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可餐————读寒春的散文系列
文/蔚文立平
友人聚会,一壶清茶,没有繁缛的礼仪应酬,自由自在。心与心交流,畅所欲言,自是一种享受,十分惬意。不远处,一棵灌木科植物十分茂盛,足足散开两三米,红艳至极。我以为那是三角梅,可走近看那不是花,是枝叶,只不过呈三角形罢了。但不管怎样我想起了寒春的那篇散文——《窗外的三角梅》。
寒春君魏应斌,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是位美食家。这两者碰撞在一起,必然产生鲜美的篇章。寒春关于美食的文章写得非常有趣,很吸引人。他熟悉烹调厨艺,剖切剁片炖爆炒焖,道道工序精通,把个菜品写得色香味俱全,叫人垂涎三尺。这些得益于他从小的家庭环境和对生活的热爱、细心的观察学习、体验领会以及后来的大胆实践。
在《有关野味的那些事儿》一文里,寒春先是讲了吃野味的危险和注意事项,让读者捏紧一把汗,眼睁睁地看着美味不敢吃。突然作者笔锋一转,“愚以为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保护动物,千百年来实践证明是安全的,但吃无妨!”令人如堕五里雾中,旋即是惊喜。因为随后作者大谈野味,乃至连篇累牍,从取料烹调品尝到醉酒等全过程,充满了乐趣,令读者未饮酒已先醉……
作者顺便还讲了精彩的故事,比如受伤的野猪咬弯了猎人的枪管。这应该是千真万确的,打小就听大人们讲“一猪二熊三老虎”,一直不解,后来才明白野猪这家伙蠢,不知道躲让,挨了枪子儿还要向着枪口冲,临死前拼死作致命一搏,吃亏的猎人不少。
民以食为天,如果说吃,当然不如亲口去尝;如果是烹调当然不如亲手去做。但如果说要品味出一点什么文化来甚至提炼点人生哲理,就不如去读寒春的散文了。读过寒春的文章,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成语字典应该增加一条“美文可餐”。 即便是赏花的文章,寒春也写得别有情趣,令人感到胜过身临其境。
我与寒春认识不算久,但他性格豪爽,为人平易近人,年岁又较我要小,所以便习惯称呼他“应斌”。 初到作协,我就看到应斌的散文系列,印象极深。然而我最喜欢的要算他那篇《窗外的三角梅》,百读不厌,读着读着,一个鲜活丰满的女人形象走进你心里……
“三角梅花,篱栏处,姹紫嫣红。千万朵,喜迎春夏,艳装正浓。五月绽放如火,羞得绿叶藏其中。回眸望,路边赏花君,面更红。月半明,耀天穹,日轮回,归西东,残阳映花红……”这像是诗又像词,三角梅似花又如人,倚阑而立,娇羞美丽。春夏却如少妇般的成熟,大方热情艳丽,纵是残阳夕照,更添神秘。姿态写得太美,难怪我在现实中屡屡对不上号,只怪应斌太过浪漫了!
应斌写三角梅,其实也在写女人。这样的女人是妩媚的,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甚至是难以抵抗的。作者这样写道:
三角梅执着、坚强、热情似火,哪怕“一撮泥土,一丝温度,一缕阳光,一滴雨水”都会“生长”“蔓延”“猛蹿”。 三角梅落地生根,随遇而安,因不争而不可与之争,表现出女人的坚强精神和对命运的抗争,这正是中国妇女几千年来顽强不屈的历史写照。
然而三角梅又是多姿多彩、四季不同。
应斌性格豪爽,自然会喜欢这样的风格。“爱就爱了,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她的情几过滥情。因铺张而显单纯,因放浪而显率真,因霸气而显自信,因执拗而坚强,因无度而显倾城。美得太浓、太烈”。这样的爱一定是刻骨铭心的,只是不知该怎样去把握,若是没有点胸怀和勇气,是万万不敢去爱去接受的。
如果说三角梅是女人,那么真正吸引男人的不仅仅是她的美丽,而是她的品质。表面的美那只是暂时的,内在东西才会持久。于是作者叹道:“我欣赏三角梅,不是因她花朵的耀眼,不论何时何地何情都摇曳生姿,而是钦佩她与世无争,淡薄世尘,默默无闻低调入世的精神。她看似不拘小节,气度却超凡脱俗。”作者更看重的是内涵,可我们常常因外表忽略了内在美。
“三角梅,按自己的意愿静静地开吧!”作者不正是要赞扬它的这种精神吗?
三角梅的品格固然可贵,可在百花烂漫的春天里,我们常常采摘的是玫瑰,根本忘记了会扎手。
在另一篇《春去芍药谷》作者也写了赏花,不过这次作者写得更多的是景,“一畦菜地,一垄田埂,一崖峭壁,一池春水,都可以是花的所在;一只蜜蜂,一群蝴蝶,一缕清风,几个游人,都是春的芳踪;一抹云彩,一眼翠绿,一地花语,一句赞叹,都是花的芬芳!”不同的量词,包罗了万象,对芍药花却少了更多的倾注。
由此可见作者对三角梅确是情有独钟。
应斌的散文立意新颖,措辞考究;注意把握分寸,落笔恰到好处;处理巧妙,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乐观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分享他的人生乐趣,并获得巨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