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人物之王熙凤
郑彦芹
题记:《红楼梦》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百读不厌。读者会从不同视角去汲取名著的精华。说句实话,说王熙凤的悲剧在于她太聪明,那被称为二木头的贾迎春,结局不也同样悲惨?任何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和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呼啦啦大厦将倾,谁能独善其身呢?俗人凡眼看红楼,请朋友们多多赐教!
1.女中豪杰: 金陵十二钗之一王熙凤,原著第三回:林黛玉描述: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穿着自是珠光宝气,金碧辉煌,这里不再详述,就看美貌吧: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贾母眼中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辣子”,你只管叫她“辣子”就是了。原著中提到,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所以形成泼辣的性格。王熙凤的聪明还见于,贾母尤氏,邢夫人,戏说他是喝了猴尿的.“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说的就是王熙凤的娘家。系王夫人内侄女,贾琏的太太。虽大字不识几个,但精明能干,掌管贾府的经济和人事大权。但遗憾的是,她当家之时。贾府已经走向衰败,外强中干“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所以她经常靠卖或者当古董或者放贷(现在是理财)来公报私囊活着贴补家用。对于她,一个少妇能把家里几百人,各阶层的人管理的井井有条,俯首帖耳,实属不易,尽管有人恨之入骨。有她的狠,有她的自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永远是一对矛盾。
2.杀伐决断,令行禁止:贾珍求凤姐大理宁国府,凤姐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凤姐很懂管理学,一下子就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管理:原著13回:凤姐只想:“头一件事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是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连脸者不能上进。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凤姐与来升媳妇道:“即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开始点名,瞧瞧,这严明的纪律。一时看完:又吩咐“二十个人分两班,一班十个,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是不管,然后又二十个人分两班,十个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是不管,还有四十人分两班,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人单在內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让他们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扎,我总支来,交于你们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商业,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剩下的按房屋分开,某人收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喝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瞧瞧,这管理多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执行者,督导者,都落到实处,这一点直到今天,也值得称道。

3.纪律严明,确实有点狠劲:原著13回,因为一人迟到:“带出去打二十板子,革一个月银米。”明天再有误的,打四十板,后天的六十板,有不怕挨打的,只管误。”从此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是啊,管理不能和稀泥,就要有铁手腕,铁的纪律。
4.王熙凤的贪欲:王熙凤利用公款放贷,非常机密的事,瓶儿因为不快,全告诉了袭人。原著中:袭人又叫住,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屋里都没放,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又见无人,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两天就放了。”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德德那你这个样儿?”平儿悄声告诉她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打个时间差,一年翻出上千两银子。这一点上,十八世纪的一个少妇的精明能干,是今天的我都望尘莫及。作为荣国府大管家,人红是非多,赵姨娘说:这份家业早晚让她搬到娘家去。”就说建大观园,贾蓉贾蔷二人“好婶子”不离口,凤姐批了三万两银子,终于得到肥差。贾蓉向王熙凤,您老人家要什么,开着账儿带去,按着置办了来。”贾府办差,油水多,贾芸行贿也是要要得到种植花木的美差。划拨二百两银子,实际上只用五十两。弄权铁槛寺。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原著地十六回: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料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才两空.这里凤姐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为了尤二姐的事情,尤氏鼻子一把泪一把给了她五百两银子……

5.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原著第三回: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只管告诉我。婆子丫头们对你不好,也只管告诉我。
原著第六回:刘姥姥进贾府。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些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凤姐又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二则外头看着虽是轰轰烈烈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给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太太昨天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虽是施舍,但也着实解了穷人的燃眉之急。语言得体,如冬天的暖阳,温暖了一个家庭!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原著第四十六回:贾赦要纳鸳鸯为妾,老太太正气着呢。凤姐儿道:“谁叫老太太会调教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这会子呢。”一句话既化解了矛盾,着实又哄老太太开心呢。

原著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正为准备南安郡王府和宫里娘娘的礼物犯愁,短缺二三千两银子无处筹集,已经到了向鸳鸯借当的地步。这时,夏守忠派了一个小内监过来借二百两银子,名为借钱,实为勒索。贾琏夫妇之前借过几次钱给夏守忠,小太监说等年底会把欠的一千二百两银子一齐送还回来。王熙凤知道小太监讲的都是场面话,这些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也不能上门催讨。她说:“要都这么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要还了多少了。只怕我们没有,要有,只管拿去。”言下之意是,我们贾府要是和你夏太监算清总账,可远远不止一千二百两银子,我们主要是自己也困难,没有多余钱财,要是手头宽裕,借些给你也无所谓。你不要贪得无厌,得寸进尺,以为贾府都是金山银山,取之不尽。但她要当着小太监的面演一出戏。她让旺儿媳妇到外面支取二百两银子来,旺儿媳妇领会凤姐的意思,回复说库房里已经无钱可领。王熙凤没有以此为托词搪塞小太监,马上叫平儿把自己两个金项圈拿到外面抵押四百两银子。这显得王熙凤慷慨仗义,同时也向小太监传递一个信息:我们贾家没钱了,这次借给你们的钱还是砸锅卖铁换来的。王熙凤表面上爽快地借钱给太监,其实是变相的拒绝,王熙凤虽然打碎牙齿肚里咽。还是让对方自觉点。下次不要再来要钱了。

6,王熙凤的毒辣:原著第十一回:贾瑞对凤姐儿图谋不轨,凤姐儿故意把脚步放迟了些,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哪里有这样禽兽样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贾瑞虽然猥琐龌龊,但罪不当诛。不必毒设相思局,完全可以以巴掌说话。事实上,风月宝鉴,是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而遗憾的是贾瑞并没有走出死亡的梦魇。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人三妻四妾是允许的,因此尤二姐的角色也司空见惯。而凤姐的狭隘,借刀杀人,而逼死尤二姐。尤二姐的婚配未婚夫张华,也罪不当诛。而凤姐却要杀人灭口,赶尽杀绝。实属毒辣!
凤姐的悲剧在于太聪明,机关算尽,竞送了卿卿性命!而她短暂的一生做的唯一善事,就是施舍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帮刘姥姥渡过难关,也成全了巧姐!刘姥姥是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刘


作者简介:郑彦芹,医务工作者,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