为这棵树有病,要除病,要灭虫。哦,原来是棵病树。俺一时感触,就给自己安了个笔名;叫万木春。
老师:万木春?啥意思?
学生:古人不是有一副名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吗?既然老师像一棵病树,而 俺又在您的跟前,所以就叫“万木春”了。俺们师生一脉相承,前后衔接,不就成了千古名句了吗?哈哈哈…..(有点不好意思)。
老师:高,高,高………
学生:老师,您是在夸自己吧?不太像您温良恭俭让的风格啊!
老师:怎么说?
学生:古人说,名师出高徒。既然俺是高徒,那老师您就是名师了!
老师:哈哈哈……,你小子哪学来的?
这时候,班里的同学们都站起来了,齐声说;“是老师教的!”
老师:哈哈哈……..
有诗云:
童子心真语自真,数声飘过静嚣尘。
虽然未必通心锁,却比珠玑更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